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张成林泡沫价?德媒:中超球员溢价可达几十倍

张成林泡沫价?德媒:中超球员溢价可达几十倍

虽然交易双方都不肯透露最终的转会金额,但是广州恒大斥资过亿元人民币引进张成林 一事,这两天已是炒得沸沸扬扬。从1995年标王黎兵的64万元,到2010年中国足球最低谷时期曲波的450万元,再到2016年末张成林传说中的1.2亿元,中国球员身价从谷底极速攀升。速度之快、金额之高,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不管张成林是否真的以1.2亿元成交,但中国球员身价逼近乃至突破亿元大关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

与中国球员身价一同飙升的,其实还有中超的转播权价格以及中超的关注度提升。作为全亚洲入场总人数最高、最卖座、也是全亚洲转播费用最高的联赛,中超球员的身价并非单边上涨,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从这一点来说,球员身价破亿,仅仅是这个联赛正蓬勃兴旺发展的一个表征而已,无需太过悲观。

专题策划 魏必凡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白云

身价泡沫 标王身价6年暴涨26倍

中国顶级联赛的国内球员标王身价,在最近20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来看。1995年黎兵从辽宁转会到广东,当时64万元的转会费为中国足球引进了“标王”这个概念。在此后的8年间,标王的价码一路攀升至1300万元,由申花转会至上海中远的吴承瑛所创,8年飙升20倍。但在其后几年,伴随着假球黑哨的横行,中国足球打跑了球迷也砸坏了市场,转会标王价格一度触底至400万元,而在扫赌打黑后的2010年,曲波从青岛中能转会陕西浐灞的价格也仅是区区450万元。

如果以这个价格为基础来看,即便恒大真的以1.2亿元买来张成林,也只是比曲波当时的身价高出26倍多,虽然存在一定的身价泡沫,但结合中国足球大环境的改变而言,这个泡沫并没有背离市场规律太远。而如果从另一个传闻报价8000万元来计算的话,也只是比2007年和2008年的谷底价高出20倍,又是8年20倍,或许这就是中国足球市场的自然生长速度吧。

内在逻辑 本土球员户口本是稀缺资源

张成林作为一名曾短暂入选过国家队的球员,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具备国家队实力的球员,或是“准国脚”,本身就是中超生态圈的顶尖部分。近两年来,由于中国本土球员资源紧缺,导致球员身价暴涨,根据德国权威网站《转会市场》数据,中超球员溢价可达几十倍。

中超俱乐部在转会市场上往往兼具投资人和消费者双重属性,这跟普通老百姓买房子是一样的道理。水泥和砖块才多少钱一吨,这在买房人眼里根本不成为考量的因素,刚需和稀缺性才是影响价格的关键要素。同样的道理在足球转会市场上也是如此,那些嘲笑恒大又当了冤大头的看客,还有那些上来就指责恒大再次破坏市场规律的卫道士,不妨想想自己背负的几百万元房贷,那又是什么。

在足球场上,左后卫放在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左后卫创下标王身价也绝非孤例。而对于恒大而言,这个位置正好有这个刚性需求,稀缺的国脚身份加上稀缺的球员类型再加上刚性需求,张成林身价即便真的过亿了,也毫不奇怪。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恒大可以说是球员高身价的受害者,中国足球人才的极度萎缩造成了这一客观现象的存在。

再者说,球员转会的最终成交价包含着许许多多方面的因素,并非仅仅是球员身价的真实体现。其中可能包含着竞技层面需求、商业开发需求,或者表达出对主教练诉求的尊重,或者给未来发展定个调子,每个人掏钱总有他自己的内在逻辑可言,外人实在是很难给出值与不值这样粗暴的结论。

一提到球员转会,总会有人翻出德国《转会市场》的估值表。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德国《转会市场》仅仅反映出的是某一名球员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动态表现与其他球员相对比的结果,而难以全面展现这名球员的全部价值。它的估价体系是基于欧洲经济大环境而言,针对的是欧洲俱乐部的诉求,仅对欧洲市场有效。

发展趋势 烧钱过后俱乐部回归青训?

球员身价过亿这一里程碑事件,或许可以视为中国足球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正如被广泛引用的经济学原理所指出的,适度健康的通货膨胀有益于景气度的提升。有人或许会担忧由此会引发一系列非理性价格导致最终全面崩盘,现在看来似乎有些过度担忧。

凡事皆有其物理局限,市场也有其调节规律。花得起钱的花钱买资源,花不起钱的想办法自己找新资源。国内球员身价的飙升,也就意味着大力投入发展青训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各家俱乐部在这几年都比以往更重视青训,;另一方面,最近两三年在足球热点城市新开设的草根足校或培训班也是越来越多,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端。

只有当中国足球运动员成为一个热门的职业选项,成为一个受欢迎有尊严的职业,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普通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足校,才能为中国足球人才库夯实基础,扩大金字塔的下端范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球员身价破亿,是件好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currytian
收藏本文

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