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中国足协该出手了!遏制外援砸钱 学德国青训

中国足协该出手了!遏制外援砸钱 学德国青训

国字号成为一大伤痛

记者马德兴报道

当中超各球会将越来越多的资金砸向外援之时,中国的青少年球员生存情况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信很多球迷都还记得,今年1月里约奥运会预选赛期间,当中国国奥队三战三败时,从梧州方面传出消息:正在那里冬训参加全国U13、U14锦标赛的青少年球员因为正赶上当地下雨,不得不在泥泞的场地上进行比赛。而就在春节期间,上海申花的U17梯队(1999-2000年龄段)在多哈参加有12队参加的卡斯国际青少年邀请赛上名列最后,更令人难以启齿的是,该队以0比7负于国米、1比6负于卡塔尔精英学院、0比13负于巴黎圣日耳曼,以致于多哈精英学院的足球主管罗伯托·奥拉贝在自己的推特中写道:“Chinese team,kill competitiveness(中国的球队,杀死了比赛的竞争性。)”这是多么刺眼的一句话。中国的青少年球员该怎么办?

或许该是中国足协出手的时候了。

很多人都会说,如今外籍球员身价高是“市场行为”。此言不假,但对于中国足协而言,在《职业联赛俱乐部准入条件和审查办法》方面却大有文章可做。在2011年通过的版本中,“俱乐部青少年经费,中超俱乐部每年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中甲每年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这个标准较之2010年版本有所提高,2010年公布时中超为300万元人民币、中甲为150万元人民币。但在2002年最早的参加中超联赛的标准中,明确规定:“俱乐部每年用于青少年球队的经费不少于本俱乐部当年总收入的10%。”当然,这还是规定的数字,但实际运用到队伍身上有多少?恐怕只有各家俱乐部自己清楚。

当前,中国足球最薄弱的就是青少年球员培养。在这方面,德国足球复兴过程中,德国足协所采取的规定和办法就可以为中国足协所借鉴与采用。德国足协从1999年开始着手于重启青训计划,2000年欧洲杯赛上的惨败进一步加速了德国足协在青训方面的动作。从2000/01赛季起,德国足协联手德国职业足球联盟,作出强制性规定:隶属于德国职业联盟的甲、乙两级联赛俱乐部每个赛季必须至少投入累计300万欧元的总额到青少年球员建设中,必须设立自己的青少年球员培养体系(不管是建立足球学院academy还是训练中心training base),而且必须连续投入。德甲俱乐部从2001年开始,而德乙俱乐部则是从2002年开始。

而且,这条规定被写进了德国职业联盟的章程中,作为每支参加德甲联赛俱乐部应尽的义务。如果不能履行这项义务,德国足协与德国职业足球联盟将吊销其参加德国职业联赛所必须具有的许可证。而且,每家职业俱乐部必须每个赛季做两次预决算报表上报德国职业足球联盟,接受职业足球联盟与德国足协的监督。如果发现某家俱乐部支出的工资有异常情况、而青训体系建设工作止步不前,则德国足协与职业联盟就会加以干预并阻止。对俱乐部的足球学院或青训中心进展情况,德国足协与德国职业联盟随时展开检查或进行具体指导。

中国足球尤其是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梯队建设不完善,那么,为什么德国的成功经验就不能“拿来”呢?当初,中国足协曾号称与德国足协关系甚密、该向德国足球学习。如今,该是中国足协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编辑:qiuduliu
相关中超视频
  • 热门视频
  • 全场回放
  • 赛事集锦
  • 花边花絮

相关搜索:

为你推荐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