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马拉松起源于一个地名 2小时大关是终极梦想

马拉松起源于一个地名 2小时大关是终极梦想

黑人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

马拉松不仅是职业选手的竞技场,更是普通人的健身舞台,“约跑”“打卡”成为时下最傲娇的“晒”图方式。马拉松还是承载着展示城市形象、推动经济发展等多重功能的平台,将体育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1.“飞毛腿”之死宣告马拉松诞生

人所共知的马拉松其实起源于一个地名,是历史上希波战争的遗址。

公元前491年,波斯皇帝大流士派遣使者到希腊各邦索取“土地和水”,要求他们屈服,但遭到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拒绝。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亲率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在马拉松平原登陆,妄图一举拿下雅典,进而鲸吞整个希腊。在雅典将军米勒狄指挥下,雅典军队获得胜利,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这个小伙子是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民尽早得知好消息,他玩命快跑,当跑到雅典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在激动地喊出“我们……胜利了”的口号后,便倒地而死。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胜利以及这位英雄,历史学家布莱尔建议将这一史事设立为比赛项目,顾拜旦采纳了他的意见,在1896年举行的首届奥运会上加入了“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得斯送信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赛,主办者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其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后来又陆续发展出半程马拉松、四分马拉松等,还是以全程马拉松(全马)最为普及。

据记载,自近代体育传入中国后,有记录的首届马拉松比赛赛道位于南京与镇江之间,1910年11月17日《时报》曾发出过一份比赛预告:“各报馆鉴:长距离竞走会从镇江金山顶起,至南京劝业会纪念塔止。十七(日)发足,十九(日)达会场”。当时文中所提到的“竞走”并非现在的意思,而是人们对于跑步比赛的通用称呼之一,即指长途赛跑。

2.20岁女孩敲开女性参赛“大门”

国外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马拉松赛中,女性的配速明显好于男性,男性与女性在后半程速度都会放缓,但男性减速更多,比女性多大约18.6%。这也就说明,女性可能比男性更适合跑马。

实际上,最初马拉松比赛并不接受女运动员报名,官方的理由是长时间跑步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但在1967年波士顿马拉松赛中,一位名叫凯瑟琳·斯威策的20岁女运动员身背261号码布,混在男队中开跑并顺利完赛,成绩是4小时20分,她也因此成为第一位拥有号码布完赛的女性。

但马拉松并未就此为女性打开大门。当年,当她气喘吁吁地完成比赛后,时任波马赛事总监怒气冲冲地冲过去,准备动手撕下她身上的号码。幸好有男友相助,凯瑟琳才得以脱身。

凯瑟琳·斯威策出生在美国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喜欢长跑。为了参加学校的马拉松俱乐部,她甚至向教练立下“自己出了任何事情都与学校无关”的保证书。一年一度的波马启动报名后,她跃跃欲试,但这让教练很为难,因为赛事对于参赛者的资格审查极其严格,女性的身份肯定会被一票否决。但架不住爱徒的再三央求,教练最终帮助她以“斯威策”这个中性的名字注册了比赛身份。没想到开跑没多久,她就被裁判发现,沿途不断地被组织者谩骂、阻挠、推搡,好几次差点儿摔倒,但脚步从未停歇。

尽管凯瑟琳的成绩因为“破坏规则”不被承认,但“一跑成名”后,她开始和其他女跑者一起不断向波士顿体育协会提出抗议,希望他们给女性跑者机会。凯瑟琳的努力没有白费,1972年波马第一次向女性跑者敞开大门。1984年,女子马拉松成为奥运会项目。

50年后,今年70岁的她再次背上261号码布,在欢呼声中又一次站上了波马跑道。为了向她表示敬意,波士顿体育协会宣布:在未来的比赛中,261号只属于凯瑟琳,直到她跑不动为止,这个号码将和凯瑟琳一起退役。

更为励志的是,在今年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举行的“摇滚马拉松”比赛中,一名94岁的美国老人跑完21.0975公里的赛程,成为世界上完成半程马拉松的最年长女性。此前,她还保持着完成全马最年长女性的世界纪录,这一奇迹是在2015年创造的。

3.跑入2小时大关或是终极梦想

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室外进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没有世界纪录。2004年1月1日,国际田联为了刺激公路比赛的发展,宣布了一项新决定: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公路赛跑和竞走项目将告别只有世界最好成绩的时代,开始拥有世界纪录。

百年来,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一直在不断进步。早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赛场上,美国选手约翰·海耶斯获得冠军,创造了第一个马拉松世界纪录,成绩为2小时55分18秒。放在现在,这个成绩只能算中等水平,很多优秀的业余选手都可以轻松超越。

到20世纪50年代,马拉松世界纪录被提升至2小时15分左右。随后20年时间,西方国家迎来了第一次长跑热潮,专业训练水平和方法都在不断进步,1985年,芝加哥马拉松赛上世界纪录被提升至2小时7分13秒。然而,这个纪录就此被“定格”。直到2013年柏林马拉松上才被肯尼亚选手突破,创造出又一世界纪录,成绩为2小时3分23秒。还是在这块“福地”上,一年后,肯尼亚长跑名将基米托第一次把人类马拉松的极限提升到了2小时3分以内,成绩为2小时2分57秒。2017年5月在意大利蒙扎赛道上,肯尼亚名将埃鲁德·基普乔格的完赛成绩为2小时25秒,但因其在奔跑过程中有领跑员等成员的协助,因此国际田联并未承认该成绩。目前的马拉松世界纪录仍然是2小时2分57秒,至今还无人打破。

短短的4分多钟,世界上最优秀的马拉松选手努力了将近30年。要跑入2小时大关,可能是所有专业选手的终极梦想,还需要多久时间?没有人能预言,只能说,纪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真的可能再度超越极限吗?科学家们的意见并不统一。有的认为,不论运动员决心多大,终究还是会有一些生理上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如有氧呼吸的极限、身体结构上的不足、先天遗传的限制等。但美国研究人员得出肯定答案,他们在《运动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中称,前提必须有几个苛刻的条件。如,运动员跑鞋的自重必须更轻,同时运动员需要尽量减少风阻,前半程应该跑穿过松林的环形跑道,运动员要保持在领跑员身后1米的位置。后半程则应该有些许下坡,4名选手排成一列,轮流抵挡风阻。此时若再有老天相助,刮起时速20公里的顺风就完美了。

4.全球赛事呈“万马奔腾”之势

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马拉松是一项参与门槛低、规则简单的赛事,全球范围内拥趸者众多。近几年,这一运动在我国呈井喷之势,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有328场,较上年的134场增加了近1.5倍;参赛人次近280万,较上一年增加130万,再创历史新高。

先不说北京、上海、厦门等大型国际马拉松赛事,就是新冒出来的城市马拉松也绝不在少数。主办方纷纷寻找差异化竞争的出路,挖掘本地资源,办出特色鲜明、个性抢眼的赛事。不少赛事组委会专门为中国选手设置特别奖,甚至以“不邀请国外高水平运动员”为宣传亮点,带动和鼓励本土跑友参与比赛。

为了让赛事营销取得明显效果,主办方还在赛事名号和内涵上颇费心思,“乡村马拉松”“森林马拉松”“草原马拉松”“高原马拉松”“沙滩马拉松”“城墙马拉松”“校园马拉松”“土楼马拉松”“梯田马拉松”层出不穷;有的主打森林绿肺,有的推介当地美食水果,还有的赠送温泉套票……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言,跑步用不着同伴,也不像打网球那样需要特别的场地,只要有一双跑鞋就够了。看似低门槛的马拉松路跑,究竟能拉动出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只能用“可观”来形容,包括酒店业、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全部“齐飞”。作为国内目前商业运作最成功的赛事之一,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事品牌价值约3.77亿元,2016年赛事为城市带来近2.3亿元的直接经济收益。不过这项数字和世界六大马拉松相比,仍相去甚远。像纽约马拉松去年的经济效益高达28亿元,伦敦也有6.47亿元。

专家指出,马拉松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无论从跑马人口比例,还是从赛事匹配的数量上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如美国的全程马拉松在2015年就有1100场,当年的全马完赛者近51万人。此外,美国跑者的主要消费用于参赛、培训和健康饮食等,用于装备的只占小部分。但中国跑者目前花费的大头是购买装备,用于报名和服务的只占小部分。这说明中国跑者多数还处于买鞋“尝鲜”的阶段,中国马拉松目前的服务产品还不够健全。从产业角度来看,中国城市马拉松仍然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延伸阅读

替跑者为何屡见不鲜?

如果说凯瑟琳当年“冒名跑”实属无奈,那么“替跑”“蹭跑”等舞弊违规行为,则让现今的马拉松比赛蒙羞。

与过去专业运动员“替跑刷成绩”的作弊初衷不同,现在很多跑友因为“摇不到号”才去“买号”,或者报上名却因行程临时变动不能参加而“转让”,如此自发形成“私下交易”的市场。对此,世界各国没有统一规定,多数是“一刀切”叫停。如纽约马拉松严禁任何转让,一经发现,则禁止参加未来纽约路跑协会的所有赛事。也有的允许跑友“旷跑”,资格保留至下一年,但不退报名费;还有的提供公益名额,为没有中签的跑友提供“复活”机会。

不管什么原因,替跑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去年,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关于加强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一经发现私自转让或接受转让参赛名额的现象,将对违规者处以“终身禁赛”的处罚,也表明了对替跑“零容忍”的态度。

其实,替跑的危害最主要的就是安全问题。近两年,在上海、厦门、香港等知名马拉松赛场上,都出现过跑友猝死事件,其中不乏替跑者。因为马拉松对心脏的负荷极大,所以一般赛事都会给选手买保险,但对冒名者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却不予赔偿。

不仅国内比赛经常会有替跑事件发生,国外也屡见不鲜。

大名鼎鼎的波士顿马拉松历史悠久且报名门槛极高,即便如此,替跑者也是不断。其中,有23名跑者被删除了2015年波马的成绩,因为官方在检查了计时点信息后,无法证明他们跑完了全程;2014年也有50人因同样原因被取消资格。

非业内人士可能认为,马拉松作弊是一种无受害人的犯罪。但跑步狂人却觉得这是种“盗窃”,因为会“偷走”真正达标跑者的资格,因此促使更多跑圈人士充当起“侦探”的角色。

“侦探”们看到以下情况都会警惕:如波马完赛时间比资格赛时间慢1小时以上的跑者,男跑者穿着女跑者的号码布,错过计时点却出现在终点照片里的跑者。在年龄组中,炫耀自己成绩的更易引起关注。2015年海军陆战队马拉松中,格里高利以3小时17分47秒的成绩获得了60至64岁年龄组第2名。然而,网络“侦探”发现,据计时点数据显示,他在路上消失了50分钟,然后又在抵达终点前跑了5英里。赛事官方数次致电本人,最后他终于承认是抄近路作弊并接受终身禁赛处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imsh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