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中国短道有哪些变化?大国家队理念形成 首创分组训练模式

5月11日,新一届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首都体育馆重新集结,标志着北京奥运周期的备战号角正式吹响,而执掌这支金牌之师的主教练依然是传奇教母李琰。

在今年2月举行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短道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全部8个单项上收获1金2银,在金牌与奖牌数量上都跌至近几届比赛的最低谷,而放眼四年后的主场一役,这支冬奥赛场上的冲金先锋已然到了需要有所改变的时刻。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奥运周期的第一年就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无论是大国家队理念、充分引进外教还是分组训练模式,这些举措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短道速滑队重回巅峰的决心与可能。

大国家队理念形成

今年4月,中国滑冰协会的一纸文件打破了休赛期的平静,在《关于2018/2019赛季国家短道速滑队集训安排的通知》中,除公布新赛季国家短道速滑队集训人员名单外,还将最为令人关注的北京奥运周期团队主帅的谜底予以揭晓,曾带队出战温哥华、索契、平昌三届冬奥会的功勋教练李琰将继续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一职,否定了此前李琰或将卸任的传言。

除主教练外,中国短道速滑队的教练团队还包括执行教练6人(5名外籍教练+杨占宇)、助理教练7人(马云峰、刘小亮、马强、王伟、宋昊谌、俞永俊、金德全),以及外籍体能教练、体能康复、器材教练各两人。外籍教练姓名尚未公布,但据悉包括了两名韩国教练,其中一人曾执教过名将沈石溪,全部五名外籍执行教练均为世界名帅,目前只待正式签约。

这样庞大的教练阵容是自1995年中国短道速滑队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而教练组的庞大对应的则是全新的大国家队理念——新一届国家队共分为一二三组+天才少年组,全部成员数量高达72人,远超过历届20人左右的上限。可以说,这样的国家队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现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充分将最好的训练资源予以共享,最大限度的创造了大批量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中国短道速滑队还将首次大批量引入外籍教练,在之前几届的国家队中,外籍教练只担任体能、康复、器材等工作,并不涉及具体训练内容的部署与执行,而新一届的国家队中将有5名外籍教练担任执行教练一职,势必将带来全方位的国际先进训练理念,这也将是团队突破现有训练模式瓶颈的全新尝试。

更多教练的加盟无疑将分担中国队主教练李琰的压力,作为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李琰势必要拿出一定的精力参与协会工作,这种双管齐下的工作模式已经在平昌周期令她有所力不从心。如今,6位执行教练可以充分保证对全部国家队队员的投入,李琰则在带领一队训练比赛的同时统揽全局,将国家队转变成一个系统模式予以高效运转。

首创分组训练模式

除大国家队理念外,分组训练模式亦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首创。据了解,本届国家队一组与两组实行定期内部调整的训练管理模式,保持动态的良性竞争环境;三组兼项比赛,进行短道速滑训练和比赛,同时参加速度滑冰比赛;天才少年组则是通过层层选拔和集训,定期进行末位调整训练管理方式,保证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充足。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琰曾表示自己将负责带领一组选手训练比赛,然而在二组国家队名单中却出现了范可新、韩天宇、臧一泽等明星选手,这是基于选手连续作为主力身份征战索契、平昌两届冬奥会后需进行调整的特殊情况考虑,而臧一泽尚处重伤康复期,同样安排于二组进行训练。

不过,一二组选手存在实时机动调整空间,因此上述名将依然存在随队出战国际大赛的可能,这样的动态国家队主力阵容将最大限度的激励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危机意识,或将带动中国短道实质性选拔的推进。

三组选手则是中国队短道大道兼项的首次尝试。在近几届冬奥会上,荷兰选手特尔莫斯、韩国选手李成勋均两夺大道速滑冠军,而他们的主项原本都是短道速滑,因此对于2022年冬奥会出战短道年龄偏大的选手尝试短道大道的兼项,也为延长优秀运动员竞技寿命创造可能。包括冬奥冠军周洋、奖牌得主陈德全的名字均出现在了三组名下,他们将依然以短道速滑训练为主,同时参与国内短道及大道速滑赛事,将与专项速度滑冰运动员竞争上岗角逐参与国际大赛的资格。

天才少年组是放眼2022冬奥会的后备力量,队内选手存在调整,他们现阶段能力尚不足以参与国际大赛的争夺,但通过整个周期的系统高水平训练,或将真的涌现出几名北京冬奥会的短道天才。

王振炀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wchrisli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