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真争气!仨中国农村娃参与平昌冬奥会圣火传递

日前,平昌冬奥圣火在韩国浦项传递,三位中国年轻人参加了火炬接力,他们分别是来自四川的“倒立男孩”颜玉宏、国家公派乌克兰留学生杨仕林以及三星上海直营店的维修工程师陈志华。三个年轻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但他们都出生在小山村里。昨日上午,这三位年轻人出现在北京,各自介绍了学习、工作以及去韩国传递圣火的感受。

真争气!仨中国农村娃参与平昌冬奥会圣火传递

来自四川的“倒立男孩”颜玉宏(中)、国家公派乌克兰留学生杨仕林(右)以及维修工程师陈志华,三位火炬手合影。

颜玉宏:“我的偶像是孙杨”

在传递奥运圣火时,每个人的跑动距离为200米,时间约4分钟。

对于颜玉宏来说,这是艰难的200米,也是神圣的4分钟。未满一岁时,因为一次高烧,他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下半身瘫痪,从此开始了“倒立行走”。最近几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经历多次手术和康复训练,颜玉宏终于可以站起来了。随着身体的逐渐好转,他也开始积极参加游泳训练。在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的游泳比赛上,他获得过3枚奖牌。

虽然身有残疾,但颜玉宏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特殊,跟班里的同学相处融洽。他是去年12月28日从四川宜宾前往北京的,当天,他坚持上完最后一节课,才动身启程。

由于爸爸妈妈都在广州打工,在颜玉宏的成长过程中,爷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前往北京之前,同样行动不便的爷爷坐在轮椅上严肃地对他说:“首先,你要注意安全。第二,你这次出国跟以前参加国内活动不一样,出去不是代表你自己,是代表我们中国人,对待别人要有礼貌,体现我们中国人的礼节。”

从小,爷爷就对颜玉宏很严厉。他很小就开始练习倒立行走,所有的事情都尽可能自己完成。

颜玉宏说,这次能成为平昌冬奥会的火炬手,“爸爸妈妈非常支持,同学们也很羡慕。”作为一位体育爱好者和游泳运动员,颜玉宏的偶像是孙杨,他最大的梦想是参加全国残运会。

杨仕林:“用知识帮助他人”

和颜玉宏一样,杨仕林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

杨仕林是重庆人,小时候,他和哥哥姐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收割水稻的时候,就是他们最辛苦的时候。从下午五六点开始,一直要背到晚上10点。“我那时候只有60斤重,但要背80斤的东西。”不仅如此,他们还会上山砍柴,一大早出去,中午才能回来,而且还要把砍好的柴扛回家。

这样的生活,磨炼了杨仕林的意志品质,以至于后来他干什么事情都不觉得苦不觉得累。

上大学时,杨仕林参加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大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并前往贵州遵义实践修桥。现在,他是国家公派乌克兰的留学生。

杨仕林2015年参加比赛,2016年到遵义修桥。“我当时只是一个学生,知识停留在书本上。”他说,那次实践修桥让他感触特别多。“桥修好后,一个90多岁的老人向我们竖大拇指。他跟我们说,年轻的时候他还能踩着石墩子去对岸看女儿,年纪大了,每次都是在河这边远远看一眼就回家。那一天,他在桥上走了十多次。”

那次实践让杨仕林明白,只有把知识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给别人提供帮助,才是最有意义的。

参加完冬奥会火炬接力后,杨仕林感觉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陈志华:“我还想变得更好”

陈志华出生于1996年,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小村子。

他自小喜欢机械电路,通过自学,初中时他就是村里唯一的电工。“我三姑家建新房的时候,整套房子的电路都是我铺设的,挖槽、布管、穿线,用了两天时间完成。”

后来,出于对机械的爱好以及家人的支持,陈志华选择了机电专业。大二的时候,他无意中看到“三星技术专家培训计划”的海报,觉得挺有意思,就报名了。面试通过后,他得到大家的支持,并当选了班长。

在接受培训时,陈志华有时候也会组织大家去老年大学教老人们操作手机,“老人家兴致勃勃,不断提问,虽然也累,但我感觉很有意义。”

在陈志华的老家,很多人十五六岁就谈婚论嫁了,现年21岁的他,并不想太早过上那种日子和生活。“我还想变得更好,我要成为中国最好的维修工程师。”

不过,在成为“中国最好的维修工程师”之前,陈志华倒是先成为了第一个在平昌冬奥会参与火炬传递的中国维修工程师。此次前往韩国,陈志华和两个小伙伴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欢迎。火炬传递过程中,当地华人也出现在了街道上,给他们打气,为他们喝彩。

陈志华说,他非常感恩,“很荣幸能够参加火炬传递,这一生可能只有这一次。”

(视频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供延伸阅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ingwei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