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坦言从小不喜欢篮球 若没打球或正在考古

姚明坦言从小不喜欢篮球 若没打球或正在考古

姚明现身演讲真人秀

在江苏卫视名人演说节目《说出我世界》中,姚明的亮相成为全场关注的焦点,他的“陪伴是最重要的慈善”宣言也引来很多人点赞。在接受专访时,姚明坦言退役后,用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做公益和慈善。对体育明星纷纷入主娱乐圈,拍戏、上真人秀,姚明坦言演戏不是他的理想。对曾经上真人秀的经历,姚明感叹很累,以后再也不会上。

谈演说

看中这个独特的沟通方式

【有情感的东西有眼神的沟通】

这次愿意再上电视,在《说出我世界》中亮相,姚明坦言看中了“演讲”两个字,“演讲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方式。它不同于很多其他的照本宣科,它有情感的东西,有眼神的沟通,能够从话语的抑扬顿挫中听出你对某一件事情的投入程度。这是我非常看重的。”

节目中,姚明从自己的经历讲起,“小时候我心肺功能不好,比较瘦弱,除了个儿高,在打篮球上没有任何优势。那时候其实我不喜欢打篮球,我喜欢考古、历史、天文,我想当科学家。那时候打球只是为了做一个好孩子,听父母的话。”姚明坦言从9岁接触篮球开始,他一直接受着单调而艰苦的训练。“但慢慢的,运动让我变得身体强壮,而且更加自信,到最后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当然,如果不去打篮球,我有可能会在某个山洞里默默无闻地考古。篮球改变了我,我觉得它也可以改变很多人。”最终姚明选择了在退役后,以公益的方式通过姚基金教孩子们打篮球,让篮球影响更多的人。

谈篮球

希望有中国人的名人堂

【奖不重要,快乐是出发点】

篮球是姚明身上最重要的标签。今年4月姚明正式入选2016年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成为历史上首位进入名人堂的中国人。在NBA,名人堂资格的含金量远高于球衣号码退役或者50大巨星之类的荣誉。对于球员来说,名人堂是除了冠军戒指之外最好的认可。得知这个消息,姚明就激动地表态,“我的名字能够和奥尼尔、穆托姆博、奥拉朱旺、德雷克斯勒、J博士和摩西·马龙这些球员在一起,我很难用语言描述自己有多么幸运。”现在冷静下来,姚明开始思考,“从那一刻开始,我在想中国的名人堂在哪里?我们一点不缺乏历史厚重,我们一点不缺乏体育精神,那些为体育做出巨大奉献的前辈们,我们要为他们去建一所名人堂。”

对职业生涯获得过的每个荣誉,姚明坦言都很珍视,“这些荣誉都是别人对我的认可,我对此心存感激。”姚明同时认为奖不是出发点,“就像我们一开始打篮球,并不是去得冠军或者怎么样。我觉得一开始打篮球或者练体育只是为了快乐,我们应该记住这个最初的出发点。”

里约奥运将近,谈到对中国男篮的期许,姚明说,“我希望他们找到自己的凝聚力,找到方式拧成一股绳。因为这一届男篮非常非常年轻。并不希望他们在这一届马上打出什么样的成就,但希望他们的未来非常好,因为有这届比赛的经历。”

谈公益

陪伴是最重要的慈善

【孩子说:打篮球比打架好玩儿】

对退役后的生活,姚明透露,“这几年我的时间大概分三部分,学习、工作、做慈善,重点是我发起的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对慈善,姚明跟很多人的理解都不同,他认为慈善不仅仅是捐钱,更多的是切身的投入,是陪伴。

姚明举了一个例子,2015年3月,他以姚基金支教志愿者身份前往四川一所乡村小学支教,“在那里我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学习,生活了两周。坦率讲,尽管这所学校前期做了不少安排,但农村与城市巨大的差距还是让我有一些不适。就拿生活中的小事——上厕所来说,我的韧带曾经断裂,无法像正常人那样深蹲。像我这样身高2米26,体重300斤,再加上韧带不好,在学校里使用传统的蹲厕对我而言极具挑战性,所以学校特意给我弄了一个把手。每次,我的双手都要牢牢抓住前面的栏杆,否则后仰过去,后果不堪设想。”姚明坦承,那次支教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帮助的。“虽然我只待了两周,不敢说给孩子带来多明显的变化,但上次校长到北京和我说,家长们都很高兴,说孩子们爱上了打篮球,放学不会出去闯祸了。最有意思的是有孩子说:打篮球比打架好玩儿。”姚明认为,慈善的付出不仅仅是你捐赠了现金或支票,更重要的是你拿出时间,“我们每个人唯一公平的就是所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你付出了时间,跟他们面对面通过眼神接触,你会有更多感悟与收获。所以我经常跟朋友讲,姚基金不单单需要你捐款,更需要你捐出时间来参与。”

姚明说做慈善和接受采访是同一个道理,“比如我们其实可以电话采访,为什么一定要面对面采访。因为你可以看到我的眼睛,你可以知道我说的是不是真的,你可以看到我有多投入。”在姚明看来投入时间可以做到眼对眼、面对面、心贴心,“这样我们可以感受到互相之间的心理状况,可以拉近距离。做公益最重要的是人跟人之间的距离更加短,我们之间互相的价值观更加接近。公益并不是为了捐钱。”

在公益这条路上,姚明说现在姚基金最想做的就是希望小学篮球可以越做越好,“最重要的是做出一个可以帮助更多人的、可复制的模板。”

京华时报记者 许青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erryshe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