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里皮负责烹饪不负责种菜 国足技术能力仍是硬伤

我是谁?我的特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里皮、高洪波和佩兰所面对的基本面都是一样的,现任和前任国家队主教练们的交集是清晰的:身体+边路+空袭。由于足球哲学、执教理念和用人标准的不同,教练平衡比赛的方式不同:佩兰强调机动性、身体条件、对抗能力、战术执行力,所以,冲刺跑、折返跑和高强度跑能力强的年轻蓝领优先。

高洪波用3中卫,然后两个边翼卫来保持攻守平衡的弹性。J联赛也有很多球队打3中卫,但高指导没有直接照搬。他很清楚,没有孔卡这样的中场大师,干脆放弃中路的直线组织,转而强化边路的速度和存在感,双后腰的功能主要是转换方向和后排插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里皮综合了佩兰和高洪波的优点,他让中国队在4后卫和3中卫自由切换。如果对手渗透能力强,就得压缩后方空间。4后卫改成3中卫,韩国队有一个李在城,无锋的日本队或个个都是李在城,所以,3中卫+2个防守型后腰是必须的。由于技术上的差距,中场和中路就不指望了,就是强打两个边路,然后,双中锋炸。

中场休息用张文钊换肖智,一方面是两边能起来的球太少,肖智和于大宝功能重叠,再这么打下去,还是不能听牌,不如下一个。从对手的角度,经过半场的体能消耗,下半场上一个速度突破型的张文钊更有“彼竭我盈”的针对性。这样的调整,我们在中超看过很多,比较经典的是,下半时出场的于汉超,成为恒大的常规杀伤武器。

在亚洲范围,论把球员的现有能力水平发挥到极致,如果里皮称自己是第二的话,恐怕没有教练敢说自己第一。里皮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中国队的整体实力。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中国队和韩国队的整体实力得分均为65分,可以这样来解构教练+球员的得分,韩国球员45分,申台龙20分、中国球员40分,里皮25分。日本球员50分,哈利霍季奇22分。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队主教练不负责培养球员个人能力,不要指望里皮解决所有问题。作为比赛资源的基础,球员的个人能力,由足球工业体系产出,基本上跟国家队主教练无关。里皮是行政大厨,提供食材不是他的工作,他只负责烹调之,组合之,勾兑之。最核心的比赛能力甚至跟足球工业体系无关。

这一点已经讨论过多次,现阶段中国足球的主要矛盾是,球员个人能力不过关。如果没踢好,多半是这个基础性的问题,还没有奢侈到讨论阵型、战术等组织方式的地步。当然,绝对不是说,阵型、战术不重要。某种意义上说,个人能力挖的坑太大,里皮不得不用战术素养来填坑,如同孔蒂之于意大利队。或者,换言之,未来某一天,中国球员的基本能力达到比赛要求了,到那个时候讨论也许是一个更合适的时间点。

恕我冒昧,中日的技术差距大到什么程度?委婉地说,是橄榄球队和足球队的差距;不委婉的话,是不会踢和会踢的差距。举3个雅俗共赏的例子,第一个,日本队队长昌子源那记电梯+漂移的40米世界波,我们能踢出来不?就我个人而言,上一次看到中国队员踢出类似的球,大概要追溯到1981年,西班牙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黄向东一脚远射叩开沙特的大门,那会,我还太小,黑白电视,看不清也记不清皮球的运行线路有木有电梯+漂移。第二个,小林悠首开记录的第一球,高速前插中重心向后转换,类似NBA超级明星韦德的迷踪步,我是1981年起步的中国队铁粉,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没见过那位中国球员表现出来类似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简单地说,日本人练的东西跟我们不一样。第三个,日本队14号伊东纯也两个单车踩下来,郑铮飞出去了。让我想起,前些年欧冠决赛上,梅西晃晕拜仁中卫博阿滕的经典一幕。

没有人看到差距吗?

1978年,张路老师作为北京队队员随队访问日本,跟日本国家队打了两场比赛,跟日本国家青年队打了一场。在看到两个小学队打的垫场比赛之后,张老师目瞪口呆,比国内小学水平高出两个档次。张老师记录道:“等这帮孩子踢到成年队,我们可就够呛了。”

(体坛+ 杨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qiuduli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