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开幕 1500人参赛创最大规模

本报记者 王笑笑

105所中小学校参与、120支队伍参赛、小球员总数约1500人、比赛总场次多达326场,这组数据说明了日前开幕的2018年“北汽集团杯”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的规模。本届比赛将持续一个月,赛事规模已经是首届赛事的九倍,北京市校园冰球的开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学校大力开展冰球运动,是对冰球项目发展最好的推动。”本市校园冰球逐渐升温,令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副秘书长邢隺十分欣喜,“学校层面对冰球的重视,不仅有助于这一项目的普及、推广,也能为打球的孩子们创造条件,在冰球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校际冰球联赛渐成气候

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创办于2013年,此后逐渐发展,尤其是在北京申冬奥成功后,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今年的比赛分为初中组和小学甲、乙、丙、丁共5个组别,其中初中组和小学乙组、丁组允许两所学校联合组队。

邢隺介绍,“今年的参赛队伍比去年增加了20支,但学校之间联合组队的数量大大减少。”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自己的冰球队。上届赛事,有近一半的队伍是联队,而本届联赛联队只占参赛队伍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邢隺介绍,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冰球作为一项正式课外活动开展,“我们办第一届校际联赛时,很多队伍是家长张罗起来的,学校参与度不高。现在多数校队都由老师甚至校领导负责,定期组织训练,聘请教练甚至外教,有的学校还专门安排经费支持球队建设。”

校际联赛还有另一大变化。此前,北京青少年冰球的发展一直面临“断档”问题——学生打球得不到学校支持,不少孩子升入中学后学业压力加大,不得不放下球杆;剩下为数不多继续打球的孩子,也无法组织比赛,想继续打球只能出国留学。如今,随着校园冰球日益火热,越来越多的中学组建了校队,本届比赛初中组即有11支队伍参加。

与此同时,海淀区、西城区、东城区等也已创办了区级校际冰球联赛。北京市十一学校球员罗岳琦说,海淀区校际联赛已经举办了三届,一届比一届难打,“这说明各校进步都很快,对手越来越厉害了。”

多校克服困难组建球队

对于学校来说,开展冰球运动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场地,绝大多数学校的训练需在校外展开。

“学校基本都是租用社会冰场组织训练。”史家小学体育教师金帆说,“为了配合冰场的营业时间,孩子们经常在晚上8点、早上7点等非高峰时间段上冰,非常辛苦。”

史家小学的四支球队,每周集中训练两次,算是频次比较高的。受困于场地问题,有些队伍还未建立长期训练机制。

尽管开展校园冰球困难重重,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其中。“孩子既然有这个兴趣,作为学校肯定要支持。”金帆说,“打冰球不仅强健体魄、锻炼头脑,而且磨炼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对于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很有益处。”据介绍,该校在建设校队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向全体学生普及、宣传冰球运动,让更多孩子了解、参与冰球。

将尝试12年一贯制培养

北京市多个区已经发布了今年“小升初”体育、艺术、科技类特长生招生计划,包括冰球在内的冰雪项目首次出现在体育类名单中。金帆认为,这无疑解决了小球员和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孩子们打球是出于热爱,但练了那么多年,肯定还是希望有个‘出口’。”

据了解,包括朝阳区陈经纶中学、东城区二中分校、海淀区第二十中学等多所学校都将冰球列入了特长生招生计划。一些学校还向市冰协“取经”,询问如何对学生进行冰球特长测试。

陈经纶中学校长张德庆介绍,该校计划招收两名冰球特长生,充实校队实力。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目前拥有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支冰球队,从而形成12年一贯制培养。“这样我们不但可以留住冰球好苗子,学生也会有相对稳定的上学、打球通道。”

诸多办法的出台,不仅促进了孩子们打冰球的积极性,也坚定了他们在冰球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资深“冰妈”董女士介绍,她的儿子赵子桁今年上六年级,每周坚持训练、比赛多达五六次。“北京申冬奥成功后,各方面环境都在改善,肯定会吸引更多孩子走上冰场。”董女士说,不排除带儿子报考特长生的可能,“这条路打通了,相信到子桁上中学甚至高中、大学时,都会一直有冰球队可以参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wchrisli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