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香街冲刺大决斗

腾讯体育讯 今天,环法将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落下帷幕。每年的香街都是冲刺车手的舞台,往往“香街冲刺”代表了冲刺车手最高水准的对决,也许冲刺王绿衫不是最快的冲刺车手,但是香街冲刺的胜者会是速度最快的车手。而冲刺这个自行车最常见的对决方式,其实有非常多门道,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香街冲刺:从最终大决斗到冲刺大比拼

香榭丽舍大街作为冲刺车手的舞台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如今香榭丽舍大街是最好冲刺车手的舞台,而这个赛段也被设为荣誉骑行,车手的成绩不会影响最后总成绩。不过在说冲刺之前,还是得说一下为什么最后的一个赛段会被设为香街冲刺,这背后有一个让法国人心痛的历史。1989年环法最后一个赛段之前,法国车手洛朗-菲尼翁(Laurent Fignon)领先对手莱蒙德(Greg LeMond)50秒,最后一个赛段是24.5公里的个人计时赛,作为计时赛好手,菲尼翁似乎不可能输掉总冠军。但是莱蒙德在最后这个ITT使用了最先进的计时赛休息把(在当时很少人用),而菲尼翁则还是普通(现在看来是过时)的计时赛战车,结果莱蒙德居然大胜菲尼翁58秒,以8秒的差距反超夺冠,而8秒的差距也是环法历史上冠亚军之间最小的差距。这大大刺痛了法国车迷,为了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从那以后,环法的最后一个赛段变成了平路冲刺,基本对总成绩没有影响。

荣誉骑行一般是不会改变总成绩局势的,除了一次:2005年环法的荣耀骑行,维诺库罗夫在最后一公里突围,赶在冲刺车手之前坚持到终点,夺得赛段冠军。组委会及裁判念其努力,给了他20秒减秒,最终维诺库罗夫得以反超总成绩在他之前的莱菲莫(Levi Leipheimer)上升至总成绩第五。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卡文迪什冲刺

不过,除了这个意外,加上过去十几年冲刺技术、冲刺战术的迅速发展,像维诺库罗夫这样的突袭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卡文迪什、基特尔、格莱佩尔等当今车坛最好的冲刺车手都曾在香榭丽舍获胜。当然这背后也是有玄机的。

矮个子与大个子

什么样的车手适合做冲刺车手?这个问题未有定论。曾经有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对2008-2011年四年内的大环赛冲刺车手做过研究,当时得出冲刺车手的平均身高在1米76,体重为71.7公斤(正负误差1.1公斤),当时是卡文迪什最辉煌的年代,矮个子似乎是一个潮流;但是过了没两年,格莱佩尔、基特尔、克里斯托弗等大个子冲刺车手主导了各大赛场。

无论是矮个子还是大个子,一般都会他所擅长的地方。矮个子的冲刺车手一般在比赛中选择线路会比较灵活,加速度会更快,而且矮个子冲刺车手擅长压低重心低姿冲刺,以减少空气阻力,同时因为个子小对带冲车手要求没那么高。大个子冲刺车手则绝对速度更快,最大输出功率更高,从奇波里尼到布南再到基特尔,大个子冲刺车手曾经也是欧陆车坛的一个标志。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基特尔冲刺

不过,冲刺车手是主车群中速度最快的那群人,却不是地表速度最快的,严格来说,场地赛追逐赛的车手们速度会更快,他们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000瓦甚至更高,而公路车的冲刺车手某些能达到1800瓦,更多则是在1000瓦-1400瓦,最大速度在60-71 公里/小时。从腿部肌肉线条来看,冲刺车手大腿要比小腿粗了一大圈,而场地赛车手比公路车手还要更粗,这也是因为公路赛车手需要经过150-200公里(有些甚至更长)的骑行之后再拼冲刺,需要先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消耗大量体能,而场地赛车手则不需要这么好的耐力。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卡文迪什以恐怖的速度香街冲刺夺冠

曾经冲刺赛场是比拼速度和最大功率数值的舞台。不过近十年来,以卡文迪什为代表的矮个子冲刺车手开始了新的冲刺革命,主要的改变在于冲刺姿势。对比常规握下把的冲刺姿势,卡文迪什冲刺时下巴几乎快要贴到车把,肩部的位置更低,到年轻一代的卡莱布-尤安(Caleb Ewan)更是肩部几乎贴到车把,头已经低于车把这样几乎极限的低姿冲刺动作。这样的姿势有什么好处?科学研究发现不同的冲刺姿势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卡文迪什这种冲刺姿势会比传统的姿势受到的空气阻力要少10%,这意味着在一次14秒的冲刺中,可以让车手多跑3米,也就是一个半车身的距离,这足以让车手获得很大的优势。

冲刺火车战术

虽然冲刺车手个个都是天才,如基特尔、卡文迪什这样的明星更是天赋惊人,但是拥有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快速度的车手却不一定能在比赛中胜出,冲刺极少出现个人能力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可以说冲刺最能体现自行车运动的团队配合魅力。在冲刺之中,有一个战术是最基本的,这就是冲刺火车战术,如果你不知道冲刺火车,你就看不懂冲刺。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队友突然变道带出冲刺火车

冲刺火车为什么重要?一般来说,冲刺开始的位置越接近终点获胜的机会越大。科研人员发现火车战术对冲刺结果的重要性不亚于车手的输出功率,甚至比峰值功率更重要,根据他们的统计在比赛结束前最后30秒,夺冠的车手的位置在第3位(±1)左右,而不能夺冠的车手平均位置在第8位(±5)。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最后1分钟最终夺冠的车手至少还有2位带冲车手(副将),而最后30秒则还有1位带冲车手(这样冲刺车手可以在最后15秒发动冲刺)。理论上,更好的团队支援会帮助车手到一个更好的位置,而不需要消耗额外的体力(及风险)和其他车手抢位置。同时,更好的火车会让车手最后一公里的骑行更加的流畅,而不是在不断切换位置中丢掉冲刺的节奏。

火车战术(sprint train)是车手们会尽量利用前一位队友的尾流并不断加速,最终在一个较高的速度将自己的冲刺车手送到最后150-250米的冲刺区域发动最终冲刺的战术。冲刺根据人数的不同会有迷你冲刺(一人带冲,两人火车),缩水冲刺(reduced lead-out,三人火车)和我们经常在环法看到的四人甚至五人的火车冲刺。

火车战术是最经典的自行车战术,对战术执行要求最高,最为严谨的战术,每个车手分工明确。一般将最后进行冲刺的主将称为冲刺手(sprinter),在他身前最后为他做带冲的车手称为带冲车手(lead-out man),剩下的人个人一般会把倒数第三位称为第三棒,倒数第四位称为第四棒,倒数第五位称为第五棒。冲刺车手和带冲车手有着较高的队内地位,在比赛中不需要干脏活累活,而且在关键时刻(比如爆胎、机械故障)时会马上有队友支援,但是带冲车手是有限度地保护,也就是说,人手不够的时候也会牺牲带冲车手去做脏活。每一个冲刺车手都会花上一段时间,不断尝试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冲刺车手,有些冲刺车手身材高大,所需要的带冲车手也要身形相似甚至更加庞大,而配速也是极为关键,带冲车手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带冲的关键在于带冲车手结束之后,车手可以维持在一个较高的速度且还能做进一步的加速,直到最高速度进行冲刺。

剩下的其他角色都是不被保护的,就算是第三棒的车手也会在赛段中期去送水,甚至可能要去追兔子。第三棒通常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既要有很强的卡位能力也要能够做脏活累活,如今第三棒的车手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在冲刺火车中的地位不亚于带冲车手。冠军级的车手在最后500米就必须要带到最前方,那么这第三棒的加速导航就必须把速度越提越快,而且在他这一棒必须要处在集团最前方,如果这个位置的车手落后了,剩下两个人(甚至是冲刺主将)需要马上调整寻找可能尾随车手去“偷”赛段。从第四棒开始,就进入到了“强队专场”,只有那些最强的冲刺车队才能有这么豪华的配置,第四棒车手则需要很强的大局观,和丰富的经验,他需要不断兼顾后方,防止自己速度过快导致后面的车手跟不上,同时也需要丰富经验,这是一个老司机才能胜任的职务。而第五棒往往是计时赛能力很强的车手,可以追击突围车手,同时能在较长的时间之内维持一个很高的速度,这样对手要发起进攻也会非常困难,否则那些游弋在他们附近的短距离计时赛高手就会乘机发动致命进攻。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基特尔冲刺夺冠

每一车手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让最后冲刺功亏一篑。当然有时候有的带冲车手能力超群(或者说对手实力有限),也会出现超长带冲,比如某年的环意赛场,蓝波的费拉里曾经一人带冲800米,一个人做了三个人的活,最后他带冲的冲刺车手顺利夺冠,这种迷你带冲在比赛中较为少见,在环法比赛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四个人甚至五个人的带冲火车。

此外,有时候组委会会在终点前设置一些其他挑战,比如终点是一个缓上坡,或者是有连续拐弯,这对带冲车手的要求往往更高,对车手发动最后冲刺的距离判断是更大的挑战,甚至是顺风、逆风或者是侧风都可能会对最后冲刺造成影响。鉴于文章长度,这里就不细说了。

冲刺技术:老司机的个人修养

冲刺是对车手技术的极大挑战,很多冲刺车手对自行车操控都非常优秀,甚至有些可以称为艺术。一般来说对冲刺车手要求的技术有基本功(比如拐弯、对风向、尾流的判断)、卡位、控车、选线和开始冲刺位置的判断。

拐弯是最普通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控车技术炉火纯青的车手可以做到高速下拐弯不减速,出弯之后可以迅速起速,甚至能在拐弯的过程中扛开对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最后冲刺不会是一条直路,拐弯也是车手位置发生变化,将对手挤下去或者自己挤上来的一个重要战场。

卡位则是冲刺中最重要的技术,车手需要守住自己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会用到肩甚至是肘,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比如今年环法萨甘被逐出比赛就是因为在最后冲刺中卡位时手肘抬过高而导致对手摔车。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卡位也是非常危险的,在60公里/小时的高速下和对手碰撞还要保持身体平衡(你可以想象开摩托车的情况下和对手肩并肩贴着走)其实是要有很好的技术和很大胆量的。

最后的战役:香榭丽舍大街冲刺的科学与艺术

基特尔冲刺夺冠

控车和选线同样非常重要,最后冲刺往往冲刺车手扎堆,有时候一条50厘米的缝隙只有钻过去才能有获胜的机会,否则就会卡在后面看着别人争冠。而线路选择同样关键,有时候选择一条人少的线路开始冲刺,会比几个人并排冲刺获得优势更大。另外车手一边冲刺还会一边观察,如果身后有人冲上来,还可能会慢慢向边线靠过去,将对手往挡板挤过去,这也是冲刺中的“关门”。

开始冲刺位置的判断往往决定最后冲刺的成败。冲刺其实是很费脑的,除了极少数顶级车手(比如每次冲刺都像突围的基特尔),大部分人都会力争在终点线前到达极限,看起来如果终点往后50米对手就能赢得比赛,其实往往赢家都是预判好了从哪里开始发力。这是非常考验车手经验的一个技巧,同时也要冲刺车手保持冷静,不能过早或者过晚发起冲刺。

对于冲刺车手来说,需要将冲刺的速度、姿势、战术、各种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角逐最后的冠军。对于公路车来说,冲刺是一种艺术,有时候这种艺术很难懂,才有了车迷做一公里党,只看最后几百米冲刺,但是如果你理解了这背后的各种门道,欣赏冲刺就会变得更加的有意思。(coimbrawu)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pato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