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不忘初心!首体院教授:传递奥运精神 是我一生的使命

千龙网讯(记者 袁帅)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为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迎来了来自世界的204个参赛国家及地区,一万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这届奥运会中国以51枚金牌第一次登上奥运会金牌榜的顶峰,成为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回望2008年,转眼已过十年,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十年的时间或许能改变许多,但改变不了的是那颗不忘初心,甘于奉献的精神。

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彰会。图为李相如教授在台下就坐。千龙网发(李相如本人供图)

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不辱使命

李相如就是这样的人,数十年如一日的为体育辛勤的工作着。回想起十年前的北京奥运会,李教授滔滔不绝,“当时我在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任院长,平时主要负责奥林匹克教育与研究,在奥林匹克精神推广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担任宣讲人员。"“记得有一次奥林匹克进社区活动,雨下了一整天,本以为不会有太多人来听讲座的,谁知快到授课时间,小教室几乎坐满了人,大家对知识的渴求异乎寻常,虽然听众年龄较大,但对奥林匹克也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而在互动环节,大家都争先回答提问,宣讲效果非常好,我想这就是奥林匹克的魅力所在吧。”李教授谈到当时宣讲的情景也不由得兴奋说到,"现在我的工作方向略微调整,但对我们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是充满了憧憬和希望,自从北京冬奥会申办下来那天起,我就基本就围绕着冬奥宣传,尤其是在进入冬奥“北京周期”后,奥林匹克体育产业和体育发展这几方面的研究工作,最近带的研究生也是朝着这方面努力的。”

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有着太多让人感动和难忘的时刻,火炬手金晶用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开幕式运动员入场中,伊拉克仅有的四名参加奥运比赛的运动员高举国旗走进会场,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奥运会的舞台才能真正诠释奥林匹克的精神的所在,才能从奥林匹克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李相如教授眼中,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把北京这座城市推荐给了全世界,也集中反映了北京市民,甚至是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情怀以及对奥运会的执着和坚持。作为一个体育人,不遗余力的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北京奥运会宣传,这本身就是一种光荣和自豪,同时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这份充满激情的特殊使命,让他更加坚定对奥林匹克精神推广的信心。

内行看门道 专家眼中的北京奥运

在李相如教授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近些年其他国家的奥运会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首先,举办主体不同。虽然叫北京奥运会,但实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发挥举国体制的一个重要体现。在那个时候,中国把举办奥运会变成了一个桥梁,为了全中国人民都喜欢体育运动、都来传播奥运精神,都来参与奥运当中,为奥运做贡献,这些做了很多。可以毫无疑问的说,这一点其他的国家无可比拟。

其次,后勤保障给力。北京奥运会给运功动员和媒体们提供的比赛和工作环境,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我们拿出了中国人最高规格标准来接待全世界的朋友,这在其他的奥运会也是不常见的。

再次,“北京精神”贯穿始终。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整个的北京城与奥运会很好的融为一体,可以说从每一个市民,到每一个参赛的运动员,他们之间都是相互和谐,北京市民的特有的城市精神再一次得到了充分体现。

最后,奥运遗产众多。北京奥运会后,很多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许多的无形知识遗产,得到了保留,后奥运的场馆也在以后的日子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贡献,也是奥运会在中国的一次尝试。”

“双奥城市”的双奥人生

当时钟走进2018年,随着平昌冬奥会的落幕,标志着冬奥会进入到了“北京周期”。北京乃至整个京津冀,都迅速的进入到了冬奥氛围之中。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体育工作者,自身自然又多了一份责任。

“对于我来说,不仅需要继续关注奥林匹克的教育,奥林匹克的经济发展,在平时参加活动之余,我也力所能及参与一些冰雪运动,比如滑雪,虽然水平不高,但乐在其中。我也是三亿人上冰雪的一份子。”说到这,李相如教授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这座历史名城,再一次成功获得向全世界展现自我的机会,北京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的品牌,以及在奥运会的发展过程中间,北京所做出的重大贡献,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标志。

李相如教授作为一个资深体育人,也看到了这中间的机会。“我作为一个体育人,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我内心是非常高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必然给体育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也能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奥运筹备过程中去。虽然我现在不做院长,但是对奥运会的情节还是很深的。所以,为了冬奥会,为了宣传冰雪运动,我仍然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学术研究;另外,市民的奥运精神,奥运情怀,奥运文化的教育以及对青少年冰雪这一块,我也会尽量抽时间去做。”李教授如是说。

当记者要求他畅想一下2022年冬奥会期间,会以何种身份参与其中时,李教授脸上露出了些许难过。“到2022年,我已经60多岁了,直接参与冬奥会的工作机会不大了,但是我还会以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去关注冬奥会的发展,去研究北京冬奥会的特点,以及关注北京冬奥会对市民参与冰雪运动热情起到的作用等等,需要研究的方向还是很多的。”

谈话接近尾声,李相如教授仍然不忘对年轻体育工作者说些寄语。“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一批新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一批年轻的运动员,在那个时候承担起为国家争光,为发展冰雪运动做贡献的重任。对年轻的体育工作者来说,多走进一线基层、走进奥运会场馆,走进训练基地,用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语去感染身边的人。也要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为三亿人上冰雪,做一些真正实际的工作。年轻人在以后体育改革中一定是排头兵的作用,只有你们努力,中国才能真真正正的屹立在体育强国的队伍中。

记者手记:

2022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仍然会用坚持、用信仰、用奥运拼搏精神感动世界,兑现中国承诺,中国人民也会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凡的智慧,给世界惊喜,给世界一个震撼。那一年,我相信世界一定会对中国刮目相看。给北京一次机会,他将还世界一个“奇迹”。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wchrisli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