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际马拉松赛临近 智能手环你如何挑?

2015国际马拉松赛临近 智能手环你如何挑?

智能手环

临近2014年年关,回首今年电子产品的表现,智能穿戴设备尤其是智能手环成为了跨界时尚和科技领域的当红炸子鸡,是时尚男女人手必备的电子潮品。如今,在“2015年首届广东清远国际马拉松赛”全民运动的影响下,以健康管理为主导功能的智能手环也乘着这股时尚运动风潮席卷而来。

然而,面对林林种种的智能手环,低至几十元,高至上千元,功能款式均有所差异,让人颇为困惑,智能手环都具备哪些功能?挑选智能手环又有哪些讲究呢?

入门级功能: 以健康管理为主

智能手环是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是时尚与科技的完美结合。通过这款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部分还有饮食等实时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与手机、平板、ipod touch同步,起到通过数据指导健康生活的作用。

记者从网络上了解到,现在市面上智能手环的功能可初步分为入门级功能和高级功能。首先,智能手环的入门级功能,也就是普遍具有的功能,以健康管理为主,包括:1、记载运动数据,可以监控记录用户的步数、距离和热量,由于技术上的不足,目前大部分智能手环还不能区分不同的运动类型,即使有的运动追踪手环可以自动监测散步、骑行、暴走等不同的运动类型,但是监测效果可能也是差强人意;2、记录睡眠数据,睡眠监测手环在睡眠数据的记录上,包括深睡、浅睡、中断等不同的睡眠模式,并提供针对性的睡眠监测分析;3、静默闹钟,可以悄然把用户从浅度睡眠中唤醒而不影响他人。

高级功能:细化健康管理项目

除了上述的入门级功能,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品牌的智能手环都具备了以下高级功能。

一是锻炼指导。这是运动健身手环逐渐演变出来的功能,相当于简易健身教练,可以让用户选择多种预设的锻炼计划和步骤,智能手环则会逐步对用户进行指导。

二是心率监测。随着用户对健身手环要求日趋苛刻,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记录步数和卡路里消耗,心率监测功能的加入则可以让用户达到更加健康的健身目的,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主打运动锻炼功能的心率监测手环,可以预见,心率监测功能有可能会逐渐成为运动手环的标配。

三是社交提醒。一些社交智能手环在和智能手机连接之后,可以显示电话、短信、微信、电邮等通知,用户再也不需要经常按亮手机屏幕以免错过信息了;

四是社交。智能手环社交化思路有2种,一种社交方式是互加好友。这一功能如果能够跨越品牌隔阂,将成为不同品牌用户之间的一个社交平台。而社交手环的另一种设置是运动大比拼,智能手环品牌用户之间可以进行PK,这种社交方式已在多个品牌内建立,颇受用户欢迎。

五是接听电话。接听电话是智能手表的标配,不需要从兜里掏出手机就能接电话,在极其拥挤的场所能派上大用场,而目前,具备接听电话功能的智能手环则比较罕见。

六是时间显示。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最大的区别在于手表天然地就该显示时间,而智能手环并非如此。为了拉拢看重时间功能的智能手表用户,一些智能手环也能显示日期、时间了。

采写/整理:韩玫

■选购建议

如何挑选智能手环

一、使用环保抗过敏材料

在今年初,健康腕带厂商Fitbit就因一款新产品所采用的硅胶材质容易引发皮疹问题而将其召回。由于缺乏长期调查研究,目前可穿戴产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不得而知,无论如何,人们还是应对可穿戴设备潜在健康风险引起足够重视。

有业内人员建议,如果条件许可(微博),最好还是到实体店去亲自佩戴一下,闻一下手环是不是有刺鼻的气味。当然如果是网购,发现手环有任何的异味或者是佩戴过程中出现了红疹,需尽快办理退货。

二、佩戴轻便舒适

记者近日从多个B2C商城里智能手环的商品评价中了解到,缺乏佩戴习惯和佩戴舒适感不足,是不少买家终止体验的原因。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佩戴的手环最好采用的是轻巧透气的材料,否则在夏天出汗的情况下会因缺乏良好的透气性而感到不适。同时如果手环戴于手上感觉很重,那么在跑步途中或者是其他运动中也会感到不舒服。

三、运动健康数据准确

振动仪以及陀螺仪,可以对日常的步数统计、跑步距离、消耗的热量、睡眠的时长这些数据做到准确收集。如果手环在APP中所反映的数据能保持9成以上的准确率,那么这款手环也就有了购买的价值。

四、数据同步快速方便

使用智能手环,一来可以检测每天的数据,二来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养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作息习惯。

现在很多手环都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同步数据,但是手环是否具有低功耗的蓝牙4.0传输,或者是其他传输数据的能力就不一定了。如果没有,每天都拿出数据线去进行有线传输,就显得有些麻烦了。

在满足了之前提到的几点之后,消费者就可以考虑不同品牌所拥有的个性标签了,比如外观是否特别、具备防水与否、能否配合检测心率等。

■相关

可穿戴设备

越脱离手机

越受到喜爱

腾讯互联网用户体验设计部(ISUX)最近基于对24877名用户进行的调查,发布了《2014智能可穿戴市场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25%的被调查者对可穿戴设备有潜在需求,可穿戴设备在3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可穿戴设备的认知率比较高,但实际的使用率却很低。听说过这类产品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55%,但实际使用过的只有3%。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是认知率和使用率都排在前三位的产品。对于设备厂商来说,如何让消费者更容易地体验到产品似乎是比如何卖出去更为紧迫的问题。

在获取渠道方面,57%的被调查者通过官方或官方授权网站购买,紧随其后的是C2C网站占到16%,实体专卖店占到16%,而时下非常火热的众筹平台只占到可怜的1%。同时,在购买价格方面,68%的可穿戴设备购买价格在500元以下,40%在1000元以上。不难看出,消费者更青睐低价产品,但高价产品同样不乏市场。而在产品用途方面,消费者用途最多的分别是运动户外(微博)和音乐音响,分别占到38%和29%,但用户最期待的则是医疗健康和安全定位,占到28%和20%。实际用途和期望用途的不一致显现了可穿戴设备无法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尴尬。

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时间方面,87%的流失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这也显现了可穿戴设备看着热闹但难长久的特性。从流失原因来看,直接在可穿戴设备上查看数据的用户6个月留存率达到36%,几乎是在手机上查看数据的用户留存率的两倍。这也给设备厂商提供了参考,可穿戴设备越脱离手机,越受消费者喜爱。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mandyge]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