无障碍说明

射箭悄然成为高校体育新宠 象牙塔里为何刮起弓箭风?

雨后的杭州象山区,清新的空气中透着一丝丝草香味。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操场上,来自全国23所高校的业余射箭队正在张弓搭箭,瞄准30米外的靶位中心。与常见的靶位不同,这次除了常规的圆形靶位外,还有平时很少见到的方形靶位。事实上,方形靶位正是中国古代弓箭的靶位,由于最早是王侯射箭使用并逐渐在军队中普及,所以这种靶位也叫“侯靶”。大约从2014年后,随着传统文化纷纷进入校园,射箭活动在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6年左右,射箭社团也纷纷在高校中成立。

  因为台球,他成为射箭冠军

  参赛前立军令状,不夺冠费用自理

  “我的肚子限制了我的成绩”,比赛结束后,黑龙江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张天宇在微信朋友圈自嘲。作为世界大学生射箭锦标赛的冠军,他在这次杭州进行的高校大学生联合弓箭竞技赛个人赛中遭遇“滑铁卢”,无缘前3名,唯一能让他稍感安慰的是他和队友如愿拿到了团队冠军。

  “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实力在这次反曲弓项目参赛队伍中是最强的”,中国美术学院“国美弓社”的戈凌峰介绍说,尽管大家起步差不多,但这支队却迅速成为国内高校射箭队的佼佼者,“他们因为成绩好,各种条件都比我们强,出去比赛学校还提供差旅方面的支持。”

  由于这次比赛不是中国大体协体系内的赛事,因此各高校射箭队队员绝大多数都是自费参赛,而且因路途相对遥远,参赛队伍缺少北方高校代表队,仅有黑龙江工程学院和潍坊科技学院两所北方学校派出队伍参赛,其余都是江浙沪高校代表团。其实,让其他参赛队伍羡慕的黑龙江工程学院代表队这次也是“冒着自费风险”来的,队长兼领队张天宇透露,学校一开始并不同意他们来参赛,“除了路途远外,还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带着弓箭坐高铁很可能会被拒绝上车。”他说,“我很想看看南方高校是怎么开展射箭项目的,所以费尽唇舌学校才同意的,不过还是立下军令状——必须夺冠,否则费用自理。”

  张天宇敢立下“军令状”是源于对自己和队友能力的信心,因为在校队成立后,队伍在短期内不仅收获了国内大体协赛事冠军,他自己还在世界大学生射箭锦标赛获得个人冠军。张天宇说,自己在射箭项目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与自己曾有过4年半职业台球选手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其实是一个不太爱动的人,很少参加激烈的运动,喜欢诸如台球那样比较安静的运动”,满口浓重东北腔的小张说,随着越来越多高校陆续开展了射箭运动,黑龙江工程学院也顺应潮流在体育课上增加了这项内容,“一来觉得新鲜,二来感觉射箭和台球很像,于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

  在学习和练习射箭前,张天宇钟爱台球运动,成了一名半职业台球选手,“差不多打了4年,参加过各种类型的比赛”。他说,我可以说是因为喜爱台球才爱上射箭的,“因为两者很相像,都要求精度、专注度,都是静止状态下的发力,所以学校体育课开了射箭课后我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反曲弓项目。”没想到,张天宇在台球积累的运动技能竟然毫无障碍地转移到射箭上,“因为我有台球基础,所以射箭的很多动作我能无师自通,所以比别人能更快地适应和出成绩。”因为成绩好,他还为学校带回了荣誉,张天宇不仅为全队向学校争取到了差旅补贴,还有专门的训练场地,这在其他很多高校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艺术,他们成弓箭匠人

  “国美弓社”参与方式独树一帜

  这是中国美术学院连续第二年举办全国高校联合弓箭竞技赛,旨在高校学生中倡导体育精神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射艺。从2013年射艺在西南大学首次成为高校正式体育课程后,国内越来越多高校开设了射艺课。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全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邀请赛上,汉服与弓箭搭配几乎成为之后射艺礼仪内容的标配。

  与国内大多数高校成立射箭社团一样,中国美术学院的“国美弓社”也在2016年左右成立,但参与方式却独树一帜。中国美术学院学工部部长竺照轩介绍说,弓箭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学习弓箭,了解弓箭的文化内涵,是很好的正心养性的体育项目,“学校通过传统的弓箭重视其中的礼仪,也邀请国内其他专家来召开讲座。我们还希望拍一些传统弓箭的短视频或微电影,因为弓箭不单单是一项体育活动,还是一项文化活动。”

  对于射艺礼仪,“国美弓社”指导老师周老师有不一样的看法,“我自己对现在一些高校在开展射艺时过分强调礼仪持保留意见,有些过分繁杂,与当今的时代和大学生个性有一些脱节。这是一项运动,确实有文化内涵,但礼节繁杂反而不利于射艺的开展和推广,首先是要让学生感兴趣和参与进来,所以礼仪与射箭的结合在学术层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重在文化和不拘泥于礼仪的“国美弓社”在兴趣和射艺结合方面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特色之路。在比赛现场,“国美弓社”成员都身着自己设计图案的黑色短袖,而不像其他不少队并无统一标识。同时,他们在现场还进行了弓箭、盔甲历史和实物展示,而这些实物全部是俱乐部成员查询历史资料手工制作出来,很好地诠释了兴趣与实践的结合。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美弓社”社长万诗韵介绍,“那个甲胄是我们一个社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深入研究历史资料,购买了普通铁片加工后手工一片一片穿起来的,整体重量大约在10公斤,包括传统弓的种类都是我们根据资料来复原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美弓社”还拥有了一个制造弓箭的加工厂,这是国内其他高校射箭俱乐部所没有的。万诗韵说,“弓箭制造厂过去是一个小作坊,是我们的前社长和一个同样热爱射箭运动的忘年之交一起成立的,最开始的设备和投入基本上是那位大叔投入的,后来我们大家也进行了集资。”不巧的是,在这次比赛期间,正好属于弓箭制造厂搬迁期,所以没法去参观。根据“国美弓社”社员戈凌峰介绍,由于地处南方,所以现在“国美弓社”弓箭制造厂制弓的主材料是竹子,“古时的弓基本都是牛角制作的,耐用性上也差一些,竹子的韧性非常好,我们同时还加入了现代高科技碳纤维材料,经过打磨、压合成型。”他说,制弓厂也是经过很多次试验才最终摸索到现在的成功做法,“我们现在使用的传统弓都出自自己的工厂,弓上面的图画全部是自己设计,这是我们优于其他高校的最独特地方。”据万诗韵介绍,除了保障“国美弓社”成员的器材外,现在这个工厂还为其他高校进行定制生产,“这次比赛传统弓冠军的奖品就是我们制作的弓,我们的弓也得到很多选手的认可。”

  因为少动,弓箭成他们最爱

  “卿云弓社”社长爱上射箭竟因为懒

  在复旦大学“卿云弓社”社长李卫看来,射箭时的那套装束只是吸引他以及弓社数十名社员参与到其中的几个重要要素之一。“不可否认,我们参与到射箭运动中的最初原因是被那套酷酷的装束吸引的,首先觉得弓箭手从装束到动作都很酷。”他说,“对我们而言,射箭这个名词并不陌生,我们过去背诵过的很多古诗中都有射箭元素,如‘将军夜引弓’‘大雪满刀弓’等,还有各种小说中也都有神箭手,比如《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等。”

  李卫介绍,因为练习射箭的原因,大家都会去了解其背后的东西,而射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是让大家提升兴趣的另一个因素。“大家会去了解和关注弓箭背后的文化内涵、发展等,有的社员自己搜集和编辑了一本与弓箭有关的古诗集,有的整理与弓箭相关的饰品和服装等,大家对弓箭的兴趣各不同,分享的内容也就不尽相同,有的真会让你大开眼界,比如说扳指,过去我一直以为是权贵特有的饰品,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射箭开弓用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卫等人之所以深深迷上射箭,竟然因为这是一项“懒人运动”。“不怕你笑话,我其实并不是一个运动爱好者,虽然平时也会看足球、篮球比赛电视直播,但却并不热衷参与,一句话——不爱动。”他透露,2016年复旦大学给研究生体育课专门开了射箭课,准确地说是传统射艺课,“这是有别于足球等运动量很大的运动,可以静静地站在那里,手持一把传统弓,在拉弓时可以想象自己就是古代的神箭手,不用跑来跑去的,这很符合我不爱动的特点。”

  就这样,不爱动的李卫选择了“不用动”的射箭。他说,后来才知道,与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不爱运动的一批人集中成了射箭的拥趸。有意思的是,自从开始练习射箭后,原本不爱动的社员们莫名其妙地爱动了。“尤其是社团成立后,大家总觉得有股力量在推动,并觉得有种荣誉感,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射箭运动和加入我们的社团,我们积极地去演示、宣传,招募新人。”

  据李卫介绍,就发展高校的射箭条件来说,复旦大学射箭社团虽然起步不算早,但条件却是少有的“优”。“我们每周固定有几次射箭练习,在一个小的训练场,每次有一两个小时练习时间。与很多没有固定场地练习的学校射箭社团相比,我们确实已经很幸运了。”李卫说,“卿云弓社”的规模从30人~50人不等,“每年有毕业的,也有新招募进来的,不过在学校体育类社团当中,我们的规模算大了。”至于社团的成员来源,可以说覆盖了复旦大学各个院系,“其中数学系、医学院、物理学院、经济学院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且还有不少女生。”另外,社团成员用于训练的器材是自己买的,也有一小部分由学校提供,“我们现在配的传统弓都是在1800元~2000元左右,相比反曲弓来说还是便宜很多,也是大家能承受得起的,我觉得从推广来说,传统弓更有优势。”李卫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lucashbl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