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建设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值得点赞

  王恒志

  《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印发,提出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万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5块以上。对“积贫积弱”又处于“政策红利期”的中国足球而言,《规划》无疑是又一剂强心针,十分及时而必要。未来五年里,如何真正把“规划”变成老百姓触手可及的“现实”,让“及时雨”彻底滋润足球事业,或将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次“大考”。

  令人欣慰的是,《规划》将“有效增加供给,增强公益性,提高可及性”作为指导思想,可谓对准了群众对足球场地需求的“痛点”。长期以来,“想踢球没场地”是很多足球爱好者最无奈的事。《规划》透露,至2013年底,全国较好条件的足球场地只有1万多块,而这还包括一些不对外开放或者很少对外开放的场地。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特别提出建立学校和社区场地资源共享机制,显然是寻求解决长期存在的学校“沉睡场地”问题,这也是当前群众比较普遍的一大呼声。

  正如《规划》所言,足球场地设施是中国足球振兴的基础性工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场地可用,足球爱好者和孩子们都面临无处踢球的窘境,这样一份《规划》的出台,堪称“及时雨”。

  在强调公益性的同时,《规划》没有走政府大包大揽的老路,同样是一大进步。“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立足整合公园、厂房、操场、社区等资源,改造扩容将成为实现“7万块”的主要方式,这不仅意味着新增足球场地不会占用大量土地和投入,还意味着这些新增场地将大多是“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

  建设“群众身边的足球场地设施”,这点至关重要。倘若修建的足球场地十分偏远不便,那么再好的场地,也只是统计里的一个冰冷数字、政绩簿上的一块“金字招牌”,对于真正要踢球的群众和中国足球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再进一步讲,当实现了“七万块”目标——这大约是毫无悬念的——之后,如何真正让场地用起来,并能一直用下去更为重要,发展足球运动,没有场地是不行的,但只有场地显然也是不够的。“建好之时”就是“闲置之日”的毛病不能犯,平时“铁将军”把门,偶尔用来参观的一幕,也万万不能出现。这场“及时雨”要真正滋润下去,才能给中国足球的发展带来助力。

  当年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足球亦然,如果这“七万块”场地里,能真正走出我们的“小梅西”,那么中国足球距离冲出亚洲也就不远了。

  

(北京晚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