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摆脱奥运模板 青奥会展现另类魅力

[摘要]青奥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极力避免给人“小奥运会”的印象。即便一些代表团在某些项目上派出这个年龄段的顶尖好手,将来可能具有冲击奥运会奖牌的竞技水平,但成绩和结果从来就不是青奥会的主旋律。

人民日报:摆脱奥运模板 青奥会展现另类魅力

8月26日,晋级南京青奥会男子三人篮球决赛的法国队选手在比赛结束后与看台上的支持者分享快乐。

如果评选南京青奥会的热门项目,田径和篮球必然名列翘楚。从奥体中心体育场此起彼伏的欢呼,到五台山体育馆一票难求的火爆,足见这两个项目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

不过,项目名称一样,“里子”却大有不同。青奥会独树一帜的设项,让传统的田径和篮球换上一副“另类”面孔。复古的面对面接力赛跑,时尚的三对三“斗牛”篮球,这些类似于日常体育课的场景,少了剑拔弩张的胜负之争,多了分享协作的团队精神。青奥会带给我们的激情与惊喜,远远比想象的多。

火 爆

有这样的观赛体验,你一定会爱上运动

郑轶:8月26日,南京青奥会迎来两个“高潮”。燕山路田径场,8×100米混合接力赛“压轴”上演。五台山体育馆,三人篮球赛至最后关头,尽管中国队早已出局,但观众对于“斗牛”依然热情不减。现场情况究竟如何?

刘硕阳:作为唯一一个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外进行的田径项目,这场大街上的接力赛跑吸引了不少观众。虽然不是全部680名田径选手都参加接力赛,但实际参加人数也达到500人以上。选手们打乱项目、国籍和性别组队,因此出现前一棒刚由一名短跑选手甩开旁边对手10米远,紧接着来自投掷项目的队友又被别人反超10米的有趣场景。选手比得开心,观众看得高兴。

范佳元:五台山体育馆极为火爆,热辣的青春啦啦队、可爱的吉祥物砳砳、汹涌的人浪、手舞足蹈的教练员……身处三人篮球比赛现场,随时处于血脉贲张的状态。如果家长想带孩子感受青奥会,那么首推三人篮球,但凡有过这样的观赛体验,即使不爱上篮球,也会爱上运动的。

追 捧

“专利”项目接地气,契合青少年的个性和兴趣

郑轶:之前国际奥组委已拒绝将三人篮球引入里约奥运会,而不分国籍的混合接力更是青奥赛场的“专利”。这些项目平时远离主流竞技体育圈,但在青奥赛场却呈现令人吃惊的生命力和号召力。是什么引发年轻人的追捧和热爱?

刘硕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项目“接地气”。混合接力的引人之处在于新鲜,这么多田径选手一起参与的形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情景也让人回想起小时候上体育课的时光。对于整天在学校读书的青少年来说,举重、赛艇、帆船这样的运动很难接触,但跑跑步、打打篮球却是不少人放学后的选择。

范佳元:青奥会专门设置“三人篮球”,这项运动更强调个人能力和身体对抗,与青少年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性格特征十分契合。而且对人数和场地限制少,赛制灵活,比赛规则和技战术要求比五人篮球简单,深受年轻人群体喜爱。目前国际篮联已成立专门的三人篮球推广部门,相继推出U18三人篮球世锦赛、世界巡回赛,进一步扩大了三人篮球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和参与度。

独 特

设项摆脱奥运模板,成绩和结果不是主旋律

郑轶:此次青奥会在设项上花足心思,许多“混搭”项目令人耳目一新。这种设置思路,是源自青奥会竞技水平吸引力不足,还是为了彻底跳出传统奥运会的模板?

刘硕阳:奥运会的运动员中不少是职业运动员,挑战极限、冲击金牌是他们的首要目标。青奥会的参赛选手基本都是在校学生,其中固然有不少人已在体坛崭露头角,但也有不少人今后不会继续走专业体育之路。因此,青奥会是以竞技为载体,提供一个让全世界青少年交流、学习、传递友谊的平台,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而与其能否创造更好的竞技成绩无关。鉴于此,青奥会不仅安排了丰富的文化教育活动,在设项上也颇有考虑。国际奥委会要求每个单项体育组织的委员会创新,设立更适合青少年的比赛形式。本届青奥会出现更多“混搭”项目,是国际奥委会投青少年所好而专门打造的,并不是竞技不足的权宜之计。

范佳元:青奥会自诞生之日起就极力避免给人“小奥运会”的印象。即便一些代表团在某些项目上派出这个年龄段的顶尖好手,将来可能具有冲击奥运会奖牌的竞技水平,但成绩和结果从来就不是青奥会的主旋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南京多次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鼓励青少年热爱运动,按照奥林匹克的价值观生活。国际奥委会推出青奥会是希望克服成人奥运会的种种不足,使青奥会驶入奥林匹克理想的轨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奥会承载的使命更加重大,目标人群并不局限于青少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osel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