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特评:中国围棋应该养狼 为国际化培养日韩高手

谢尔豪

腾讯体育讯 2月8日第22届LG杯世界棋王战决赛结束,19岁的中国年轻棋手谢尔豪击败日本七冠王井山裕太,夺得冠军。职业围棋的大势,我们熟称“三国演义”,但日本围棋这10多年确实下滑很厉害,日本棋手获得的世界冠军数依然停留在11个。从围棋这个项目长远的发展开看,这项文化内涵很丰富的体育竞技,在东亚地区是有很深厚的土壤和潜在的群众基础的。目前的世界霸主中国队,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考虑直接吸纳日韩好苗子帮助其培养,如果日韩甚至欧美也涌现出柯洁这种级别的大棋士,整个职业围棋的国际化,将是一番新的景象。

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末民初,随着国力的变化,日本围棋已经全面超越了围棋的母国中国。吴清源1928年14岁渡日留学,正是当时中日围棋巨大差距的一个写照。现在回望90年前吴清源的那次渡日,对于过去百年的围棋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时日本棋界以比较开明、包容的心态接纳吴清源,并愿意出资培养他,是有深厚历史背景的。彼时日本已经包脱幕府时代,接受了明治维新的洗礼。围棋棋手从以前靠段位吃俸米,逐渐变成参加报社举办的新闻棋战,靠下棋来赢得奖金。精彩的棋局本身,以及棋手赛中赛外的可炒作的新闻,就逐渐成为卖点。吴清源以超人的才华,对抗那时候一代日本棋坛,演绎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留下不少令后人仰慕的名局。

上世纪30年代起,赵南哲、金寅、曹薰铉、赵治勋等韩国棋手,早年都到日本棋院留过学,他们很多人学成后选择回国谋生,也有赵治勋这样选择留在日本发展的。而来自中国台湾的林海峰、王立诚、王铭琬、张栩等棋手,也在日本棋院学棋并成长为世界一流高手。日本围棋在“六超时代”的鼎盛时期,来自韩国、中国的力量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目前中国围棋的大好局面,是陈祖德、聂卫平等前辈共同打造下逐渐开创的。虽然我们常说是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培养出世界优秀棋手的,但从上世纪60年代起,濑越宪作、藤泽秀行等前辈,陆续率领日本代表团访华,为中日围棋交流不断添砖建瓦,说实际点就是为中国围棋的崛起起到了很好的帮助和提携作用。

如果现在中国棋院制定政策,欢迎日韩优秀棋童来中国学棋,可能会在感情上引起一些棋迷的不解。竞技体育的确有为国争光的重要作用,但行业本身的特点和发展也很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光靠体育总局财政拨款,让一线棋手主要靠纳税人来供养,是养不活现在这么多的优秀棋手的。职业围棋市场的繁荣,今后更多的是要靠市场本身来养活棋手。有更精彩的赛事,有更吸引观众的明星,才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投钱搞围棋世界大赛,为职业棋手提供更多的下棋机会。

或者有棋迷会担心,如果我们养了“狼”,反过来把我们的棋手赢了夺去世界冠军,岂不是很尴尬?放眼世界商业化做得好的体育项目,如果按这种思路来说,网球四大满贯的东道主,近几十年岂不是要惭愧死?可是网球的四大满贯公开赛越办越好,奖金逐渐递增,影响力吸引力也越来越高。当年吴清源因为战绩彪炳,被封为“昭和棋圣”,就围棋本身而言,也是那个时代世界围棋中心日本的一大幸事。

中国棋院如果有大的胸怀和战略,接纳日韩等其他协会的苗子来学棋、下棋,还将有助于围棋规则的统一。现在中国的一线职业棋手,在被问到一局比赛的形势时,最习惯的方式就是点目。数目法也不是日本的发明,他们只是传承了中国唐朝时期的比赛规则而已。但其实中国现在流行的是数子法。为什么我们动不动,就想数目呢?更多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这是日本围棋“六超时代”对世界棋坛影响的一个见证。

如果今后中国棋院不仅能培养出更多中国的围棋高手,还能培养出不少日韩围棋高手,中国现行的围棋规则会在世界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接受。当主流围棋界都习惯了一种围棋规则的时候,当主流围棋规则在发展变化中吸纳别的规则优化、演进之后,世界统一的围棋比赛规则就更容易出现。(陈雒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vickysu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