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媒体:U23新政映衬现实尴尬 个体冒尖新丁普遍堪忧

记者王晓瑞报道

新政的实施,意味着必有新气象。11轮,赛程仅过1/3多一点,中超便培养出两大新人“闪跳”国家队:黄紫昌和陈彬彬。然而,在黄、陈二将的背后,U23新政尽管发挥着更大的功能,也映衬着中国足球现实的某种尴尬。

黄紫昌成为本赛季最火U23

强队U23生存艰难

当决策者意在通过新政提升本土球员的培养力度时,成绩,自然是这一思路的最大阻碍。上赛季,众多球队屡屡在上半场战至一二十分钟,便早早换下U23球员,这是争取“新政影响成绩最小化”的一种体现。进入2018年,政策升级为2.0版,“刷时间”的做法开始集中到下半场。这其中,不仅补时换上U23球员的行为司空见惯,甚至还有球队在比赛尾声,刚换上第二名U23球员不久,便用第三名U23球员取而代之。

纵观前11轮中超,U23球员仅有一人完成全勤:即重庆当代的罗皓。而相比去年,11轮战罢,能有9人出场超过720分钟(等同于踢满8个全场),也体现出新政之下的一种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能在中超站稳脚跟的U23球员,多是出自中下游球队。比如出场榜前十名,仅有黄紫昌一人来自前7名的队伍。相反,倒是权健、当代、亚泰、建业和一方等队,坚持U23球员的使用。

使用U23球员越多,意味着成绩越为糟糕?似乎两者之间并未有着任何关联。但在强队当中,U23球员的生存空间的确不大。一方面,这同U23球员能够做出的贡献多少有关。例如黄紫昌,11轮场场首发,866分钟之内打入5球、助攻2次,如今在苏宁队,他甚至已经成为除特谢拉之外的最强攻击点,一直颇得重用自然是顺理成章。然而细数其他强队,真正在队中,能够起到黄紫昌如此功效的U23球员,实在数量有限。在强队更为注重成绩的情况下,他们的首发位置,自然会受到很大的挑战。

再有,受制于配置豪华的影响,强队的U23球员经常会被中途换下。即便是京鲁两强的韦世豪、姚均晟,虽然已是同年龄段的顶尖球员,甚至达到或接近于国脚水准。但在前11轮,前者8次首发无一踢满全场;后者也仅在上一轮对阵泰达,第一次踢满90分钟。究其原因,一方面与球队比赛战略的关系很大;再有,韦、姚二人后期也受到伤病困扰。而相比一些效力其他强队的U23国足队友,韦、姚二人的境况还要好出很多。例如胡靖航和杨立瑜,对比去年,出场时间明显骤减,前11轮分别只有162分钟和279分钟。

国奥适龄段的危机

去年3月,中国足协对外公布《2020行动计划》。其中,对于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任务,提出“力争参赛资格”。根据日程,东京奥运会男足预选赛将于明年3月开踢,因此在2018赛季中超,究竟能有多少U21球员(97/98年龄段)迅速上位,无疑关系到国奥队未来的整体建设。

但在前11轮战罢,虽有黄紫昌、陈彬彬两位U21球员冒尖,且被里皮选拔到国家队,但U21球员的整体上场情况并不理想。目前,能够在俱乐部踢上绝对主力的仅有4人(前11轮首发次数在7场以上):陈彬彬、黄紫昌、曹永竞和黄政宇。其中像黄政宇,从联赛第8轮之后,已经开始让位于更年轻的马俊亮。最后4轮,合计出场时间还不到20分钟。

大批国奥球员在俱乐部难以踢上比赛,已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在泰达、当代、亚泰等队,前11轮,基本未有U21球员首发的现象。本月初,U21国奥选拔队前往法国征战土伦杯,在参赛20人名单之中,真正能够在中超得到一段时间首发(3场以上)的球员,也只有刘博洋和吴伟二人。考虑到预选赛明年3月就将打响,届时,中国队配置究竟能有多少中超成色,着实令人担忧。

实际上,这也是U23新政之下的一种现实:个体虽有冒尖,整体的出场时间仍很困难。95/96年龄段球员情况稍好,但强队选手很难保证主力位置,一旦明年不再享受政策,前景恐怕堪忧。至于1997年后的国奥适龄段,上位难度更大,这显然不是新政期待的景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iko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