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扣篮大赛为何不再精彩?十次改革却迈不过这三关

文/杨威利

扣篮大赛,以一个意外的方式收官。戈登首轮出局,名宿之子罗宾逊三世预赛跨越2人,决赛跨越3人,一举夺冠。然而这样的套路,多少有些让看客感到不满。正所谓圣斗士都不能被同一招打败两遍,哥们居然用了两个差不多的动作?这就好似街头表演胸口碎大石,吃瓜群众拍手叫好;可再来一块大石,再用胸口碎一遍,那就未免有些审美疲劳了。

戈登出局,唏嘘连连

其实本届扣篮大赛,最大的焦点是阿隆-戈登,在拉文缺席的情况下,戈登成为了本届扣篮大赛唯一的希望。很浅显的道理,如果拉文是天下无敌的王重阳,那么戈登至少也是周伯通级别,绝顶高手。无冕之王理应加冕,对不对?

然而本该理所当然夺冠的戈登却失手了。先是无人机精度不足,令戈登连续三发都未能扣中,第四次虽然终于完成,但裁判却只给他38分。待到第二扣,压力重重的戈登打算空中转体臀部下方换手背扣————毫无疑问,压箱底的绝招,可惜又是连续三次都未能成功。最有希望夺冠之人,居然首轮出局,引发一阵唏嘘。

戈登首轮出局令人大失所望

戈登赛后也是异常沮丧,“我太认真了,至始至终我都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待扣篮大赛,但这会让你消耗太多的精力,因此明年扣篮大赛,我将不会参加。”这一席话,如同刺刀一般,扎在了球迷的心里。

小乔丹的两次扣篮,难度着实一般,先是飞越DJ,噱头不足,毕竟当年他的队友格里芬曾飞越轿车,41分;紧跟着空中转体270°胯下换手,难度尚可,可完成的非常一般,不是扣进去而像是“赖”进去的。裁判自然不买账,于是只好随着戈登一起出局。琼斯与罗宾逊双双晋级。在决赛中,琼斯第一扣又告失败,第二扣虽然使出了接球胯下大风车,博得满分。最终格伦-罗宾逊三世凭借一个飞跃三人的背扣拿到了冠军,但他这一次扣篮模仿了2014年沃尔的动作,在本届扣篮大赛上,除了借助道具和模仿外,没有太多亮点。

赢了,罗宾逊三世不仅给老爹长脸,给自己长脸,也给脚下的那双战靴长脸,可美媒却疯了,名记阿莱克斯-肯尼迪便无情吐槽,“好吧,各位,好歹我们看到的是扣篮而不是上篮,知足吧。”另一位记者斯基普-贝勒斯则召唤詹皇,“勒布朗在哪里?赶紧来拯救扣篮大赛,我们需要你。”不仅记者如此,球员也是如此,奥斯丁-里弗斯便坦言这次扣篮大赛实在乏味,“简直太……”莫泰尤纳斯表示认同,“拉文就算一条腿,都能赢他们。”

噱头不足,由来已久

于是便有朋友提出质疑,为何今年的扣篮大赛成色一般?原因有三点。首先对比去年拉文与戈登的双雄会,今年缺乏这样高水准的对抗;其次扣篮创意不足,有些动作甚至直接复制了往届的扣篮大赛;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扣篮大赛缺少大牌。

本届扣篮大赛的阵容是:快船的德安德鲁-乔丹、魔术的阿隆-戈登、步行者的格伦-罗宾逊三世和太阳的德里克-琼斯。戈登这样的耿直青年固然值得点赞,却被首轮出局的结果深深伤害了。赛前表示“练了上百个动作,比正式比赛还紧张”的小乔丹,显然把扣篮大赛当成了游戏。毕竟飞越DJ与转身270°胯下换手勉扣,无论如何都无法让人相信小乔丹“练过上百个动作”。至于冠军罗宾逊三世与进入决赛的小德里克-琼斯,赛前甚至没有多少人认识。如果说罗宾逊三世本赛季为步行者场均出战21.9分钟,贡献6.2分3.7篮板,勉强还能被定义为轮换球员;那么当小德里克-琼斯的名字刚浮出水面时,哪怕是资深球迷,恐怕也会像杨少侠那样满脸问号——这人是哪冒出来的?

遥想当年的扣篮大赛,大牌云集,星光熠熠。1988年,场均砍下35分的乔丹仍饶有兴趣的参加扣篮大赛,只为与威尔金斯决斗。而正是那一年,乔丹完成了罚球线起跳暴扣,一下子拔高了扣篮大赛的标杆,以至于在1990年,人类电影精华再度夺冠后,扣篮大赛瞬间式微,连续数届,都没有产生让人印象深刻的精彩扣篮。

乔丹罚球线暴扣

1990年到1996年,扣篮大赛似乎陷入瓶颈,诸如蒙眼扣篮以及胯下扣篮层出不穷,娱乐性是够了,可稍欠技巧。唯有1996年,布伦特-巴里上演“白人也能飞”,罚球线起跳完成,勇夺冠军。到了1997年,科比夺冠,不过平心而论来讲,科比的那次夺冠固然动作美如画,难度却不足,同时参加扣篮大赛的球员分别是德文-哈姆、鲍勃-苏拉、雷-阿伦、迈克尔-芬利以及克里斯-卡尔。缺少足够的竞争者,让科比赢得轻松愉快。

正是由于扣篮大赛陷入低谷,1998年的全明星,这项比赛干脆停办了。大卫-斯特恩坦言,“如果大家都认为扣篮大赛应该停办,那就停下来吧。”而时任NBA篮球运营副总裁的托恩也坦言:“我们都有一个想法,所有的扣篮动作已经被做光了,扣篮大赛再也不会有什么新鲜动作产生。”1998年,扣篮大赛被停办;1999年,则由于停摆的缘故,连全明星周末都取消了,扣篮大赛自然无从继续。

不过2000年,扣篮大赛突然进入到高潮,卡特、弗朗西斯、麦蒂、里基-戴维斯、斯塔克豪斯与休斯,联手将扣篮大赛推到一个前所喂有的顶峰。其中卡特的几次表演,极度震撼,堪称世纪之扣。从预赛到决赛的5次扣篮尝试,卡特拿了3个满分。“腾空王”弗朗西斯与麦蒂也不逞多让,在预赛里都拿出了满分扣篮。是的,天才们的集体出现,拯救了扣篮大赛。但问题在于,天才并不是随处可见的。2001年的梅森、2002年的理查德森、2004年的弗雷德-琼斯,都给人一种技止此耳的感觉。倒是2003年的理查德森(预赛两扣都是50分)以及2005年的什-史密斯(预赛一个满分,决赛两扣都是50分)。尤其是约什-史密斯,决赛第一扣左手大风车,满堂彩;第二扣空中转体360°接大风车,又让评委集体疯狂。

然而再往后,便是小土豆的“恐怖统治”了,2006年的扣篮大赛,内特-罗宾逊连扣15次才成功,迫使NBA都不得不修改规则。再往后的几届扣篮大赛,都不足以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哪怕2011年的格里芬,也未能在预赛里扣出满分佳作。一直等到2015年拉文的横空出世,待到2016年挑战者戈登的到来,更是将扣篮大赛重新带入高潮,宛若梦回2000年。只是连续两次夺冠后,当本赛季再度获得NBA官方的邀请时,拉文谢绝了。

“我已经做到我能做到的一切了,对于我来说,想要超越自我太难了。”除了这一点外,潜在原因在于,拉文本赛季已然崛起,数据华丽,已经不需通过扣篮大赛为自己提振声势了。

没了拉文,戈登又因连续失手意外出局,导致心灰意冷,于是今年的扣篮大赛,质量立即直线下滑。但这还不是最让人恐慌的,最让人恐慌的是,明年怎么办?

拯救扣篮,煞费苦心

很显然,扣篮大赛需要天才来拯救。而如果无法找到那么多得天才,就得通过修改规则,让扣篮大赛变得有趣一些。在过去33年时间里,扣篮大赛经历了多次改革。

1993年起,扣篮大赛的人数被固定为6人,同时在那一年,扣篮大赛的轮次从“预赛-半决赛与决赛”,削减到“预赛与决赛”,减少了流程,大大节省了参赛球员的体能。

到了1997年,规则再度修改,一扣定胜负,无论预赛还是决赛,都只有一次机会。其实科比在预赛里只扣了37分,表现不佳,但奈何阿伦、苏拉与哈姆都只有35分,这才让飞侠勉强进入决赛。决赛里,科比扣出49分,击败45分的卡尔与33分的芬利,顺利夺冠。

2000年,规则被改了回来,预赛有3次扣篮机会,决赛只有2次;2001年,预赛与决赛的扣篮机会都削减到只有2次;2002年,则变成了分组对抗,球员两两捉对厮杀,胜者争夺冠军;2003年,又重新回到了2001年的体制。

2006年,内特-罗宾逊在决赛中足足尝试了15次,失败了14次,最后1次才把球扣中。NBA随即改革,取消“次数不限,扣进为止”的规则,将每人每轮扣篮限定在2分钟内完成。而早在小土豆之间,“江苏名宿”鸟人安德森也曾在扣篮大赛中连续失手9次,为此还被拉沙德-刘易斯疯狂吐槽。“看看那哥们,好像连续失手了30次,然后还在一次接一次的勇敢尝试,这就为何扣篮大赛如今限时的缘故。哥们,只要扣个篮就行了,我们会看累的,求求你饶了我们,我们还想看其他的节目呢。”

以往的这些改革,都是小修小补。到了2008年,NBA动了一次大手术,原本的评委评分制只在预赛里保留,决赛采取球迷投票的方式。

这一改革从2008年持续到2013年,功过各半,成功的一方面在于,让球迷积极参与进来,使扣篮大赛产生互动,不再是球员在舞台上的个人秀。比如2012年的扣篮大赛冠军埃文斯,便在捧杯后致谢球迷。“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捧起奖杯。”而失败的一方面在于,球迷投票的方式,总会让媒体觉得有“暗箱操作”的成分。比如2013年泰伦斯-罗斯夺冠后,美媒《拉里布朗体育》便质疑,“在投票倒数计时还剩10秒时,据说装有结果的信封就被送到主持人尼克-卡农手中,而当倒计时结束后,主持人立即打开信封,宣布全明星扣篮大赛的冠军归属。这说明,卡农手中的信封只是为了增加转播效果,真正的结果,已经由工作人员通过耳机,提前告诉卡农。”

其中2012年的扣篮大赛,更是无限简化,没有决赛,也没有预赛,参赛球员扣完3次机会后,球迷直接投票。于是埃文斯便以29%的支持率力压28%的巴丁格,成功摘桂。由球迷决定扣篮大赛冠军的改革,在2013年截至。之后的2014年,NBA走了一步真正的臭棋。

2014年全明星周末前,联盟又别出心裁的对扣篮大赛进行改制,取消个人冠军,而是以团队的形势对抗。结果,舆论哗然,恶评满满,不伦不类的规则不仅球迷搞不清楚,球员搞不清楚,连记者也搞不清楚。在一篇糊里糊涂的气氛中,2014年的扣篮大赛结束了。

“沃尔创造了历史,这绝对是史上最复杂的扣篮冠军,你看,观众都看不下去了,球馆几乎空了。”《休斯敦纪事报》的记者费根这样嘲讽道。湖人的随队记者丹尼尔-布尔吉则干脆直言,“这种扣篮大赛,简直比今年的湖人还烂。”就连科比这样的老司机,也摸不清头脑,“我看了三遍,才搞清楚具体规则。”在赛前的新闻发布会上,飞侠如是说道。毫无疑问,2014年的改革,令所有阵营空前团结,这样的反馈连总裁萧华都不得不承认,改革失败了。

“2014年的扣篮大赛,让球迷很不理解,我认为参赛的球员也有点不明白。这让我学到了一个教训,就是千万不要试图让事情变得太复杂,而且之前我们也没介绍这些规则改变的快捷方法。通常来说,你应该找到介绍这些规则的最好方法,才能让别人快速理解。”

团队对战只持续了一届,便被立即修改了回去,反而成就2015年拉文的经典。

如今的规则,算是回归本原。4人参赛,分为2轮,每轮2次机会,理论上一名球员只需4次扣篮,便能问鼎冠军,干脆利落。过去的两届扣篮大赛,拉文给球迷制造了无上的享受,但本届扣篮大赛,是又从云端掉回了地面……毕竟,并非每一届扣篮大赛,都会诞生出天才(拉文);而即使是天才,也会失手(戈登)。

于是问题随之而来,还要不要继续改革?

如何改变?还得改革

有问题,有难度,却仍得直面。如何改变?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改革。比如今年有这么一则新闻,非常有趣,40岁的老卡特表示,自己希望参加扣篮大赛。这一新闻在当时引发许多人的兴趣,当然最终老卡特未能重新出现在扣篮大赛的赛场上,有些令人遗憾。这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点子————设法让一些昔日的扣篮冠军齐聚一堂,让球迷通过怀旧,回顾并感受过去的流光倒影。

举办一届多名扣篮王参加的扣篮大赛?

再比如,扣篮大赛还可以通过提高奖金,寻求赞助赏赞助的方式,来吸引大牌的参加。詹姆斯就曾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表示,“如果扣篮大赛的奖金达到100万美元,我会认真考虑。”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如今的奖金数额明显不够刺激,那么提升奖金额度,从而让大牌球员心动,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正如技巧大赛,也一度被认为走到死胡同。不过如今内线组的加入,以及两两对抗机制的加入,让技巧大赛重新焕发了一些生机。诚然,变革并不容易,扣篮大赛也并不缺乏变革,但为了拯救观众们的眼球,还得请NBA官方继续将改革进行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体育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oolzh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