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重磅!上级酝酿国奥18赛季打中甲 算分不计名次

重磅!上级酝酿国奥18赛季打中甲 算分不计名次

上级酝酿国奥打中甲

记者肖良志北京报道

写下这个命题,恍惚回到了2013年的韦迪时代。后来,在业内人士的全力反对下,韦迪放弃国奥打中超(最初方案是国奥打中甲),改为国奥队和中超队伍打10场热身赛。

韦迪在中国足协全体成员大会上,公开承认错误,称自己为了把事干起来,没有经过更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讨论,显得太着急了。

如今的形势,和2013年韦迪时代趋同。不过,重新酝酿国奥队打中甲,并非是中国足协所愿,而是上级的想法。就像是此前的外援新政和U23新政一样,中国足协只是执行,而非决策者。

酝酿计划①:成立两支97年龄段国奥队

国奥队和国家队的比赛,从来都是焦点。2020年东京奥运会,大家都希望97年龄段国奥队能够取得好成绩,总局同样不会例外。目前,正在酝酿成立两支97年龄段国奥队,一支由外籍教练执教,一支由邵佳一、孙继海等国内力量执教,最终打造出一支实力比较强的国奥队,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争取最好成绩。

早在2005年的时候,阎世铎曾经搞过类似的模式。当时,殷铁生率领85国青队在广东清远基地备战,德国人克劳琛率“08之星队”在德国训练。阎世铎提出一个想法:殷铁生的队伍和克劳琛的队伍采取三局两胜或者五局三胜的赛制,决出胜者,取胜的一方率国青队征战2005年荷兰世青赛。

后来,殷铁生一纸辞职书,辞掉了国青队主帅,足协最终让克劳琛上位,率队征战荷兰世青赛。

此前,中国足协和多名外籍教练进行了接触,技术委员会的专家也面试了几人,来自挪威但是居住在比利且执教过布鲁日的特龙•索利德得到认可。最近一段时间,索利德可能再次来京确定执教事宜。他和自己的团队将组建一支97年龄段国奥队,全力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预选赛。

与此同时,还在酝酿另外一支97年龄段国奥队,由国内团队执教。如果真的成立两支国奥队,最终如何优化为一支队伍,目前还不得而知。当然,成立两支国奥队的计划还在酝酿中,没有形成最终定论。

如果真的实施组建两支国奥队的计划,每支球队以27人左右算,两支队伍的总人数超过50人,现有的97/98年龄段球员中,能否有如此多符合条件的人?

上级之所以对国奥队的组建这么重视,插手足协和足球的具体业务,还是为了2020年奥运会取得好成绩。正式成立国奥队之后,可能会采取长期集训的方式,果真如此,那么各俱乐部的预备队联赛、精英梯队联赛等等怎么办?

笔者认为,成立两支国奥队不是不行,相反,两支队伍可以增强竞争,对国奥队和球员都是好事。但是,两支队伍的存在形式是个问题,不能病急乱投医。

酝酿计划②:一支国奥队征战2018中甲联赛

还记得韦迪的“国奥打中甲”方案吗?

2010年年初,从水上中心空降中国足协的韦迪,为各级国字号队伍打造了一揽子计划:国奥打中甲,国青打中乙,国少打U系列联赛。

国奥打中甲的计划,韦迪首先在7名中层干部参加的会议上提出,遭到了大家的否定。就在足协内部认为韦迪的计划夭折之后,韦迪和崔大林在广东三水对外公开了国奥打中甲的方案。

随后,韦迪派出的调研小组分头到各职业俱乐部征求意见。2010年3月初,韦迪在香河基地公布了方案,“国奥打中甲”改为“国奥打中超”。一时舆论哗然,韦迪被称“脑袋被驴踢了”。在外界也业内人士的坚决反对和狂轰滥炸下,韦迪最终放弃上述方案,改为国奥队和中超球队打10场热身赛。

韦迪的计划为何胎死腹中?一是因为严重违反了职业足球的规律,二是无视了俱乐部的利益,三是破坏职业联赛的秩序,四是无法保证中超球队和国奥队真刀真枪比赛。

如今,“国奥打中甲”卷土重来,而且是上级在有关人士的建议下的想法。酝酿中的计划和韦迪时代一样,国奥队参加中甲联赛,中甲规模变为17支,每轮有一支队伍轮空。国奥队和中甲16支队伍的比赛也算分数,但最后不记名次。

在酝酿这个计划的时候,因为2017年是全运年,国奥队打中甲纳入2018赛季。假设这个计划最终能实施,国奥队就要长期集训,俱乐部必须放行自己的球员到国奥队,这就存在诸多的问题。

奥运会的很多项目可以通过长期集训,在“举国体制”战略下取得良好的成绩。职业足球不同,体现的是职业化程度、职业化水平、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基础等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蜕变的。在基础不够雄厚,青训质量没有取得实质突破,职业联赛没有达到足够水平的前提下,很难成功。过去,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国奥队,都曾经违背规律搞长期集训,失败的结果硬邦邦摆在那里,不会说谎。

大多数球员都是职业俱乐部的财产,依靠行政命令让俱乐部无偿提供球员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中国足协脱钩国家体育总局的改革初衷。假如国奥队真的打中甲,必然破坏中甲联赛的秩序,不利于中甲联赛的发展。

如果非要这么做,不可阻挡,笔者建议:不能让国奥队只算分数不记名次,而是必须记名次,有升降级。

果真如此,就要考虑好球队的经费来源、合同问题等等。

建议:请下大力气调研之后再做出决策

2014年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要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的方式,决断中国足球的很多事宜,教训惨痛。中国足球目前全方位落后,没有建立真正的足球系统,没有建立先进的青训体系,没有打好足球的基础,和行政命令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时候,市场化运作、按规律发展,突然就被行政命令打败。有些人杯葛契约精神,没有平等意识,视市场力量和职业规律为洪水猛兽,不懂专业而又不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只顾着闭门造出一道道行政指令。

2015年3月份开始的足球改革,实现了中国足协脱钩国家体育总局,过去形成的巨大行政惯性,正在一点一点去除。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做好攻坚克难的准备。非常遗憾的是,就在这样的时刻,行政命令又强势回归,且谁又能奈何之?

此前,中国足协颁布了外援新政和U23新政等供18条治理和规范职业联赛的措施,客观地说,在中超烧钱力度超过底线的时候,刹车没有问题。但是,涉及到外援和U23新政业务的时候,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到各家俱乐部调研,然后出台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

走中国特色足球之路没有错,但是那些世界大同的足球规律,不能违背。比如说FIFA的胜平负规则,职业联赛的发展规律等,全世界是一样的。如果非让国奥队打中甲、打平情况下国内球员进球算2分(外援进球不变)等等,就是无视足球规律,就是急功近利瞎指挥。

目前,无论是“盛世中超”还是大好的改革局面都来之不易,而且脆弱,经不起折腾。

建议相关的领导,到全国各地以及各职业足球俱乐部去调研,倾听基层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中国足协召开业务会议,讨论相关的问题,最终做出科学而又符合足够规律的决策。

但愿“国奥打中甲”仅仅是酝酿而已。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urryti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