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研棋室】围甲亟需职业化 这是棋手重要收入来源

腾讯体育12月4日讯 12月2日,2017中国围棋甲级联赛落幕,本赛季围甲联赛改革的效果初显,但是利是弊还不好断言。围甲作为中国基础性的、最重要的赛事的地位更加凸显,但职业化、商业化、产业化的道路依然漫长。

新政的效果

2017年围甲进行了若干项改革:1,由12支队扩军到14支队;2,实行摘牌制转会;3,海外棋手上场次数不得超过总轮次的二分之一。

增加了两支队伍,首先,让联赛增加了十名左右常规队员,让这些队员每年增加二十多盘的高质量对局,让他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其次,使得联赛增加了4轮、112盘对局,让联赛增加了悬念,也让棋手增加了锻炼机会。

摘牌制效仿于当年的足球甲A联赛,与自由转会相比虽然有很多弊端、不够职业化,但面对牵涉到多方利益的旧体制,渐进式改革是必要的。摘牌制推动了人员交流,改变各队实力的同时,也让一些原本难有上场机会的棋手有了更多的比赛机会。

海外棋手即外援的出场次数被限定在13轮以内,对一些高度依仗外援的队伍影响较大,比如前两届冠军苏泊尔杭州队,今年滑落到第三名,与韩国第一人朴廷桓只能下13轮有很大关系。此项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中国棋手的出场率,在锻炼机会、收入方面向他们倾斜。但对于一个职业联赛而言,是利是弊暂时难下结论。

围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杯赛的数量毕竟有限,能拿冠军、亚军的人更是有限,大部分棋手是无法靠杯赛奖金、对局费维持生计的。围甲的胜局奖金大约每局2-6万不等,一名主力队员的围甲收入应该不低于30万元,这也是一些家长送孩子当职业棋手的原因之一——只要能打上围甲,就不会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收入差。

围甲对于韩国外援同样重要。近几年韩国的职业比赛呈萎缩趋势,来中国又能淘金又能涨棋,因此,韩国等级分前十名基本都在中国下围甲。

还未真正职业化 商业化、产业化道路漫长

从今年的围甲来看,直播不专业,联赛缺少包装,媒体宣传不够,等等问题依然突出。围棋的直播主要是棋谱直播,但一直没有专业的、专门的直播员。围甲比赛的直播基本靠各地的棋迷来做,因此延迟、摆错、错判结果等屡见不鲜。比赛基本都是在酒店关起门来下,棋迷无法现场观赛也不能互动。联赛没有商业包装、没有有计划的媒体宣传。作为中国最早走职业化道路的项目之一,围甲离真正的职业化还有不小的距离。经过19年的探索,离真正职业化还有明显差距,更别说商业化和产业化。

正因为不够职业化,围甲的商业价值很低,各队基本靠棋迷企业主冠名赞助。产业化方面,直播权暂不具备商业价值,各种衍生品的开发一片空白。

阻碍围甲提升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大原因是不能自由转会。不能人才流动,就不能产生广州恒大那样的联赛明星队,不能吸引棋迷的关注,也让有实力的赞助企业难以施展拳脚。

围甲要想像足球联赛一样红火起来,自由转会、准入制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加吸引棋迷和社会的关注,才能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产生超级俱乐部进而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如此循环发展。

2017年围甲已经做出了多种尝试,让我们期待更多更深入的改革不断到来!(飞来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kdshou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