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战术板】渣叔不压迫摆战略性大巴 罗马变阵强攻功亏一篑

撰文/猫眼看球 鲜见令人窒息的压迫和对冲,少有充满火药味的犯规和对抗,双方的进球机会大多来自对手的失误送礼,利物浦与罗马的次回合交锋看起来并不像一场赛前悬念丛生的欧冠淘汰赛级别较量。迪弗朗西斯科变阵抢开局的策略因红军率先取得进球而搁浅,克洛普在阵容深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启节能模式,红军依靠锋线和卫线的过硬实力维持着下限。罗马未能利用连续换人后的有利时机尽早迫近比分,纳因格兰在最后阶段的爆发为时已晚。

【红军的主导思想:控制风险,极简之道】

欧冠在进入决战期之后的赛程安排十分频密,从1/4决赛开始的两回合较量之间只有一周的调整时间。这要求对阵的双方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而系统地分析总结首回合的得失,各支球队一般都会选择利用期间的这场联赛进行轮换,此举固然能够让主力球员们得到休整,但也失去了利用实战机会演练打法的机会。教练组通过头脑风暴得出的解决方案未经实战检验就仓促上阵,这对球员的个人能力、协作能力、战术执行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利物浦在首回合的比赛中取得了理想的战果,他们在中盘阶段完全掌控了比赛,但在一头一尾的两端时间内(前20分钟+后10分钟)表现更好的却是罗马队,红狼在这段时间内依靠中锋带动后排球员积极参与进攻,两名翼卫也在前场制造出理想的宽度和纵深。此番主场再战红军,迪弗朗西斯科在赛前部署时的重点工作依然是确定基本阵型:由于三中卫/五后卫(3421)体系在首回合遭遇惨败,意大利人采取了比较稳健的433体系。沙拉维进入首发阵容与哲科、希克组成三叉戟,曾经在诺坎普之战中担任主力的佩莱格里尼顶替斯特罗曼出现在中场,利物浦方面唯一的变化就是维纳尔杜姆取代赛季报销的张伯伦。

罗马本赛季的欧冠主场比赛尚未丢球,包括马德里竞技、切尔西、顿涅茨克矿工和巴塞罗那在内的多支欧战淘汰赛常客都在奥林匹克球场遭遇零封,红狼在切换低位密防和高位压迫时的熟练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克洛普对这次客场之旅的难度有着充分的预判,在缺少埃姆雷-詹和张伯伦的情况下,利物浦已经失去了依靠中场球员的个人盘带打破对手高位链条的能力,考虑到锋线三叉戟回撤拿球组织推进的风险性较大,由卫线直接发动长传就是红军在客场的解压手段。

【红狼的搏命方略:打身后,抢开局】

在罗马奥林匹克球场8万名球迷的助威声中,主队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发动进攻。尽管有佩莱格里尼这种擅长中路小球作业的进攻型中场,以及纳因格兰这种已经掌握了影锋/二前锋进攻技巧的B2B中场,但罗马并没有选择中路强攻,也没有执着于两翼的集团攻势。他们的策略是攻击红军中卫和边卫的结合部,在中场腹地指引进攻方向的球员是德罗西和法齐奥,两名指挥官通过长传球与两名边锋取得联系。

较之首回合先发出场但碌碌无为的云代尔,分列两翼的沙拉维和希克在有球阶段的表现显然要活跃很多,他们在跑位和攻击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会靠近内线站位试图利用速度和脚下频率方面的优势来打击洛夫伦,积极助攻的科拉罗夫紧贴边线站位不仅能打开宽度,还可以牵制红军的右后卫阿诺德,让他无法第一时间对沙拉维形成干扰;后者则希望依靠体格掩护进行持球冲击来压制罗伯逊,为中路的哲科提供近距离支援。

沙拉维此役几乎打出了自冬歇期以来的最佳表现,但他的高光时刻几乎全部出现在中盘阶段,意大利人在上半场前半段强攻左路的效率并不高。迪弗朗西斯科原本是希望其与科拉罗夫在左路频繁完成串联来打击对手,但他显然低估了己方边锋在欧冠淘汰赛级别较量中的杀伤力,随着比赛的深入,阿诺德在右路防守中逐渐进入状态,红军的中场球员对这一侧的保护也在逐渐加强,罗马强侧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沙拉维和此役因伤缺席的佩罗蒂都属于脚下变化很多但缺乏对抗和绝对速度的球员,他们很容易被风格硬朗且运动能力不俗的防守球员所限制,塞梅多在诺坎普之战中限制佩罗蒂就是前车之鉴。

【红军的策略:稳守反击,效率至上】

上半场出现的三粒进球全部是防线球员失误造成的,米尔纳和哲科都在回防过程中帮了倒忙,这确实有很大的意外成分,但马内利用纳因格兰的失误打破僵局的进球却是克洛普针对性防守部署的结晶。此役,红军没有在前场展开高强度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首回合的领先优势很大,球队不必急于在客场冒险抢攻,另一方面就是罗马此役的433阵型能够依靠三名前锋持续地将战火烧向对手半场,红狼的卫线在遭遇压迫时可以直接利用长传将三名前锋推入射程,包括阿利森、科拉罗夫、弗洛伦齐和法齐奥等人都具备远程制导的能力,红军很难通过高位压迫完全限制罗马卫线的出球。

在首回合比赛中,阿诺德与萨拉赫在右路多次依靠简单的传跑配合就打穿了罗马的防线,此役,罗马的阵型从不设边锋的3421切换到了双边锋433,沙拉维和希克能够在无球状态下限制对手双边卫的出球,红军的长传进攻威胁性下降了很多。在无法利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取得进球的情况下,红军在主要精力和人员投入到防守的情况下,开始寻求利用地面通道组织快速反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依靠锋线球员回撤接球巩固中场运输线,再通过中场球员的后插上形成纵向的撕扯和穿插,利用罗马后场兵力较少且高大防守球员不够灵活的特点,增加穿插和轮转换位来制造空间。

利物浦防线的重心在中场区域,三名前锋收紧在中圈弧区域形成中路的密集站位,限制德罗西和纳因格兰的向前推进进而将罗马的攻势向两翼分流,然后再依托边线围剿对手在边路的持球人。沙拉维和科拉罗夫在左路实际上是处于以寡敌众的不利局面,两名球员无法依靠速度打开强侧通道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回传进行二次组织,在左中场区域接应这些“脏球”的就是纳因格兰,红军对其实施压迫的同时切割他的传球路线,马内在第8分钟的进球便由此而来。

左路通道阻塞,罗马选择回传中场进行二次组织,纳因格兰在转移疏导时中了萨拉赫的埋伏。

在2017年11月之前,红军的队内头牌一直是马内,萨拉赫在重返英超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内效率并没有那么高,但由于塞内加尔人在上赛季遭遇膝盖重创后已经出现了爆发力下滑的情况,克洛普开始有意调整球队的进攻思路,进一步突出萨拉赫的战术地位。红军的权力交接始于马内在对阵曼城后的停赛期间,马内在阵地战中变成了一名在强侧肩负着组织和串联任务的肋部多面手,萨拉赫在反击中肩负着第一时间冲击防线、打开纵深的任务,两名球员分别主导两种模式的进攻,在自己的“辖区”内带动队友参与到进攻中来。

菲尔米诺在这两种模式里的任务有一些相似,那就是回撤接球将对手的中卫(马诺拉斯)调离位置,在改变中场兵力对比的同时为两翼的搭档创造前插进攻的空间,即“拉出来,再打进去”。维纳尔杜姆能够在菲尔米诺回撤接球时提供一些纵向的扯动和压制,在防守压力不大地情况下冲击肋部,配合三名前锋形成很好的进攻层次。

同首回合替补出场后的际遇相比,斯特罗曼缺阵导致德罗西在中场需要覆盖更多的横向空间,纳因格兰的助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佩莱格里尼是一位在防守中需要队友保护的球员,维纳尔杜姆此役在进攻中面对的阻力要小很多,其擅长跑动衔接的用球特点既不容易因持球时间过长导致被逼抢丢球,还能够快速消耗罗马的三中场。下半场开场后不久,迪弗朗西斯科就连续换下了佩莱格里尼和德罗西,此举既是基于堆积锋线球员搏进球的考虑,也是罗马中场运转效率不高且体能无以为继时的被动选择。

【换人调整:罗马变阵强攻,前锋扎堆不得要领】

在云代尔出场之后(52’),罗马的阵型变成了一个纺锤状的4-2-4,迪弗朗西斯科希望通过持续不断的边路传中累积射门机会。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罗马的两翼进攻输出并不稳定,右翼的云代尔擅长无球空切而非边路突击,左路的沙拉维只有在回撤取得空间的情况下才能打出了连过数人的表现,两名球员不自觉地向中路靠拢导致处于强侧的持球人科拉罗夫缺少支援,罗马将对手压制到低位之后反而很难形成下底。哲科在这一阶段频繁尝试到禁区内拿球策应,此举固然对边路球员形成了很好支撑,但也削弱了禁区内的攻坚力量,迪帅的冲吊计划成为了无源之水。

沙拉维需要一定的带球冲击空间,他在一板一眼的阵地进攻中效率不高。

在24小时之前的伯纳乌之战中,齐达内在4-4-2防守体系行将崩塌的阶段(60’到70’左右)换上卡塞米罗和贝尔两名生力军,扭转了岌岌可危的下行趋势。即便在夏窗失去了莫拉塔、J罗、佩佩和达尼洛四大球星,但皇马依然可以凭借“接力跑”的方式拖垮对手,利物浦显然没有这样的资本和厚度。在首发球员进入体能瓶颈期、需要换人来扭转势头的时候,克洛普只能在英斯、莫雷诺和克拉万等人之间做出选择,红军根本没有什么可供转圜的空间,这就是他们同决赛对手最主要的差距之一。

【总结:克式红军成人礼,新时代山雨欲来】

牌面实力更强的巴塞罗那从罗马城败兴而归,只能勉强凑齐首发的利物浦却可以从这里全身而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心态和打法,红军做好了在客场打硬仗的准备,他们的建队模式和比赛风格容错率较高,也更适合在欧冠级别的比赛中和对手硬碰硬。

萨拉赫在赛季中期开始爆发并一直保持着火热的状态,范迪克冬窗加盟后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融入了球队的攻防体系,红军正是围绕着这前后两点组织攻防进而统治了球场上最为关键的区域(两个禁区)。因此,即便是红军的中场遭遇了包括库蒂尼奥离队、拉拉纳伤愈状态平庸、埃姆雷-詹和张伯伦先后受伤等一系列事件的打击,他们的战斗力依然没有受到明显的削弱。曾经被誉为时代领路人的瓜迪奥拉已经七个赛季没有闯进过欧冠决赛,与之一时瑜亮的穆里尼奥上次参加欧冠决赛已经是2009/10赛季,狭义上的控球战术和功利主义已经来到了拐点,克洛普的红军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猫眼看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ica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积分榜

    独家策划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