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别揪住归化不放!菲律宾崛起另有真因

特评:别揪住归化不放!菲律宾崛起另有真因

在这场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菲律宾男篮震惊了世界

一度落后15分,却在常规时间跟欧锦赛四强克罗地亚打成平手,直到加时赛最后一刻,才输在一个压哨三分不中上……男篮世界杯第一个比赛日,菲律宾队着实给了世人一个惊奇。

略显诡异的是,代表亚洲出战的菲律宾表现如此惊艳,在中国球迷群体中却非但没能收获掌声,反倒引来骂声一片。舆论关注的焦点,齐刷刷地集中在他们的“归化”行为上。

归化中锋布拉切砍下全场最高的28分、12个篮板,这让有些人眼前一亮,有些人愤愤不平,还有些人忧心忡忡。眼前一亮的是,原来“雇佣军”是如此立竿见影的球队提升之道;愤愤不平的是,靠一个(或几个)美国球员打天下,算什么英雄好汉?忧心忡忡的则是,亚洲各队都大肆招兵买马,以后中国男篮怎么玩?

“归化”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直到如今还是总能让人议论纷纷,这说明仍然有一些常识有待普及。

“归化”球员能不能提升球队实力?——当然能。球队实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涌现,而人才的涌现只有两种方式:要么自行培养,要么外部引进。作为人才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归化”本来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一种手段。对中国人来说显得稀奇,只不过是因为特殊的国情。

菲律宾凭什么引进那么多“归化”球员?——其实,菲律宾阵容中符合“归化”条款的球员只有一人,那就是布拉切。其他球员,全都持有菲律宾护照,全都来自菲律宾国内联赛PBA。按照FIBA的官方规定,每支球队最多只被允许拥有一名16岁之后通过移民归化或其他方式获取该国合法国籍的球员,这正是菲律宾之所以能引进布拉切的理论依据。其他球员,如诺伍德、奥坎波、凯利·威廉姆斯、阿尔贝格等人,他们要么是在菲律宾出生,要么拥有菲律宾血统,全都在16岁之前获得了菲律宾国籍,因此都不在FIBA“归化”条款的限制之内。

FIBA的“归化”条款是不是唯一准则?——不是,不同的赛事对“归化”有不同的定义。比方说紧随男篮世界杯之后的仁川亚运会,对“归化”就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其中包括必须在该国居住三年以上,并取得永久居住权,这也就决定了布拉切无法出现在亚运赛场上。2013年的武汉男篮亚锦赛上,由于亚篮联临时提高了准入标准,造成卡塔尔有5名球员被取消参赛资格,以致引发了后来的“疯狂犯规、消极比赛”闹剧。

澄清了这些常识,我们才有了可以理性讨论的基础,才可以得出一些相对心平气和的结论。“归化”只是人才补充的方式之一,它当然能够提升球队实力,它也可能是一条能够短期内见效的捷径,但绝不应该被视作是唯一途径。一支球队有12名球员,能归化的名额只有1个,如果自身烂泥扶不上墙,哪怕给你一个迈克尔·乔丹,恐怕也无济于事。

有种说法是:“拿掉外援,菲律宾国家队连CBA中游球队都打不过。”这或许是事实,但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菲律宾国家队打不过CBA中游球队,并不代表其篮球运动发展的落后和自身竞技水平的低下,这只能说明篮球是一项严重依赖身高的运动,国民平均身高仅有1米63的菲律宾人先天不足,在这项“一寸长、一寸强”的运动中天然处于劣势。12个艾弗森加起来,也未必打得过这届男篮世界杯中最弱的一支完整国家队,但这并不能得出“艾弗森不会打球”这个结论。

事实上,哪怕有2米11的布拉切加盟,这支菲律宾男篮的平均身高也只有1.91米,在24支参赛球队中是最矮的。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与人高马大的克罗地亚队奋战到最后一刻,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不是“一个布拉切拯救一支球队”,而应该是“一支怎样的球队,才能在得到像布拉切这样的二流NBA球员后迸发出如此能量?”

如果我们可以放下架子,好好审视这些事实,体会一下菲律宾人对篮球发自内心的热爱,也许我们可以对后一个问题得到一些解答。

NBA球队与FIBA球队的第一次交手,对手就是菲律宾(1978年9月4日,华盛顿子弹vs菲律宾联赛明星队)。

菲律宾国内联赛PBA是亚洲第一个、全球第二个(仅次于NBA)仍然存活的职业篮球联赛(创立于1975年,至今已近40年)。

为了成立职业联赛,菲律宾人不惜与国家篮协乃至国际篮联决裂,甚至甘愿付出被剥夺国际大赛参赛权十几年的昂贵代价。于是,菲律宾国内已经不再有篮协这个机构,运营PBA的是职业联盟管理会。

PBA一年要打四个杯赛,分别是菲律宾杯、委员杯、总督杯和节假日杯,球迷们一年四季都有球可看。

菲律宾人每天都可以看各种篮球比赛直播,4、5个频道同时直播篮球比赛是一种常态。

菲律宾拥有两个高度成熟的大学篮球联赛(UAAP和NCAA),PBA选秀大会上80%的球员都来自这两个大学篮球联赛。

菲律宾人为了把篮球打得更多姿多彩,发明了很多“接地气”的规则和玩法,比方说“B6BL联赛”——身高不足6尺(约等于1米83)的篮球联盟,谢绝长人球员参赛。又比如说,有两支球队打起一场“篮球马拉松”,比赛耗时120小时1分07秒,一直不间断打了5天5夜。

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哈登、保罗,无数NBA球星举办亚洲行必定会选择马尼拉做其中一站,多名NBA球星在菲律宾举办过各类表演赛,NBA球员退役后征战PBA的历史比CBA要早十多年(如曾拿过扣篮(微博)王、在湖人当过全明星的塞巴罗斯)。

上至王公贵族(副总统力邀姚明率上海男篮(微博)赴菲律宾打比赛),中至社会名流(拳王帕奎奥也要不遗余力地兼任篮球队教练),下至贩夫走卒(台风过后,赤裸上身在洪水中打篮球),整个菲律宾都把篮球当作是一种可以为之燃烧生命的爱好,各级篮球比赛在全国的每个角落开展,组织规范的大学联赛源源不断地为职业篮球输送人才,开放的户籍制度为引进人才打开了窗口(参议员20票全票通过布拉切的归化提案),坚持走美式篮球风格不动摇,永远对自己的第一运动充满信心和热情(有时甚至可笑,但某种程度上却也可敬)……这一切,是否值得泱泱大国的我们稍微沉思那么一小会儿?

不要只把矛头锁定在所谓“归化”行为上。事实上,菲律宾人自己对“归化”都有严格的要求。说个小故事吧,大家现在都熟识的菲律宾裔热火主教练斯波尔斯特拉,1992年从波特兰大学毕业后,一度渴望加盟PBA联赛,但菲律宾人要求他必须先在小联盟打一年球,获得一个双重国籍的身份,才能踏上PBA赛场,以致于他不得不选择远走德国二级联赛。也就是说,“归化”,也不是想归化就归化的,人家自己先有个不低的门槛。

使得菲律宾人险些创造神奇的,绝不是简单的“归化”行为,在菲律宾国内更受追捧的,也永远是他们自发培养出来的本土球员。“归化”球员对菲律宾篮球的作用不是点石成金、化废为宝,而是补上了水桶里最短的那块木板——身高。

上天没有给他们一副最适合打篮球的身材,但他们却拥有一颗最热爱篮球的心。

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鱼乐NBA(yulenba)”,“鱼乐NBA”是一个专注报道NBA的微信公众账号,由腾讯NBA负责人黄祎(微博)个人运营。所谓“鱼乐”,娱乐是也。内容主要有:比赛点评、球星故事、人物小传、独家评论、联盟历史、书籍推荐、长篇连载等。

扫描二维码,收听“鱼乐NBA”。

特评:别揪住归化不放!菲律宾崛起另有真因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wayhuang]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