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抬价手段?中国足球留洋陷围城 新政造归国潮

撰文 卡卡西

近来,中国足坛关于两名少年留洋的纷争引人瞩目。一条是恒大俱乐部不放胡睿宝转会曼城,单方面为其在亚冠联赛报名;另一条则是95年龄段的佼佼者、效力于葡超费雷拉队的唐诗已开始随国安一起训练,而不是老东家鲁能……

这两起转会基本显示出中国球员留洋的现实状况:在国内的想出去,在国外的想回来。为何会出现如此纠结状况?原因只有一个——足协的新政让中国的年轻球员倍加抢手。

中国足球留洋陷入围城

现状:去也匆匆 归也匆匆

在最新一期公布的国家队世预赛大名单里,近邻日本韩国国家队各自都有8名来自欧陆联赛的海外球员,且其中还不乏孙兴慜、香川真司、寄诚庸等在欧洲五大联赛坐稳主力的球员。反观国足只有张玉宁一人在荷甲效力,而且至今还无法成为该队的绝对主力。比较之下,高下立判。而更悲哀的是,球迷们对于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

在国足无缘世预赛12强赛的十五年间里,国内球员中只有孙继海、郑智、邵佳一和孙祥寥寥几人在当打之年立足欧陆联赛,更多时间则是一片空白。自2011年后,国内企业或者各家俱乐部都纷纷向海外输送12岁到14岁的足球小将出国留洋。与其说是留洋,不如说是留学。组团到欧美足球发达国家取经学习,这与早些年健力宝集体留洋巴西“借鸡生蛋”的做法颇为相似。在那边,这些小将可以参加当地的青少年适龄比赛,长大后不少人也加入了低级别联赛的球队。

由于年纪尚小不足二十,尚未处在当打之年,毕竟像内马尔、热苏斯这样还没到二十就显示惊人天赋的球员全球也是少见,所以如今在外留洋的中国小将绝大多数都处于“留队察看”阶段。

如今,足协的新政更是顺水推舟般的将像唐诗等大批留洋小将送到了中超诸位金主的怀抱,既能踢上比赛,又能赚到钱,何乐而不为。

原因:东家阻挠 自身犹豫

其实在近十五年里,国内球员并非一无是处。以张耀坤和阎嵩为代表的81一代、陈涛和冯潇霆为代表的85一代、武磊张琳芃领衔的89一代,这些都具备旅欧闯荡的能力,但当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客观的困难以及主观的犹豫都成为他们没能最后成行的阻碍。

如今中超的火爆是让任何老球迷都始料不及的,因为他们在中国闯入世界杯后,经历了一段中国足球最黑暗的日子。在那段日子里,国内联赛假赌黑盛行,中国足球水平直线下降。联赛和国家队长时间在谷底徘徊,国内球员的收入身价和现在比简直就是“白菜价”,由于卖不上大价钱,那些年球员的流动性也很差。同时绝大部分俱乐部都是节衣缩食,以最小的成本保证俱乐部的运营。

陈涛这是那个年代球员的缩影

在球员转会方面,既然在国内卖不上好价钱,俱乐部方面自然把主意打在国外俱乐部上。一旦有国外俱乐部来商洽国内球员的转会问题时,俱乐部都会秉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原则,给对方开出一个背离市场行情很多的价钱。当年在土伦杯大放异彩的陈涛就是如此,热那亚为陈涛开出110万欧元,在当年这转会费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球员来说绝对就是巨资了,但依然没能打动陈涛当时所在的金德俱乐部。

除了东家的强行加价之外,那些年中国足球的低谷也让一些具备出国踢球实力的球员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担心自己无法在国外俱乐部立足,同时再伤了与东家的和气,未来之路就更加艰难了。

在主观和客观的双重阻碍下,那时的球员基本上都选择了稳定,陈涛和金德队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已。如今在各家俱乐部不差钱和足协新政的情况下,国内优秀球员想出国留洋将会更加不易。

畸形:抬高身价 出口转内销

尽管留洋没能成为提高中国足球的方法,但这并没有影响它成为中国球员达成目的的跳板,围绕着留洋,国内球员和他的经纪人们衍生出好多“生意经”。

在中国足坛,球员自身抬高身价的做法有两种,第一种就是入选国家队,而第二种就是选择出国留洋。在今年世界足坛冬窗转会中,张呈栋以2044万欧元位列第八,同时也是目前中国球员的第一身价。作为一个国足边缘球员,再加上短暂的西甲巴列卡诺的留洋经历,张呈栋就能达到这个身价,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中国国家队将会超越德国、巴西成为世界第一身价国家队,这个算法只能说是开了个玩笑。但张呈栋的高身价,自然与他既是国脚又有留洋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如今这些青少年出去踢球,镀金的目的占很大一部分。

根据中国足协当年的转会规定,国内俱乐部之间是不存在完全的“自由转会”的,这也使得像戴琳等球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惜与老东家撕破脸皮采用了“出口转内销”的方式,用这种办法来到另外一家国内俱乐部。如果说在当时是出自被逼无奈的话,而在如今足协新政下,2012年那批集体留洋的小将都被各家俱乐部盯上,在没有转会费的情况下,各家俱乐部都会许下高额工资把小将带回中超赛场,而在这整件事情中,当年贡献良多的鲁能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如今胡睿宝与恒大之间的转会矛盾也恰恰在这方面,恒大最担忧的就是走了鲁能老路。

探讨:留洋并非唯一途径

尽管中超联赛已经“贵”为世界第六联赛,但水平还是有限。中国球员到底有没有必要留洋呢?如果说能在高水平联赛中立足,这是值得的。但如果出去之后,不是饮水机球员就是形象代言人的话,再或者只是在预备队进行比赛的话,那么留洋真的没什么价值。

如今这些借着返乡潮回来的留洋小将们,当时在他们出去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如今竟然会如此受欢迎,不说是衣锦还乡,最起码也是夹道欢迎。这其中除了要感谢足协的新政之外,更要感谢他们接触足球时候那段中国足球最黑暗的年代。他们几乎体会不到什么叫竞争,因为在他这个年纪,有人肯下决心走上足球这条道路的时候,其实他们就已经成功一大半了。比起当年万里挑一的健力宝队,如今这批留洋的孩子所面临的竞争简直不值一提。

不到20岁,这些孩子就归国踢球了,可以赚钱养家了。比起在世俱杯打入皇马两球的柴崎岳被租借到西乙球队,他们甚至还背负放弃理想贪图金钱的道德绑架。其实这些指责大可不必,当时选择踢球的目的就是赚钱,职业足球本该如此。

其实,在如今谈中国球员到底与没有必要留洋这个话题,有些为时过早。在足球人口基数那么低的情况下,中国本土俱乐部都能完成消耗,哪还有“余粮”供国外。

与其纠结于是否留洋,不如真真切切的抓青训增加足球人口,完善出国培训体制,避免出口转内销的事情再度发生。继续在外打拼的我们鼓掌赞叹,选择回国效力的我们同样会送上祝福。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留洋并非成功唯一的途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xeegao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