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探秘日本足球:为何一场高中比赛能让5万人到场观看?

就在此时此刻,第96届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本届比赛的揭幕战,关东第一0-2不敌佐贺东,这场比赛共吸引了超过5万球迷到场观战。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共有48支球队参赛,而他们产生于全日本的4093所学校,颇有动画片《灌篮高手》中全国大赛的感觉。

相比之下,在中国的一些高中里,甚至踢足球都要受到纪律处分,许多学校甚至连自己的校队都凑不出来。为什么别人家的高中联赛具有如此规模?为什么别人家的高中就能走出长友佑都、本田圭佑等巨星?腾讯体育《探秘日本足球》第三期,带您走进日本高中生的足球盛宴

文/应虹霞

座无虚席的看台,如火如荼的助威阵势,林林总总的赞助商广告牌——曾经,一则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的决赛视频火爆了中国的网络。

高中足球锦标赛,不愧是日本校园足球的精髓。另一方面,无需神话也不必妖魔化:在足球发达的欧美国家,青训,多是由俱乐部充当主体的投资行为。换言之,职业化时代,俱乐部梯队才是新的青训潮流。

但,日本高中足球的存在价值不容否认——要知道,全日本高中锦标赛这一玩,已经整整96年了!

高中足球锦标赛“高龄”96岁,曾诞生本田长友三浦知良

在阐述这个话题前,笔者认为,首先有必要厘清校园足球和高中足球的关系,以及中日不同语境下的所谓校园足球。

据笔者所知,国内关于“校园足球”这一概念的模板来自日本足球。日本有着庞大的校园足球人口基数,日本足协登录在册的U18、U15、U12年龄段球员总数超过74万(2013年度数据),其中90%以上来自校园,加上青少年龄段林林总总的赛事体系,从草根层面支撑起一个蔚为壮观的足球金字塔。

由此可见,大学足球因为超过U18,进入了U23的范畴,在日本足球的话语体系内,已跌出校园足球甚至青训的范畴。而年满18岁的日本球员只要能力达标,便可入签日本J联赛职业俱乐部队。这意味着,高中足球,才是日本校园足球的生力军,也是精髓所在。

所以,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日本校园是如何玩转高中足球的吧——要知道,去年12月30日开赛的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已经是第96届了。换言之,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比1921年诞生的日本足协都要“高龄”!

学生的身份和主业也决定了高足球只能是“锦标赛”,而非联赛。毕竟动辄需要常年打比赛,牵扯过多精力、时间和金钱成本的联赛,相对学生是一个金贵的字眼。但是日本人一玩,便玩到了21世纪的今天。

不求一口吃成胖子,但求稳定、恒久。终极的目的,是给热衷于踢足球的日本高中生,提供一个真刀真枪的华丽丽的舞台,最终促进实力的提升——

事实上,本田圭佑(石川县星棱高中)、长友佑都(福冈县东福冈高中)乃至驰骋英超的冈崎慎司(兵库县泷川二高)等等,当今日本足球黄金一代正是诞生于校园足球的摇篮,而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也成为驰名全国,继而入签J职业俱乐部恰好不过的“登龙门”。

确实地说,事实上,日本的足球皇帝三浦知良在赴巴西留学前,亦是在静冈学园完成的足球启蒙。没有在日本高中的持续积累,日后的三浦也无法骤然在巴西脱颖而出,成为亚洲第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

有赞助商有直播 决赛场是日本国家队主场

座无虚席的看台,如火如荼的助威阵势,林林总总宛如职业J联赛的赞助商广告牌——曾经,一则全日本高中生足球联赛的决赛视频火爆了中国的网络,其火爆程度,全然不逊于J职业联赛。在J职业联赛司空见惯的赞助商、电视直播和应援文化,在日本高中足球的舞台,亦是熟悉的风景。

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有多火?以2017年的第96届为例,今年的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来自47个都道府县,总共48支球队参赛(东京都特别拥有两席名额)——像泷川二高、东福冈、星棱高中、前桥育英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高中豪门,都杀入了全国的决赛圈。

每个地域的参赛队由县内预决赛选拔产生,并集中于每年12月份在“首都圈”,以10天左右的短期赛会制方式,决出全日本超过近4500所高中足球队之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冬天+国立”,已成为日本高中足球的代名词。而由于位于东京的旧国立竞技场需要重建以迎接东京奥运会,今年的决赛将安排在崎玉体育场进行,后者不仅是2002年世界杯赛场,也是近年来日本国家队的主场,日本高中足球的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琦玉体育场

“历史悠久”和“全国性”,这两大卖点,自然受到了赞助商的青睐。以第96届全日本大学足球锦标赛为例,就吸引了国际运动服饰品牌“彪马”冠名,减轻了运动员和参赛校的比赛成本。

赛事也拥有一级的媒体资源。历史以来,全日本大学生足球锦标赛先后有日本国家电视台NHK和体育类电视台NTV充当直播合作伙伴,以亚洲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为首的全日本43家平面媒体提供后援。

全日本高中足球锦标赛由日本足协和日本高体联共同举办,后者是一个超过半个世纪历史的公益财团法人。因此,高中足球虽是一个业余概念的名词,但运营却规范而职业,绝不含糊。

校园足球=败者复活途径 J梯队才是青训新潮流

在国内,对于日本校园足球看得甚高,寄望不俗。两年前,时任教育部部长的袁贵仁就明确表示,要把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作为体育课必修内容——校园足球真的是拯救中国足球的万能良药吗?

事实上,无需“神话”也不必“妖魔化”:在日本国内,校园足球尽管出产过本田圭佑等一批球星,但并不改变其在日本整体青训中扮演的“辅助”,或者说“败者复活”角色——职业化时代,J俱乐部梯队才是青训的潮流和方向。

上世纪90年代J联赛诞生后,旨在为职业俱乐部输送职业球员的日本青训(U18),进入了高中校园与J俱乐部梯队的双轨体系--前者归属教育系统下的高体联,以“部活”性质的校队主打传统两大高中校际比赛,队伍庞大而良莠混杂,主打兴趣型和大众路线。后者由各职业俱乐部实施,归属J联盟技术委员会主抓,属于精英型小众队伍。

青训双轨体系的确立让大众型青训与精英型青训并行不悖,日本足球少年的通往职业之路由此拥有了更多选择。历史上,日本足球少年不得不依循从当地少年团-中学足球部-高中足球部的唯一通道, J联赛诞生后,有志于职业之路的足球少年从最初就会选择进入J梯次队,然后逐级晋级,校园足球成为类似“败者复活”的特殊途径,长友佑都、本田圭佑等在俱乐部青训梯队遭遇挫折的日本球星,后来正是仰赖于此脱颖而出,实现了职业球员之梦并走向世界。

最新出炉的“2018内定入签J俱乐部名单”亦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在2017年,内定第二年入签J俱乐部的日本高中生为23名,而J梯队出身球员则达到了43名之多,是前者的接近翻番——不是不得已的话,又有谁会放着阳光在道的J梯队不走,要去闯高中锦标赛的“独木桥”呢?

校园足球不是捷径。它或可帮我们打捞优秀人才的“漏网”之鱼,却无法指望有了它,就能够“毕其功于一役”——毕竟,完善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构建不同年龄层的各级各类赛事,这些夯实塔基的行为,终究绕不过去。

相关推荐: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rafaelli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