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说明

中超“高烧”影响国家队 职业俱乐部多属投机

中超“高烧”影响国家队 职业俱乐部多属投机

《体坛周报》认为,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大多是老板的投机行为

文/骆明

1月冬季转会窗已过一半,欧洲的大金主们至今没有大动静,与正在到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很应景。但中超甚至中甲却逆势而动,继大肆搜刮了巴甲名将名帅之后,又把炮口转向欧洲,米兰双雄的阿德里亚诺和瓜林都成为猎物,最新绯闻人选则是曼城(数据) 的亚亚·图雷。

中超动辄付出高额转会费和数倍年薪,让南美和非洲的国脚级球星无法不动心。外援善当孤胆英雄,但毕竟每场只能上四个,故而国内球员身价扶援直上,其泡沫堪比去年上半年的中国股市——热度已经很高,但还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入场。幸运的是,中超不会有人贸然来“削杠杆”,不妨参照一下外国联赛的类似情形,展望一下中超高烧后的未来。

这样的热度能持续吗?

联赛高烧,在足球史上并不鲜见。最有名、最惨的例子当属“北美足球联赛”,这是美国第一个全国范围的足球联赛,创立于1968年,于1970年代末达到巅峰,纽约宇宙队请来贝利、贝肯鲍尔和卡洛斯·阿尔贝托三大巨星,最高峰时赛季场均人数超过4万,克鲁伊夫和贝斯特等骄子也来此献技,“足球荒漠”欣欣向荣。

1980年代初,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北美足球联赛最多曾扩至24队,收入抵不上球员们的高薪,1981年起球队数量逐步减少,直至1984赛季后关门大吉。

另一个吹爆的大泡沫是意甲。从1985年尤文(官网 数据) 图斯夺得欧冠开始,意甲逐渐进入盛世,长期称霸欧洲,到了上世纪末,更进入著名的“七姐妹”时代,拉齐奥的克拉尼奥蒂、罗马的森西、帕尔马的坦济、佛罗伦萨的切奇·高里,这些老板经常上体坛周报意甲版的头条。2000和2001年,拉齐奥和罗马先后称雄意甲,竞争日趋白热化,球员身价高得离谱,以“900亿里拉先生”维耶里为代表。

意甲很快退烧,帕尔马、佛罗伦萨降级,克拉尼奥蒂和森西先后举起白旗,意甲又回归三强时代。搞笑的是,布冯2001年以5410万欧元从帕尔马转会尤文图斯,15年过去,他仍是尤文史上最昂贵球员。

听起来有些惊悚?放心,中超和他们有本质区别。北美联赛和意甲,烧钱都是为了赚钱(或洗钱),如果入不敷出,自然崩盘。而中超老板砸钱,一是为政治,二来冠名俱乐部相当于无形广告,亏损本就在预计中。只要国家继续重视足球,热潮就能持续,所谓“泡沫破灭前不叫泡沫”。

这有点像俄超,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寡头们巨资投入足球,烧钱烈度远胜中超,如2012年,泽尼特分别以5430万和4000万欧元从葡超双雄购来浩克和维策尔,吓呆西欧足球界。钱没有白烧,俄超在欧足联排行榜上已升至第7(50.882分),与第5法甲和第6葡超的差距均在1分之内。

中国的青训能否受益?

中国球员身价畸高是不争事实。一种说法是,球员身价高,能吸引各方力量投入青训,对中国足球有利。如果你真相信这个说法,不妨看看英超,英超“户口本”那么贵,那英格兰青训是否得到提高,英格兰队是否受益?

中国足球热起来,我接触过一些有意投资足球的人。他们问:中国足球(主要指中国队)怎么搞上去?我说只有一条路:青训。他们问要几年,我说十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投资足球的人都想尽快见效,现在搞青训,十年后收获?这对他们未免太长了。

除了培育期太长,足球职业化青训的两个特点,决定了它难以成为一门好生意。一是成才率太低且不稳定,能登上职业足球塔尖、卖出大钱的少而又少,哪怕是最盛产人才的拉马西亚,也不能保证哈维(数据) 小白的量产;二来职业球员固然最后能卖高价,但那些培养出众多人才的小球队或足校只能喝点汤。因此,最适合搞青训的还是职业俱乐部,一来能日常维持庞大的梯队,能忍受偶尔的青训枯水期,二来培养出来的球员能自己留着换大钱。

问题在于,中国的职业俱乐部大多是老板的投机行为,如同英超一样,认真搞青训的俱乐部太少。归根结底,中国的职业化青训还得国家出手,马德兴老师前不久在体坛周报上深度报道过,德国和日本的政府是怎样抓青训的。

俄罗斯同样面临俱乐部钱多、国家队乏才的窘境。去年11月,俄罗斯国家杜马起草了一条法律:国有垄断企业支持的俱乐部,不允许用国企的钱买外援,而只能投资于俱乐部建设和青训。这真有点意思。

热度退下去后会怎么样?

既然是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那么,泡沫破灭后,中超会怎么样?这取决于在足球红火的这段时期里,中超联赛能否建立良好的生态,俱乐部能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甚至尝试呼吁已久的“去企业化”。

如果国家不再这么重视足球了,大撤资的时代降临中超,本世纪初意甲式的大阵痛是免不了的。不过,足球作为受欢迎的运动,总归是政府的好名片。大老板撤了,还会有小老板接着上,大不了回到许家印入主恒大前的光景。事实上,前恒大时代,中国足球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缺钱,而是假球黑哨。

中超虚火,给国家队造成不少消极影响。例如球员大多不愿出国踢球,出去的也只是为了镀镀金;例如有的豪门,替补球员也能拿高薪,被养成了懒汉;例如俱乐部收入太高,在国家队动力相对不足……

另一个隐患是,现在的虚火,导致了大企业大老板盘踞各级职业联赛,阻碍了草根俱乐部的上升之路。而只有根植于社区的草根俱乐部,才是真正的、与国际模式接轨的“俱乐部”。

现在中超高烧之际,我们就先飞一会儿,多拿几个亚冠存着。到了退烧那一天,也无需担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中超“高烧”影响国家队 职业俱乐部多属投机

扫描下载腾讯体育APP 尽享NBA、英超、欧冠、中超等海量赛事视频直播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编辑:sihangshi
相关中超视频
  • 热门视频
  • 全场回放
  • 赛事集锦
  • 花边花絮

相关搜索:

为你推荐

企业服务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