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房学峰:登山进入2022冬奥非异想天开

【名家】房学峰:登山进入2022冬奥非异想天开

登山进入2022冬奥非异想天开

撰文 房学峰(微博)(资深电视人,前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记者,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

在不久前的一次户外(微博)品牌的活动中,凯乐石的钟先生提出了登山进入奥运会的问题,我一研究,发现这绝非异想天开,决定写一篇长文论述这个问题。请读者诸君耐心看--

我认为:

无论北京和阿拉木图谁能赢得冬奥会的主办权,都有必要做这样一件事:让登山以攀冰的形式进入奥运会!

这样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那一届冬奥会的东道主应该留下的一份文化遗产—-

1,攀爬——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中独缺的“一环”

“登山俱乐部的功绩也需要说一说,他们告诉我们那么多的同胞(攀登)在我们边境的山峰上,人们可以在那里呼吸到从未被利用过的空气,积蓄身心健康的力量……”

这是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的讲演,它在二十年前被重新发现之后,被人们公认为顾拜旦的“奥林匹克宣言”——在这篇讲演中,顾拜旦用一大段文字描写了法国体育,其中只谈到了三个项目:体操、击剑和登山。

在顾拜旦心目中,登山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现代体育运动,他很早就有把登山运动“奥运会化”的构想。1911年国际奥委会的布达佩斯全会上,在顾拜旦的主导下通过两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其中之一,是创立了现代五项运动,其中之二,是决定在奥运会上设立狩猎奖和登山奖(顾拜旦还提出举办骑马击剑比赛和设立航空奖的想法,但这两个想法没有得到其他委员的认可)。

顾拜旦的上述理想部分地实现了:虽然有些争议,但现代五项一直是奥运会项目;在1924年、1932年和1936年的奥运会上,三次颁发了登山奖的金牌;在1936年奥运会上颁发了狩猎奖的金牌。

显然是由于操作上的原因,“登山奖”没有坚持下来,这样一来,在人类身体运动的所有基本形态里,只有一种形态的运动始终无法以竞赛的形式在奥运会上获得它应该获得的存在——

攀爬!

因此,攀爬型运动与奥运会无缘,这是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中独缺的“一环”!

2,奥运会登山金牌——为纪念一次伟大的壮举

1924年在夏蒙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奥会上,第一次颁发了“奥林匹克登山奖”的金牌。

一共颁发了21块金牌,获奖者是Charles Granville Bruce率领的登山队,他们在1922年有一次未遂的壮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有七名夏尔巴人丧生,来自英国的13名队员平均年龄38岁,其中有6名现役军官、5名退役军官,2人毕业于牛津大学、4人毕业于剑桥大学。

Charles Granville Bruce是英国的陆军准将,那年已经56岁了,他率领的这支登山队在距离顶峰500米的时候失败下撤,之后在1923年和1924年,他又两次率队突击珠峰,均以失败告终,最近的时候,他们距离顶峰只有200米——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同学马洛里也是1924年“奥运会登山金牌”的获得者之一,他留下了一句登山运动历史上最经典的名言:“因为山在那里”。获得金牌之后不久,马洛里在1924年突击顶峰的时候与队友欧文一起壮烈牺牲,一般历史学家认为他俩是因为滑坠而摔死的、并没有登上顶峰(中国登山家许竞宣称他在1960年在8300米以上曾遇见过欧文的遗体),但马洛里的家人坚信他确曾登顶,理由是马洛里生前曾说过,如果登顶将会把妻子的照片留在珠峰,而当马洛里的遗体在1999年被发现时,在他保存完好的随身衣物中并没有发现妻子的照片和他的照相机,可推断他已经将照片放在了顶峰。

英国中校、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爱德华·斯特拉特也是当年登山队中的一员,他在获得奥运会金牌后立下誓言:一定要把这块金牌带上世界顶峰——这一誓言,直到90年后才得以实现:2012年5月,英国登山家肯顿·库尔(Kenton Cool)第十次登顶珠峰,并且把毕业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亚瑟·威克菲德90年前获得的奥运会登山金牌带上了珠峰。

“通过登顶珠峰向1922年的英国登山队致敬,实现他们留下的奥运夙愿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能够在伦敦奥运会召开之际完成这项任务,使得意义更加非凡。”登顶成功之后,库尔说。

1922年的那次突击,堪称现代登山运动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获得奥运会金牌实至名归。直到1953年,人类才第一次站上了地球之巅。

3,“因为山在那里”——“阿尔卑斯式登山”与“兵站式登山”

近百年来,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几条路线上,几百位登山家献出了生命;在攀登6000米以上的那些著名 高峰的道路上,牺牲者又何止千人万人——“因为山在那里”。

然而随着登山技术和装备的进步,登顶世界最高峰对于专业登山家来说毕竟变得不像马洛里时代那样困难了,而且在大量志愿者(他们一般来自高山活动能力超强的藏族人和夏尔巴人)的帮助下,不少业余登山者也实现了登顶世界最高峰的梦想。

这样一来,登山界就有了对“阿尔卑斯式登山”和“金字塔形兵站式登山”的划分:前者“是指在高山环境下,以个人或两三人的结组登山,以轻便的装备、快速的行进速度前进,在中途不靠外界的补给,也不需要架设固定绳索以方便反复地上升下降来适应高度与补给物资”的登山方式;后者则相反,是依靠一个比较庞大的志愿团队——“登山队的人数与雇佣人员的人数比例一般为一比三,组成金字塔形的层层设站、站站留人的兵站式运输和支援线”。

在职业登山家看来,雇佣式的登山活动虽然也是一种登山的手段和态度,但已逐渐失去了登山运动原先的体育意义。因此从七十年代开始,国际登山组织更提倡“阿尔卑斯式登山”,很多登山家还采取不戴氧气瓶的方式、或者“solo登山?”的方式完成更大难度的挑战。

在日益强调攀登技术的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从登山运动里提炼出了攀岩运动,并且在提倡“阿尔卑斯式登山”的七十年代产生了世界影响——

4,攀岩和攀冰——从遥远到亲近

早在1947年,苏联就成立了攀岩委员会,但使攀岩成为一项风靡世界的独立运动,却是在七十年代由顾拜旦的同胞们完成的事情。

攀岩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多种方式:室内的和室外的、难度的和速度的、人工线路的和自然线路的……,但其总体发展趋势,则可以概括为三点——

第一,从本能到时尚。

攀爬是人类在直立行走之前就已经具有的身体运动能力,因此在攀岩运动诞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与这项运动,就连幼儿游乐场里,都有很多攀爬的设施。这种广泛的大众基础,使攀岩成为一种新的体育时尚。

第二,从行业到产业。

原本攀岩运动是少数专业登山者的游戏,但在今天,它不但已经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行业,成为消防、反恐、军事训练等领域的必修课,而且形成了规模很大的户外运动产业。

第三,从遥远到亲近。

人工岩壁的出现,使得攀岩爱好者不再必须到遥远的深山里去寻找乐趣了,而是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城市、甚至在城市的核心区享受这项运动的魅力,这使得登山与攀岩变得和我们的生活无比亲近。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登山和攀岩爱好者,开始像当年的顾拜旦那样,有一个看起来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奥运会。

5,攀岩运动进入奥运会的努力

1932年成立的国际登山联合会,从1992年开始谋求使攀岩运动进入奥运会,并且在1993年成为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的成员。

2007年,国际运动攀岩联合会IFS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 Climbing)从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ssociations d'Alpinisme)中分离出来,其重要动机就是使攀岩成为奥运会项目。

然而国际登联使攀岩成为2006年冬奥会项目、国际攀联使攀岩成为2020年夏奥会项目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2013年5月30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圣彼得堡进行了多轮表决,在八个项目里,攀岩“输给”了摔跤、棒垒球、壁球和武术,“战胜”了空手道、轮滑和滑水,没有进入三个席位的“决赛圈”。

在上述的八个项目里,如果就历史传统、参与者人数和体育产业规模而言,攀岩具有领先优势,那么它为什么会落选呢?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使攀岩进入奥运会的努力,分别是由国际登联和国际攀联两个体育组织做出的,它们分别是攀岩运动和攀冰运动的管辖者,努力的方向又分别是夏奥会和冬奥会,这无疑会削弱项目的竞争力。

第二,夏奥会的项目日趋饱和,使攀岩进入夏奥会的努力,显然不如使攀冰进入冬奥会的努力更容易取得成功,但如果这两个“互为表兄弟”的国际体育组织仍然各行其道的话,双方的努力都将更困难。

第三,圣彼得堡的那次执委会,是罗格作为主席主持的最后一次执委会,那时,国际奥委会的“巴赫新政”还未启动,还没有“奥运会主办国有提出新增项目的权力”的改革措施。

第四,缺少一个奥运会主办国家的全力努力,这对于推动一个项目进入奥运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例子有柔道、跆拳道、冰壶、俯式冰橇等。

第五,缺少一个像莫里斯·赫尔佐格那样的著名登山家出身的国际奥委会委员的努力——他是何振梁先生昔日在IOC里最好的朋友之一,何老当年曾经帮他在中国出版过自传。

6,中国的登山运动与攀岩运动

对于1960年中国登山队是否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件事,国际登山界普遍持质疑态度,但所有人都承认这样几点:其一,中国拥有众多对专业登山家和爱好者来说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高山资源;其二,中国登山运动五十年来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世界登山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对于支撑登山运动的户外运动产业而言,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攀岩运动是八十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的,在中国登山界正在准备完成“中日尼三国登山队双跨珠峰”的人类壮举的1987年,中国举行了第一届全国攀岩比赛。

2007年,中国选手钟齐鑫(微博) 在第九届世界攀岩锦标赛上获得男子速度攀岩金牌,此后连续蝉联金牌,成为中国攀岩运动的代表人物。

2009年,西宁承办了第十届世界攀岩锦标赛,中国女选手包揽了速度攀岩赛前三名。

与此同时,中国的大众攀岩活动也在KAILAS(凯乐石)等户外运动品牌的推动下日趋繁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难度攀岩、速度攀岩和抱石攀岩的赛事,以及介乎于攀岩与攀冰之间的“干攀”赛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和北京-张家口争夺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哈萨克斯坦也是一个攀岩和攀冰运动非常发达、水平很高的国家。

7,2022年:攀冰进入冬奥会

由以上内容,就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建议性的结论:无论北京和阿拉木图谁能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城市,都应该争取使登山运动以攀冰的形式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这个建议是基于以下理由:

——攀爬是人类最重要的运动方式之一,应该在奥运会上有一席之地。

——使登山运动进入奥运会,是顾拜旦早在现代奥运会问世之前就有过的理想。

——在2022年的冬奥会上,纪念此前一百年马洛里他们的那次伟大攀登。

——因为1924年冬奥会授予那些攀登者金牌的缘故,2022年的冬奥会也将是冬季奥林匹克的一百年(国际奥委会在1921年的洛桑全会与大会和1922年的巴黎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冬季运动的一系列决议)。

——登山运动已经不仅是一项运动,同时是一个拥有众多爱好者的巨大产业,从登山运动中派生出来的攀岩运动也是这样。

——让攀岩进入夏奥会的难度,大于让攀冰进入冬奥会的难度,为此,国际登联和国际攀联有必要协调和统一双方的立场,首先在攀冰项目上取得突破。

——国际奥委会推行的“巴赫新政”,大大增加了攀冰项目进入冬奥会的可能性。

——技术和装备的进步,使得攀岩和攀冰比赛都可以在城市的中心区进行比赛,从而确保观众的踊跃和媒体受众的广泛。

8,2022年:中国为奥林匹克留下新的遗产

中国冬季运动的所有人都很怀念的一位前辈,是中国登山队的第一任队长、原中国登山协会主席史占春,如果说他是中国冬季运动的第一位精神导师,那是毫不为过的。

在北京的申冬奥气氛已经日益比雾霾还要浓重的时候,北京及其周边出现了很多美丽的冰雕却都写着“严禁攀爬”的字样,似乎它只是审美而与运动本身无关……

因此,中国冬季运动的从业者和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设想并且追求一种可能性:

如果北京申办冬奥会取得成功,就借助“巴赫新政”提供的机会、让登山运动以攀冰的方式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房学峰独家供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