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一场突如其来又极其短暂的武打对决,再次引爆了华人世界对传统武术的大讨论。

这像一场“信”与“不信”的危机。被现代传媒的戏剧化处理手段膨化的想象与现实的肉体凡身产生的落差,淬炼着人们对古老的术与道的信任。

这也像是一场时间的对话。在掌门人演变成表演团团长、武校校长、公司CEO的过程中,武术完成了去魅,众生欢腾,可其与本源的联系信号却日渐薄弱。

在社会流转中,唯一没变的,是武学修为对技艺和人心的考验。

陈家沟的老人们爱回忆当年:一边干着农活,奔着生计;另一边,练练拳脚,似乎也不为啥。如今,“日子不一样了,天天都活在景区里”。以前能打最重要,现在,市场是王道。

文/徐思佳 发自温县陈家沟村 视频/赵航 编辑/张蕾 郭睿昊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王占海接受腾讯体育专访

建造桃花源

“电影里的太极拳当然不都是真的,别的不说,陈家沟本来就不是一个沟啊!”北京顺义格拉斯小镇生活馆,王占海摊开双手神情严肃地解释着。

曾有人问王西安,他跟他两个儿子谁的太极造诣更高。他说,自己虽然武功好,但文化水平不高,走过很多弯路,他的两个儿子在他的教导下没有走弯路,十几岁就打遍天下无敌手。

“大王(王西安的长子王占海)现在最有名了,他和马云一块练拳,跟李连杰开公司。没人不知道他!”河南温县,城东外五公里的青风岭上,出租车司机指了指窗外一方古朴的小院,围墙上几个大字孔武有力“王战军太极拳学校”。过去,村民会说,二王(王战军)功夫更硬,现在他们都觉得大王(王占海)的本事更大。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陈家沟实景

我和村民闲聊起当今陈家沟谁的功夫最好,村民说:“没名气的不一定没功夫,名气大的,不一定功夫就行。现在都是商业时代了,也得会宣传自己。外面人都在封自己’掌门人’,到处都是’大师’,在陈家沟,陈氏历代先祖没有一个称自己’掌门人’的,族谱里也不评那个!”

告别了冷兵器时代,现代太极生命力的强化需要依靠的,还是商业的力量。

如今,通往陈家沟新村的主干路已经铺上了石板路,村口矗立着石块垒砌而成的石门。门外,隔着长长的围栏,不允许机动车来往。村子的沿街两侧,鳞次栉比的商铺挂着统一设计的门匾,医馆、饭店、酒庄、武馆、服装店,几乎所有门店都和太极有关。

在地图导航上,这个平凡的村庄有着另外的一个名字——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这几天,关于太极的话题被大家炒得火热,陈家沟成了漩涡中心的风暴眼,看似平静却又暗潮涌动。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陈家沟景点杨露禅学拳处

步行商业街上的游客不多,店铺的老板大都搬出凳子坐在门口,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比起南方那些有名的古镇,陈家沟景区多少显得冷清。旅游区的外围,两排建筑物的四周还架着等高的脚手架,绿色的安全网在风中摇曳。路过的村民说,将来还要扩建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街。

陈家沟旅游区主打太极文化,就连酒店的床单上都绣着大大的八卦,酒店大厅的电视上循环播放着陈氏太极老架套路的光碟,每天早上七点,酒店还会安排所有工作人员操练太极拳。但陈氏的老人说,这些人不都是从小练太极的,有的也只学了不长时间。

从2004年,温县政府开发陈家沟景区以来,前后也有13个年头了。如今,陈家沟还有个别景点没有建成,我们探访的那天,主要景点杨露禅学拳处还在翻修,正在施工的工人说,这里正在建的就是杨露禅武馆,杨露禅学拳处的大门还没有修好,参观的话需要钻过相邻的墙洞,里面有杨露禅旧居、塑像、纪念碑。

旅游区的核心景点就是太极拳祖祠,也是唯一需要收费的,票价40元。陈家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立法说:“最早,这个祖祠是我们陈家沟陈姓氏族的祖祠,1995年开始破土动工,到了1998年才修成。修修停停,用了长达四年的时间才完工。因为没有钱,村民们就各家各户集资,谁家的拳好、有名气,在外边可以教拳赚钱,回来就可以给家里的老辈列一个碑。”2004年,为了兴建景区温县回收了祖祠,又追加投资了3300万重新翻建。

“过去,我赶早去挑三担水,回来抓紧练几遍拳,然后再去地里干活;晚上就在自家院子里,黑灯瞎火(村里还没通电),借着夜色一遍遍练拳。现在,日子不一样了,天天都活在景区里。”68岁的陈立法说。

抢夺源头

通往陈家沟的主路上,挂着棕红色的路标,两排大字写着:“中国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因为这个头衔,陈家沟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变成了投资数十亿元的旅游文化区。为了这个头衔,数代陈家沟人和外界争辩了几十年。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通往陈家沟主路上的路标

2007年,中国武协、中国民协经过长时间考察论证,终于命名河南省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没想到,就在一切尘埃落定的十年之后,陈家沟再次落入了漩涡之中。

“国家有考证,太极拳就是源于陈家沟,创始人是陈王廷!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陈氏第十七世太极宗师陈省三的长孙,陈立法坐在自家“立法拳社”的院里,对着镜头铿锵有力地说道。

1931年,武术史学家唐豪到陈家沟调查走访,陈立法的爷爷陈省三为其领路陪伴,并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根据陈氏家谱、拳谱以及陈王廷遗诗考证,唐豪最终断定太极拳为陈王廷所创。几十年后,身为陈家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陈立法延续了爷爷的脚步,也成了太极拳历史的见证者。每次太极遇到争议,陈立法的小院都会聚集起各路媒体来。

“这个院儿上了好几次电视了,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家长什么样了。”陈立法记得,陈家沟上一次涌来这么多媒体还是在三年前。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陈家沟村口

2014年7月,文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名单,福建邵武申请的“张三丰太极拳”位列其中。这引发了陈氏太极后人的集体不满,四大金刚轮番在村里召开发布会抗议。最早提出质疑的陈正雷还向相关部门递交了书面资料,7月25日,两封分别以河南省太极拳协会和温县政府部门名义的“问题汇报”邮寄至文化部和国家非遗保护中心。

在陈家沟后人的坚定抗议之下,相关部门开始就“张三丰太极拳”等部分项目向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咨询,并将社会反馈的意见和咨询结果提供给专家委员会复议时参考。2014年12月5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正式公布,“张三丰太极拳”最终落选。

一提起太极拳的源头,陈立法的语气便严肃了起来,语速也越来越快,他想不通,为什么从爷爷陈省三那辈就断定的事实,到现在,自己都68岁了,还是会不断被人问起这个话题。“我们只想记载下陈家沟前人的功绩,但现在这个时代,可能真实的历史永远也还原不了了。”陈立法无奈地摇头。

陈立法看不懂的,却被陈氏太极“四大金刚”王西安的长子王占海一语道破,“各地争夺的不只是头衔和历史,还有背后的市场。”2017年3月1日,策划已久的福建省邵武市太极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式开工,占地面积达7.41万平方米,绿地面积2.83万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

踱在失传边缘

“四大金刚谁最厉害?陈氏传人谁的功夫最好?”把这样的问题抛给陈家沟人的时候,上了年纪的人都说不分伯仲。

陈家沟人互相会比武、切磋,但都不计胜负,也没有排行这一说,“四大金刚啊,都是外人说的!只是陈照丕为了不想让功夫失传,选了几个孩子重点培养,要没有他们功夫可能就失传了。”

1943年,温县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颗粒无收,日寇还不断地骚扰抢掠,无可奈何的陈家沟人只好外出逃荒。那几年,逃荒成了陈家沟人惟一的出路。据老人们回忆,当年陈家沟有4000余口人,单是逃往西安的就有800多人。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仅仅几年工夫,会拳的人日渐生疏,不会拳的人没有机会学拳,太极拳面临失传的危险。

解放后,外出逃荒的陈家沟人陆续回到了家乡,但在回来的人中几乎没有人会太极拳。当时,陈家沟已经没有几个人知道太极拳了。1958年,将要泯然众人的陈家沟迎来转折,陈氏太极第十代传人陈照丕为了传拳,提前退休回到了村里。据陈正雷回忆,“陈照丕的态度非常坚决,不给钱也要走,不能让太极拳在陈家沟断了。他退休工资才拿16块钱。”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成立时的留影

1893年出生的陈照丕,自小跟父亲陈登科、叔祖陈延熙、三叔陈发科练拳。1938年南京沦陷时,陈照丕在地方抗日武装范庭兰的部队里教大刀。《温县志》记载:平时,陈照丕教战士们武术,训练战士们的近战本领,尤其是大刀用法。作战时,陈照丕亲率敢死队出生入死…

同时期从武汉避难回村的还有陈氏太极第九代传人陈克忠,武功一流练得还是小架,但是由于成分不好,不敢出来教这种涉嫌“四旧”的太极拳。在陈照丕的呼吁下,“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开始跟他学拳。陈照丕教大架,陈克忠教小架。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陈氏太极重点人物关系图

好景不长,1966年,陈克忠因为富农的成份屡遭批斗,又因为教拳罪加一等。最终,刚刚58岁的陈克忠因为教太极拳死于这场政治运动中。同时期教练大架的陈照丕也被批斗,生性耿直的陈照丕因受不了侮辱和折磨跳井自杀,受伤后被家人抬回去养伤,刚刚热起的太极拳又冷了下来。

王占海回忆,到了70年代的中期,陈家沟太极拳形势低落,当时他的父亲王西安在村里任职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他提议,将练拳与工分挂钩,所有民兵要到大队部院内集中练拳,来者记工分,不来者扣工分。村里人为了挣工分,这才捡起了太极拳,后来才有了“喝了陈沟水,就能翘翘腿”的说法。

登峰造极的太极“绝”技

陈氏家族理事会的负责人陈一华说,陈氏的先辈陈王廷自幼习武,少壮时行兵走镖,平贼剿匪无数,晚年潜心研究武术,创编出了太极拳。在那个时代,太极拳就是安身立命的杀人技。陈一华少时就听说,陈克忠可以做到,坐在那让人打,可以把人弹出去。“以前太极拳全打方寸间,讲的就是打穴位,一击致命。这门功夫,在克忠老师去世后,就已经失传了。”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陈氏家族理事会的负责人陈一华(资料图)

陈鑫是陈氏太极传人中首位将陈式太极拳武功秘籍系统形成文字的传人,他编写了《太极拳讲义》和《三三六拳谱》。《太极拳讲义》讲的是入门,是演练的指导性权威著作,《三三六拳谱》则是陈式太极拳高层次最珍贵的内容,当时手抄两本,一本给了陈椿元,一本给了陈克忠,只可惜因为战乱,两本拳谱也都失传了。

后来,陈伯先根据族叔陈克忠的描述,将《三三六拳谱》的大概轮廓写了下来——封面左上角从上而下写着《三三六拳谱秘本》,字为欧体,笔势风神道劲,约20厘米大小,其“六”字是钩勒阴字。右上角写着:“民国岁次甲寅成”。中行写的是“陈氏家藏”。字均小于左上角之字。揭开封面的背面,是气势雄伟两行的颜体楷书:“极秘极密,勿轻示人。可传则传,否则焚之!”

在陈家沟,至今还流传着陈克忠“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趣事。一次练功小憩时,一只苍蝇正好落在了陈克忠的背上,陈克忠便喊徒弟把苍蝇“拿开”,徒弟一下笑了,“苍蝇能拿住吗?只能拿东西拍啊!”没想到,苍蝇真的在陈克忠的脊梁上一动不动,一个劲地抖动小细腿,但像被磁铁吸住一般,欲飞不得。

陈克忠的“蝇虫不落”和外界盛传的“雀不飞”异曲同工。陈氏的老人们都表示,“雀不飞”真的存在过,鸟在手掌上,蹬爪起飞那一瞬间,手掌向内缩,使鸟失去着力点,飞不起来,这也是符合物理规律的。“只可惜太考验功夫了,现在估计已经没人练到家了。”

陈氏的老人虽不愿承认,但事实摆在眼前,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昔日太极里最登峰造极的技术现在已经失传了。

太极可以上擂台

1980年,陈家沟建了第一所公办武术学校。2000年,武术体校以38.5万卖给陈小旺家族,改名为“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现任校长是陈小旺的弟弟陈小星。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

“本身太极拳就是一门武术,在冷兵器时代,是要上战场,是要命的。”校长办公室的会客桌前,陈小星点起一根烟,一字一顿地说。校长办公室的窗前就是操场,两个班的学员正在练早课,东边的养生健班在教练的带领下,合着音乐缓缓地练着云手。西面的专修班,20个十多岁的孩子咬紧牙关,举着杠铃,时不时还会传出吃力的嘶吼声,不大的操场间仿佛隔着泾渭分明的界限。

陈小星指了指窗外说,“你看,我们学校有两种班型的设置,现代太极拳也分养生的和竞技的两种。”陈小星说。

走进学校的武术馆,左右两边摆放了两个擂台,一边是练习摔法的摔跤台,另一边是练习散打的擂台。学校的老师说:“外人都误解太极了,任何传统武术都和这些摔法、腿法、拳法的基本功分不开。”

王占海也说,真正的实战太极是完全可以和其他的拳种上擂台较量的。“我们都上过擂台,数不清和多少人打过了,过去我们各个拳种之间互相切磋是常有的事儿。”

怪象:陈家沟开拳馆不如海外教拳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在陈家沟学拳的外国人

早在1992年,河南便开始打造少林、太极两个品牌。但目前属于陈家沟的武术馆、武术学校却只有几所,学校规模也普遍较小。举个例子,温县超过500人的太极拳学校仅几家,而在登封超过5000人的武术学校就有6家。

与少林的火热相比,不足百里之外的陈家沟显得有些寂寥。陈家沟村村支书陈景约说,陈家沟现有人口3040人,700多户,10个村民小组,在外的拳师200多人,太极拳学校4个,大部分武馆都是家庭式的,约有40家。

2003年,焦作曾在全市1400多所中小学校推广太极拳,效果不太明显。而2010年登封首次在该市中招体考项目中新增少林五步拳,体育满分为35分,其中,少林拳占到了5分。

有人说,这是因为讲太极的电影拍得太晚了,远远没有讲少林的电影火。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的横空出世,让偏居一方的少林寺走向兴旺。30年后,北京奥运会冠军袁晓超主演,取景陈家沟的3部电影《太极》系列却没能给陈家沟带来盛世。

还有人说,陈家沟人不懂宣传,少林武校全国巡演,陈家沟太极拳学院连个表演班都没有。

“每门拳种的特点不一样,有的可能比较适合表演、观赏,像太极就比较适合大家一起参与,学习套路的门槛比较低。学校里也经常会收到一些表演的邀约,基本都是教练根据时间安排,各班轮着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负责人解释道。

一位村民抱怨:“现在,在陈家沟教拳最不赚钱了,外面随便学个一两年的人开馆挣得就是陈氏传人的好几倍,会宣传的就更贵了。大家也都想着,该往外跑跑了。”

王占海说,虽然练习太极拳的人有很多,但目前中国太极产业几乎是零。所有的产值都停留在拳师个人授拳的层面之上,作坊式的产业模式与印度瑜伽相距甚远。

包括“四大金刚”在内,陈家沟出名的老拳师,都会选择在海外游学教拳。校长陈小星说,自己一年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海外传拳,虽然需要自己承担海外的一切旅费,但是,海外的市场可能比国内还要好。“全世界有近一亿人喜爱太极拳,现在,陈氏太极拳基本上是’墙内开花墙外香’,陈家沟多数人还在’端着金饭碗要饭’。”

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拳师透露,他在海外授拳时,每名学生一节课(1小时)的学费可以达到100到300美元不等,每个班一般有20-50名学生,算下来,一节课就能有上万美金的收入。

太极的商机来了?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马云是一个太极爱好者

顺义温榆河畔,一幢法式古典风格的独栋别墅门前挂着“太极禅”三个大字,在这个被地产商誉为顺义最适合居住的别墅中就是马云、李连杰、王占海投资建设的太极禅首家直营生活馆。

一个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一个是最有名气的功夫巨星,马云和李连杰和王占海联手投资一下让太极人看到了无限商机。

过去,企业家们喜欢在高尔夫球场挥杆打球,如今在马云的感召下,郭广昌、柳传志、王均金等,很快都成为了“太极粉丝”,一批企业家喜欢穿着白色的太极服云手养生。

2010年,郭广昌问经常打太极的马云,能否介绍个师傅。马云当时只知道上海有个黄忠达,但并未相见,就随口跟郭广昌说了。郭广昌随后便放下了高尔夫球杆,坚持打起太极来。随后,复星集团以控股股东的形式投资了上海易星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易太极)。复星集团占股51%,郭广昌的师父黄忠达以自然人股东的身份持股20%。

消失的武林:“太极村”陈家沟的困惑

太极禅馆内实景

有次,王占海和马云闲聊时提起了郭广昌在上海办太极拳馆的事情,“你对太极这么了解,没有想过也开一个?”没想到,这句话倒成了王占海和马云合伙搞太极产业的起点。

公司在创立之初,王占海就明确了太极禅的目标定位:“太极禅公司主要满足企业家等高端人群健身养生、单位培训、个人休闲、文化旅游需要。我们将针对市场,对太极拳做简单易学套路的改编,制定专业和业余选手的交手规则。”为了攻克目标人群,太极禅还自主研发了一套针对年轻人的身心训练体系“云手FIT”,王占海介绍,“云手FIT”和大家在健身房里练的crossfit很相似,“练完可以出汗,也有减肥的功效。”

从中老年喜爱的广场操到高端企业家,太极的主要人群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企业家拜师太极拳师,王占海有着自己标准。“我收徒有两个标准,一种是真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钻研太极拳的,将来要从事太极拳专业竞技的;另一种就是愿意为传承太极拳搭建平台和贡献力量的,这里面就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尤其有很多企业家。”

王占海说,后一种的基数要远比想要从事太极拳的专业竞技人才多得多:“从我父亲开始到我,我们大概在全世界有五万到十万人的弟子,真正的专业竞技人才不过几千人,两类差不多比例是20比1。”

太极禅的生活馆内,到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装潢,光是这套古典气质与现代风韵的装修,就花了好几百万,门廊的书架上摆放的都是马云的传记和书籍。馆长杨志君表示,北京太极禅会馆目前最主要的体验人群是公司团队建设、单位培训和亲子体验。虽然每天来馆里体验的人很多,但因为运营成本比较大,“实话说,现在并不怎么赚钱。”

这一次,太极能抓住企业家这棵救命的稻草吗?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patozhang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热门视频
热门专题
视觉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