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以慧:耄耋老人掀起羽球热 热切完成中国梦

[摘要]在短短的几年里,很多“观众”变成了痴迷的“球友”,羽毛球在蒋老工作的炼油厂掀起了热浪,厂里七八百号人都“疯狂”地爱上了羽毛球。

蒋以慧,新疆石油企业一名普通的退休老工人,岁至耄耋,竟然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活跃在羽毛球场上,因为这是一项改变他人生轨迹的运动,更是他痴迷半生的运动。

上世纪70年代,50岁的蒋以慧第一次接触了羽毛球。对于他而言,尽管开始打羽毛球的时间已晚,接触羽毛球的缘由亦是个意外,没想到却令他沉迷至今。蒋老说:“30多年过去了,我特别感谢羽毛球。羽毛球不仅使我的身体更为健康强健,更是帮助我战胜了病魔,让我越活越‘年轻’。”

如今已经85岁了,可蒋以慧的球瘾依旧不减。每天下午,他都会“厚着脸皮”和年轻人一起打羽毛球。他得意地说:“要是打双打,我们能打上一个多小时。我家的小孙子打羽毛球都是我教的呢,他最近还在克拉玛依市里的比赛中拿了很不错的名次!”

因神经衰弱结缘羽毛球

蒋以慧自幼就酷爱运动,中学时代,他经常参与学校里的各项体育活动,还取得过跳高、跳远、百米和铅球的金牌。大学期间,他还成为了校体操代表队的队员。大学毕业后,蒋以慧被分配到新疆石油企业工作。由于石油部门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地点变动频繁是家常便饭的事。在之后的十多年里,蒋以慧几乎停滞了体育锻炼。一开始,他还会在闲暇时跟同事们打打乒乓球,后来由于工作变动频繁,又没有什么志同道合的球友,便停止了体育锻炼。

虽然不怎么进行体育锻炼了,但蒋老还是觉得当时他的身体素质是很不错的,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身边的大多数人患上“浮肿病”的时候,他安然无恙。现在想想,这也是学生时代的底子支撑着他,让他平安度过了那段时期。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物资匮乏,百姓们的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肉等)都是定量供应,生活异常艰苦。在如此大环境下,长期缺乏锻炼的蒋以慧难以抵抗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身体渐渐孱弱,还患上了他当时闻所未闻的神经衰弱症。

当时的他还并不知道自己得的是神经衰弱症,只是觉得自己记忆力差到了极点,整日头脑昏昏沉沉,看到的东西过目即忘,晚上即使服用了安眠药睡眠质量也不好,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直线下降,这让他非常苦恼。看了医生,得知这是神经衰弱症,但服用了各种中、西药也不见病情好转。这时候,他想到自己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体育锻炼了,照这情形,再不锻炼也许身体就真不行了。

于是,在50岁的年纪,他毅然选择了运动量并不小的羽毛球。

自制球场走上痴迷路

蒋老说:“羽毛球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我周围一群人的人生轨迹。”35年前,蒋以慧初识羽毛球。那时候,他虽然想打羽毛球,却对此迷茫困惑,因为之前既没打过,也不懂规则,工会里存放的羽毛球拍子更是不知道如何去用。找到一位体育相关人士进行咨询,得到的也只是委婉地拒绝:“新疆地处高寒,风多雪大,并不适宜开展羽毛球活动。”得到这样的答复,蒋以慧并不甘心,他说要亲自去试验一番再下定夺。

1979年,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年,蒋以慧想方设法弄来一本《羽毛球竞赛规则》,在车间厂房外的空地上依样画葫芦画了个羽毛球场地,找了两个钢管焊接在两个废旧大齿轮上,挂上妻子缝的长6.1米、宽5厘米的扁带,支起来当球“网”用。就这样,首个独山子石油基地自制羽毛球场地诞生了。

有了场地,就能开始打球了。当时,50岁的蒋老拉来了一位厂里30多岁的青年同事来当陪练。每天早上,他提前一小时到单位打球锻炼,雷打不动,风雨无阻。二人坚持了一年多,蒋老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每晚的睡眠质量变好,更令他惊讶的是,困扰他多年的神经衰弱症在不知不觉中竟然不治而愈了。

身体上的改善令蒋老欣喜若狂,对羽毛球运动更加喜爱和坚持。他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对于我是有着深刻的教训和体会的。”

风雨无阻掀起羽球热

在蒋老与他的同事一起每天清早打球锻炼之初,几乎没有观众。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来得早的职工便会一个个地主动跑来观摩“比赛”。虽然他们两个人当时的球技并不高,但也会时常“逗”得观众发出阵阵笑声。渐渐地,蒋老和他的伙伴球技不断提升,当他们打出一记好球时,围观的职工们也会不由自主地鼓掌叫好。这样的场景也许放在现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疆却是难得一见的。在蒋老的心里,这些都是非常有纪念意义、非常珍贵的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观众不满足于只看,都纷纷上场,跃跃欲试。在短短的几年里,很多“观众”变成了痴迷的“球友”,羽毛球在蒋老工作的炼油厂掀起了热浪,厂里七八百号人都“疯狂”地爱上了羽毛球。更有痴迷者不论一天打多少局、打多长时间都不会觉得疲累。哪怕有时天公不作美,刮小风、下小雨的时候也会打羽毛球;冬天下雪的时候就把场地里的积雪扫干净就地打球;如果实在太冷、雪太大,就在闲置的车间临时画个场地还要打球。总而言之,为了打羽毛球,大家风雨无阻。

在蒋老单位“羽球热”的影响和推动下,整个独山子炼油厂下属的许多单位都有了羽毛球爱好者,一些人甚至提议成立羽毛球协会。蒋老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成立羽协便可以组织这些爱好者在固定的地方进行有序的训练和比赛,但难处在于需要有人牵头筹办,找有关领导支持。

执着梦想协会应运生

1990年,刚刚退休的蒋以慧当仁不让地扛下了筹办羽毛球协会的重任。他说:“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组织、跑腿,责任自然落到我的头上。不过这也是我的心愿,我愿意为羽毛球事业添一份力量。”

随后,蒋老开始为建立羽协的事情四处奔走,向各个领导宣传推介羽毛球运动的种种好处。一开始这些申请石沉大海,没有下文,但蒋老没有轻言放弃。经过一年多的“软磨硬泡”,终于感动了一位主管体育的负责人,同意在当时仅有的一座篮球馆里设置4块羽毛球场地,并设法购买球网等设备,同时批准了“羽毛球协会”的设立。为协会创建四处奔走的蒋老众望所归地被选为独山子区“首届羽毛球协会”会长。这令他喜出望外,他说:“这是我在打羽毛球锻炼之初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蒋老对于羽毛球的喜爱是热切的,退休后的他还将自己对羽毛球的热爱抒发在文字上。因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打羽毛球的“甜头”,所以他希望能号召周围更多的人也加入到打羽毛球的“大军”中。这些年,蒋老撰写过一本约6万字的书稿《羽毛球锻炼——蒋氏经验谈》以及数篇关于羽毛球锻炼的感悟和心得的文稿,里面都切实地记录了他与羽毛球的故事。

蒋以慧说:“如今,无论是我的外貌或者腿脚的灵活度,周围人见着我都不觉得我已经年过八旬,这都是羽毛球运动带给我的‘神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普及中国羽毛球运动尽一份力,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