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看,中国最聪明的脑袋这样夺冠!

[摘要]国象男队摘得国际象棋界的“世界杯”,国内媒体的报道力度仅仅持续了两天,这说明国象在中国依旧“热”不起来。国象人或许更应该思考,这股关注热潮为何会这么短,未来该如何发展?

【深度】奥赛夺冠 国象靠小米加步枪?

国象男队奥赛夺冠打破了欧美长达87年的垄断

撰文:刘襄琳、吕长伟(微博)

8月16日中午,首都机场T3航站楼国际旅客闸口外一如往日般熙熙攘攘。叶江川高举汉密尔顿-罗素杯走出时,脸上写满了笑容,在他身后是3位男队夺冠功臣队长倪华、 王玥和余泱漪(丁立人和韦奕因参加其他比赛未随队回国)以及侯逸凡(微博)领衔的女队,大家兴致都很不错。

“这是哪个队啊,国足吗?怎么还有女队员?”一位看热闹的旅客带着不解的口气问道,前来接机的记者看不下去了,赶忙解释说,“这是中国国际象棋队,男队刚拿了奥赛冠军,打破了欧美人87年的垄断。”

并不是所有国人都了解这个冠军之于中国国象的意义,大多数人甚至对这个项目都知之甚少。好在棋手和教练都是好脾气,很多旅客停下来与他们合影,王玥也借此机会告诉大家:“这个奖杯有将近100年的历史了。”

中国夺冠欧洲人不爽 庆功宴华人老板免单

【深度】奥赛夺冠 国象靠小米加步枪?

叶江川盼这座奖杯盼了32年,比预想的时间提前了

从机场回到中国棋院三楼的国际象棋国家队训练室,中国国际象棋队总教练叶江川将脸贴近手中的汉密尔顿-罗素金杯,仔细辨认刻在金杯上的每届冠军的国家名,前苏联、美国、亚美尼亚、匈牙利……清一色的欧美国家。而这一次,接着这些国家名之后,CHN也被刻上金杯,成为汉密尔顿-罗素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挪威到北京,算上途中转机,要经过28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一路上,汉密尔顿-罗素杯在叶江川的反复叮嘱下,被队员们轮番“照顾”,生怕磕了碰了。 1982年叶江川首次代表中国男队参加奥赛时第一次看到这座金杯,到如今已经过去了32年,他经历了17届奥赛,从青春年华到知天命之年,从队员到教练,在不同的国家,看着欧美人一次次捧杯,这样的场面对叶江川来讲并不陌生。而这一次夺冠也让他的梦想提前实现了:“我觉得在我退休之前,要拿到这个奖杯,现在比我预期的时间要早了一点儿。”

历史上,汉密尔顿-罗素杯一直是欧美国家的囊中之物,总共41届奥赛,前苏联和俄罗斯共拿到24次冠军,美国4次、匈牙利3次,其他也都是欧洲国家。这次中国队虎口拔牙,令他们很不爽。按照惯例,赛后颁奖次序是先颁女子再颁男子,因为男子是代表项目的最高水平,但是这次主办方竟然人为地将次序颠倒,“足见我们动了人家的蛋糕,导致人家心里很不爽、很不甘心。”一位中国教练说。

夺冠当晚,中国队在挪威当地酒吧庆功,一家华裔老板听说后将中国队从别的酒吧请到自己的酒吧,与队伍同庆,他为中国队在世界上为国人争脸而自豪,长期在欧洲生活,他深知这个冠军的意义。庆功宴结束后,酒吧老板坚持分文不收,最后在中国队的坚持下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点。作为上海籍华裔,酒吧老板最后提出的要求是,要加同为上海籍的中国国象队队长倪华的微信。

在中国棋院食堂举行的庆功宴上,教练和队员们都喝了点儿酒,有教练酒后吐真言:“在欧美人垄断世界棋坛时,他们都说中国人智商不行,我们拿到女子个人冠军了,又说我们是个例,不团结,不能在团体赛中展现整体实力。这次奥赛男团夺冠我们证明了,中国人是既聪明又团结的!”

分享“武功秘籍” 小米加步枪打败欧美大炮

【深度】奥赛夺冠 国象靠小米加步枪?

这次参赛队员们对队友毫无保留 无私分享了自己的“独家秘笈”

国际象棋是在全世界流行了两千多年的智力运动,然而在中国,国际象棋和围棋、象棋在1956年才一同被列为体育项目。但直到1991年,谢军(微博)夺得女子世界冠军,国际象棋才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

这次由倪华、王玥、丁立人、余泱漪、韦奕组成的中国男队平均年龄只有22岁,出征前并不被看好,这甚至不算是中国队的最强阵容,倪华、王玥已经不在自己的职业巅峰期,丁立人刚在世界赛场初露锋芒,余泱漪和韦奕都是首次参加奥赛。赛前中国队制定的目标是保六争三。

2005年,已经身为队长的倪华,在世界杯团体赛收官战中负于莫罗佐维奇,中国队不敌俄罗斯,与冠军失之交臂屈居亚军。那是中国距离世界冠军最近的一次,次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奥赛,中国又一次屈居亚军。

当年丢冠让倪华一直背负着愧疚感,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把团体冠军夺回来。而此后在胜负世界中挫折总是随处可见,犹豫和彷徨时而浮现,好多次,倪华也想过放弃。直到今年,已经6年没参加过奥赛的倪华决定参加选拔。下定决心再战奥赛,是因为一次体检,被查出肺部有阴影,倪华因此曾淡出赛场休息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时他决定不为人生留遗憾,再博一次。

为了一致对敌,本次比赛队员之间史无前例地共享了“开局武器库”,对于职业棋手来讲,自己电脑里开局的文件夹是不能让第二个人看的,那是自己潜心研究好的类似于“武功秘籍”的重要武器,被人知道后通常只有两种方法:一是继续在原有基础上研究新变化,二是换一个开局再重新研究,两者都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因为除了研究好招式,还需要在实战中积累心得体会。而本次奥赛,中国队队员们将自己的私家武器全部共享,彼此之间再无秘密。

在梦想面前,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虽然中国队没有俄罗斯队的专机接送、没有巨额奖金,但却有着齐心合力为梦想狂奔的决心和毅力,“四个人好像是一个人一样。”李文良教练赛后这样评价中国男队,“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欧美人的飞机大炮。”是齐心的力量创造了奇迹。

棋手生活犹如“苦行僧” 90后高科技运用娴熟

【深度】奥赛夺冠 国象靠小米加步枪?

老将倪华是棋痴,只想好好下棋到现在都没找女友

回到北京,队员们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在棋院食堂吃完饭,奥赛打满全场的功臣余泱漪已经寸步难行,被人搀扶着回到了宿舍;而倪华则连打开矿泉水瓶盖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一幕现场的很多记者都看在眼里,虽然比赛早已结束,但职业棋手的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缓解的。

曾有研究表明,一场国际象棋比赛需耗费的体能相当于一场拳击比赛。据国象教练介绍,通常选手们赛前一晚要准备第二天的比赛,整个过程要好几个小时,而下一场至少要4小时,期间精神高度紧张、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整个奥赛要下11盘,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可想而知。若非真的热爱,普通人很难坚持下来。

平日里,这些队员的刻苦也是出了名的。本次奥赛中国队年龄最小的队员韦奕只有15岁,在国家队,他被公认为“最刻苦的棋手”。为了方便训练,韦奕的妈妈在中国棋院旁边租了房子陪伴儿子。这样,韦奕走路去棋院就几分钟,最大限度保证了训练量,他每天训练时间高达8小时。

除了下棋韦奕最喜欢打篮球和乒乓球,但因为打得不好最近不怎么打了。业余时间就只剩下看书了,韦奕喜欢看历史书籍,而他最喜欢的朝代是三国和唐宋。

作为队中年龄最大的棋手,倪华更是一个“棋痴”。在一次采访中,倪华曾表示:“如果不下棋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嘛?”很多棋手随着年龄的增大会边下棋边教棋,这样也可以多一份收入。

据国象业内人士介绍,“一线棋手如果边教棋边下棋的话,年收入大概在40-60万人民币。”教棋的收入固然诱人,但倪华从不想这些,很有圈内朋友邀请他去,都被婉言谢绝,他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这样的,“温饱不成问题,然后能有棋下,下自己想下的比赛。没想过太多对未来,就想珍惜下棋的机会。”

与其他几位队友不同,92年出生的丁立人目前就读北大法学院,除了下棋他还有很重的学习任务。无论是出国参赛还是在国内,经常可以看到他复习功课的身影。目前处在上升期的他为了能有更多时间下棋还动过休学的念头。

当然,这些棋手并不是铁板一块,尤其是90后们对于新技术、新应用非常敏感,运用也非常娴熟,“现在90后跟我们那时候不一样,他们经常用电脑下棋,也经常通过网络了解棋界最新动态,他们现在所处于的环境不一样了,学习和进步都非常快。””叶江川肯定地说。

在叶江川的时代,没有电脑,没有高科技,没有复印件,只能用手抄棋谱,棋谱就像“武功秘籍”,如果能抄到最新的,都会如获至宝。如今90后棋手们再也不用为一张棋谱苦苦寻觅,每个棋手都有自己的数据库和开局库,比赛时带台笔记本就行了,“现在国象的分析软件可以使很多棋手迅速掌握以前老一辈棋手要经历数年才能掌握的开局知识和布局理念,他们出成绩的时间至少要比前辈棋手缩短两到三年。”

职业棋手比大熊猫还少 10年后诞生棋王?

【深度】奥赛夺冠 国象靠小米加步枪?

国象甲级联赛最近几年发展势头不错,但中国棋手数量依然很少

1996年,时任中国棋院任院长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主席的陈祖德先生曾为中国国际象棋提出“四步走”的发展战略规划:先夺取女子个人冠军,再夺取女子团体冠军,第三步是力争男子团体冠军,最终夺取男子个人冠军。

前两步走得还算顺利,中国先后出了谢军、诸宸、许昱华和侯逸凡四位“棋后”,也多次拿到女子团体冠军,但这第三步却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和等待。

在实现中国国际象棋“三步走”后,国象领军人叶江川已经将目标瞄准了第四步。虽然这个目标不再如当年那样遥不可及,但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国内职业棋手实在是太少了,底子太薄了。

据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官方数据,为了参加各级比赛而注册的棋手大约有300-400人,这其中,职业棋手只有60-70人,远少于大熊猫的数量。从国象联赛也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目前,全国国象甲级联赛一共12支队伍,每队三男二女,一共60人,这还包括外援。乙级联赛虽然有29支队伍,但绝大多数都是业余棋手。

根据协会提供的另一组数据,为了计算等级分而在协会注册的棋手大约5-6万人,但这里面大多数是业余的,很多人都是不活跃的,可能只是一时有兴趣而注册的,很多人下过一阵子就再也不下了。

再看国象青少年人口,“国内每周都能够学习或者参加国际象棋活动的青少年棋手大约在100万左右,这只是发达国家国象人口的冰山一角。”中国国际象棋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副主任孙旗男说。而据统计:在全球下国际象棋的人有6个亿,5.8亿国象人口都在讲英语的发达国家。下中国象棋的人有2个亿,集中在中国。下围棋的有1个亿,在中日韩三个国家。国际象棋在中国的普及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这几年,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国象的推广和发展,每站联赛都会举办国际象棋进校园活动,采用“车轮战”、国象讲座等方式吸引更多青少年的参与。

中国有朝一日会诞生世界“棋王”?叶江川说,“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获得本届奥赛最佳棋手的余泱漪已经放出豪言:“我的下一个目标是拿男子世界冠军,虽然非常难,过五关斩六将都不止。但既然作为一个男子棋手,从事了这个事业,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不管能不能成功,也要试一试。”他预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10年左右。

结语

虽然,国际象棋在中国还被看作是冷门项目,不被普遍了解和认识,但是在世界上,64格上的斗智斗勇,一直以来都被各国当成是证明本国民族智慧的战场。比尔盖茨、巴菲特这样的大人物都是国象的忠实粉丝。

1991年,谢军首次获得国际象棋“棋后”时,国内媒体曾进行过铺天盖地的报道,谢军本人也获得荣誉无数。这次国象男队摘得国际象棋界的“世界杯”,国内媒体的报道力度仅仅持续了两天,这说明国象在中国依旧“热”不起来。国象人或许更应该思考,这股关注热潮为何会这么短,未来在没有关注度的情况下这个国际热门项目该如何发展?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arylv]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