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被自拍和朋友圈倒逼的改革 中国马拉松有了“起终点”文化

上马终点前自拍的跑友。Osports 图

陈国强

上周末,已经连续3年获得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称号的广州马拉松顺利结束。

和之前不同的是,今年广马起点从较为拥挤的“海心沙”改到天河体育中心,交通更方便,解决了选手集结问题,出发的拥堵也有所舒缓。

无独有偶,这两年开始,因为社交网络和朋友圈的功效,马拉松成了城市的脸面之一。中国马拉松赛也开始了“起终点”改革,向着人性化和专业化前进。

以上海马拉松为例,今年上马终点同样设置在体育场,更为精心的是,最后选手还可以绕着体育场的田径跑道大半圈,给了选手更多直观真切的冲线及终点拍照留影的仪式感。

更遑论这条跑道还是田径钻石联赛赛道,刘翔、博尔特都曾再次挥汗。

一场马拉松的组织,可能最让主办方头痛的就是赛事起终点的设置,因为这要考虑到路线、交通、安保、医疗、救援、转播、颁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起终点的设置,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地域空间较大,能容纳选手的集结,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放置选手的存包。此外,还要留出赛事指挥、裁判、医疗、媒体、通讯等的工作区域。

交通问题是重中之重。目前大多数马拉松比赛时间在早上7-8点,选手参加比赛,至少要提前2小时起床;之后交通到达、存包、热身。

这其中,交通便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起点在地铁站或大型交通枢纽附近是最好。对一些本地郊区的选手来说,如果交通便利,则可当天早起到达比赛起点,毕竟在家可以吃得好、睡得好。

当然,不少赛事为了传播效果,起点设置在城市地标建筑或中心区域,如果空间比较大,不考虑挤占过多公共资源的情况下,也没有问题。

从上述几个角度考虑,起点设置在体育场(馆)、展览中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些地方对本地选手来说比较熟悉,对外地选手来说也比较好找。即使问路,大多数本地人也知道,地图上也有标记。

再者,体育场(馆)和展览中心有封闭的作业空间,可以放置大量物品、存放物件,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大影响,无需临时搭建;且这些地方还有现成的电力供应、网络,便于工作开展。

终点的设置其实和起点大同小异。

相对来说,终点更多要考虑选手的疏散,最好有比较大的区域进行流线设计,因此交通和空间是终点设置首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选手到达终点,会拍拍照片,领取完赛奖牌、完赛包、存衣包,然后可能进行拉伸和放松,逛逛赛后的展览区。

考虑到下雨和选手赛后精疲力尽的因素,因此如果有一个场馆区,是最好的。

选手在赛道终点前合影。Osports 图

许多马拉松比赛起点和终点在一起,这样无需把选手的存衣包进行转移,赛事指挥和运行也无需转场,发令和发奖在同一地方,对背景板及舞台、起点拱门和终点拱门等耗材也是一种节省。

上周和广马同天举行的晋江马拉松全程的起终点放在一起,并且设置在晋江体育场外。

如果把终点设置在体育场,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跑道设置进去,那就锦上添花了。

例如笔者参加的美国伊利诺伊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终点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橄榄球场。

选手到达,画面在橄榄球场的大屏幕上出现,然后主持人会说,几号选手谁谁谁达到了,选手很有自豪感和仪式感。

上马去年有最后近100米左右的赛道冲线,今年有最后300多米的赛道,选手朋友家属则可以在看台上观看比赛,为选手加油,这对选手的跑步热气也是莫大鼓励。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相关数据,今年有超过500场的注册路跑赛事在我国举行,比去年的328场要多许多。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主办方或许要多动脑筋,服务选手。起点和终点是拍照发朋友圈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好的宣传平台,其设置大有学问和门道。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mandyge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