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2013:90后抢班 韩国18年来首次颗粒无收

经过18年的卧薪尝胆,中国围棋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一跃冲顶,创造了历史性的 高峰,首次包揽了全部六大国际赛事冠军,横行天下的韩国围棋在2013年被打得灰头土脸,世界大赛18年来首次颗粒无收,中国围棋一家独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13年正是中国围棋集大成的一年,也是中韩围棋长时间较量的一个分水岭。可以预判,从2013年起,世界围棋将持续劲吹中国风,这一势头将会保持很长时间。

2013年共举行了六个世界大赛决赛:中国围棋史无前例地实现了年内大包揽。2013年的六次世界大赛决赛,中韩对抗4次,韩国完败, 李世石出场两次,均完败。同时,决赛无论是中国内战还是中韩对抗,最后获胜的一定是中国年轻的那一位。

唐韦星的夺冠,让中国的围棋世界冠军人数从1995年的首位增至如今的14人,他们是马晓春、俞斌(微博) 常昊、罗洗河(微博)、古力(微博) 孔杰、朴文尧、时越、范廷钰、 周睿羊、江维杰、陈耀烨、芈昱廷和唐韦星。从年龄分布看,中国的世界冠军从31岁为上限,不断低龄化。

中国年轻棋手的厚度成为今年中国围棋能独揽六个世界冠军的最主要原因,中国小棋手数量与质量并存,令韩国望而生畏。

中国唐韦星们,大的二十五六岁,小的十四五岁,足足有几十人,一般是在5岁左右开始学棋,成名在十年以后。可以说,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围棋一直在做人才储备、培养后备力量的工作。

这种人才储备并不是挖空心思地为储备而储备,而是依托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竞技围棋的顶尖棋手犹如站在金字塔尖儿的一群人,他们正是从无数的业余棋手中一步步杀出来,直到冲到塔尖儿。

中国围棋的整体成绩从量变到质变,似乎一夜之间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泛而厚实的围棋群众基础,让选材和赞助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棋迷早已超过3000万人,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的男性棋迷,也是最忠实的棋迷人群。这批人,赶上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机会最多的年代,目前境遇大多不错,年富力强,成为中国围棋赞助市场最坚强的后盾。

历史的车轮走过又一个十年,“国运昌则棋运盛”成为铁的定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去十年里,中国围棋竞技成绩、普及教育等方面,都走到了历史高位。有良好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继续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撑,中国围棋还可以保持高位许多年。

持续推动中国围棋发展的,还有目前中国职业棋手的金饭碗——围甲联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围甲联赛成长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所涉金额最多的一项职业围棋比赛,围甲联赛是职业棋手的摇篮,业余和职业定段赛则是培育大多数棋童的土壤。

以北京市业余定段赛为例,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只要比赛令一下,可以很快募集到几百名学生参赛选手。考虑到组织能力,北京棋院往往马上封盘,报名打住,立等可赛。

家长的热情参与,为业余赛事带来巨大动力。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又不舍得孩子去练身体付出多、有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的体育运动,学棋和学琴便成了第一选择,可以说,目前中国孩子参与最多的运动类项目就是棋类项目,围棋首当其冲,排名第一。再有加分、特长生、大学生联赛、中学生比赛等各种手段推动,全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正是看到中国围棋培训市场的“钱途”大大超过韩国,韩国围棋天王李世石毅然在中国投资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围棋学校,并担任校长。几天前,专门针对围棋启蒙的“李世石围棋学校”在望京正式落成了,连小李都跑来分一杯羹,可见中国家长对围棋的热情,对小李是个多么大的刺激。

文/本报记者 郭婷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