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学峰:三大球是伪命题 男足男篮需特殊问诊

[摘要]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把三大球拆分成男足、女足、男篮、女篮、男排、女排依次说事儿,再也不要笼统地说“三大球”了。

撰稿人:房学峰(微博)(资深电视人,前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记者,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首席策划。)

许基仁主任的文章,我认为是我所见到的关于中国三大球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如果这篇文章不能纳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话,至少也应该纳入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必修课、选修都不行!

这篇文章有三好:

第一好、实事求是不骂街。现在很多文章在谈三大球的时候,义愤填膺的多、冷静客观的好,把各种不满都发泄到国家体育总局身上,虽然骂得痛快,但是骂的很空、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好、一分为二讲道理。文章既充分肯定了中国体育界在奥运会上的所作所为,又指出了光靠国家体育总局一家是不能解决三大球问题的这一事实,可谓一分为二的典范。

第三好、既出诊又开药方。我完全同意许主任对病情的诊断和开出的药方,这比那些只给瞧病却不开药方、乱开药方的言论好得多。

学习完许主任的文章之后,禁不住我尾续貂地提供一些材料——

第一,关于“奥运战略”的缘起。

中国体育界的“奥运战略”,发端于八十年代初,当时全国体工会议上提出(因为我身在南宁,无法具体引用原文件):为了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要改变现在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即三大球的专业队人才占现有专业运动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而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奥运会项目。

1988年奥运会之后,当时,无论是国家体委内部还是舆论界(我曾经有一份当时新华社的内参,可惜现在无法引用)都以东德体育的强大为例,强调学习东德、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要把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用于能够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项目上。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省市体委开始转变发展观念,削减三大球的专业队伍,出现了例如广西男篮集体转业改打曲棍球这样的故事(我忽然在南宁想到的和广西有关的往事,这件事应该见于某年月日的《中国体育报》)。也就是说:在二十多年前,中国体育界是出于一种战略考虑主动地削弱了三大球的基础,这方面的史事很值得玩味。

第二,关于足球改革。

腾讯记者鲍晓浙老师曾经对袁伟民前局长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采访,并且研究了袁局关于足球问题的大量手稿和讲话,得出了几点结论——

其一,袁认为红山口会议为标志性事件的足球改革,有急功近利之嫌,但这种急功近利不能完全由体育界负责,因为它具有上峰授意和操作失控的特点。

其二,袁坦承:两度出任中国足协主席之际,他本来很想亲自抓抓足球,但他确实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在奥运会上多拿金牌,因此有些事情虽然明知有问题却无力改变,只能采取派出阎世铎这样“能忽悠”(不是袁的原话,是我的理解)的人去震一震的办法作为急就章。

其三,袁在2008年底对鲍晓浙老师表示: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应该当即进行战略转变,把战略重点适度向群众体育和三大球等项目上转移,以免被动。

关于袁的上述观点,我在这里无法评价其是与否。

第三,关于中国女排。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值得关注:在1978年的亚运会上,袁伟民启用了当时不满18岁的一号郎平、在杨希的当打之年换主攻手;在今年的世锦赛上,郎平启用了同样不满18岁的一号袁心玥——袁郎两个姓氏之间的这种变化,不免让人想到某种传承。

中国三大球的正面例子,当然是中国女排:袁的三连冠、袁的搭档邓若曾的第四冠、袁的队员张蓉芳和郎平的第五冠、袁的助手陈忠和(微博)的第六冠和第七冠,直至中国女排再回到郎平手里,这中间的传承故事很鲜明。

但这种影响只是排球——三大球中,排球是一个“准职业化”的集体项目,其成功经验难以在足球篮球上复制,但即使如此,借鉴成功的具有“准职业化”特点的集体项目的经验,总比借鉴个体项目的经验,更有利于中国三大球的进步。

但是,恰恰在袁伟民主持竞技体育和主政国家体育总局期间,人们只是提炼出抽象的“女排精神”,而并没有在集体球类项目的规律层面将女排的成功之路予以推广、借鉴乃至复制,这是殊为遗憾的。

我这里简单揣摩和描绘一下“为什么”:

1984年年底的某一天,袁伟民正在带队在香港打比赛的时候,他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国家体委副主任,开始了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同时又大刀阔斧舍我其谁地“做官”的经历;

他经常会害怕的事情之一是被人说“言必称女排”、就像蔡局有时候会怕人说“言必称乒乓球”那样,虽然他提拔了不少昔日的女排队员,但他并不敢把女排的事迹放大,甚至完全主动和心甘情愿地把乒乓球放在中国竞技体育的榜样和表率位置上,这中间,似颇多官场文化的考量;

为了在奥运会上多拿金牌,正是在袁任上将原来的竞技体育体制改为“项目中心”,在使得国家体育总局的司局级岗位呈几何级数似地增长的同时,也将中国式的行政效率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种“行政动力”或者说“政绩动力”,但在其后,这种行政化的力量又将必然是制约中国体育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孰是孰非孰功孰过,现在评说仍然嫌早、只能留待后人评说。

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排球是排球、和足球篮球完全是两回事;女排是女排、和男排都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中国女排的成功道路恐怕只适用于中国女排,顶多就是其中的某些普遍规律可以让别的项目借鉴而已,我们现在所有关于三大球问题的讨论,其实都犯了一个根本错误,那就是把三大球混为一谈了!

我的观点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把三大球拆分成男足、女足、男篮、女篮、男排、女排依次说事儿,再也不要笼统地说“三大球”了——三个职业化程度低的女子项目和相对低的男排,要想取得成绩需要各自有针对性的药方;而男子足球和男子篮球两个职业体育项目,则需要另外的问诊和另外的药方。

而如果泛泛而谈“三大球”的话,万一郎平的队伍如果几天后获得了世界冠军(虽然概率不大)的话,是不是就说“三大球突破了”?不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beppeko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