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或困扰卡塔尔世界杯 记者调侃:冬天踢吧

特约记者李响(微博)报道

仿佛一袭黑衣的神秘阿拉伯女人,缓缓揭开面纱,展露无限风情。卡塔尔,这个面积比北京还小,外国人比本地人还多的海湾国家越来越令人惊叹。

12年前,当中国队在哈里发体育场逼平卡塔尔时,体育场的周围空空如也。多哈市中心同样如此,唯见伸入海面的喜来登酒店和名为“City Center”的购物中心。商场豪华,顾客却稀稀落落。

7年前,1.8亿美元打造的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瑰丽梦幻,登峰造极,曾让国人为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忧心忡忡。“百年一遇”的冬雨中,英俊的阿勒萨尼王子骑着骏马,冲上高台点燃火炬,那一刻,多哈是《一千零一夜》中的神话城堡。

2013年深秋,接受2022世界杯组委会的邀请,再度拜访多哈。与哈里发体育场相邻的阿斯拜尔训练营已然成为中东地区的最著名体育基地,火炬酒店高耸入云,曾是巴萨(官方微博 官网 数据) 、曼联(微博 数据) 的下榻之所,一条空中走廊连接酒店和Villagio——模仿威尼斯人大酒店的购物广场,小河蜿蜒流淌,游人坐着刚朵拉寻找自己心仪的店铺。

一个个海湾周边,造型新奇怪异的摩天大楼栉比鳞次。多哈亚运会吉祥物、名叫“奥利”的羚羊依然矗立在海边,当年的运动员公寓变成了医院和学校。人们抱怨着塞车和尘土,整座城市像巨大的工地,到处是正在崛起的高楼和延伸的公路。

在多哈生活的人每天都有惊喜。多哈被一只画家的手掌控,规划布局,勾画线条,或轻描淡写,或浓墨重彩。这样的一幅画,完成的期限是2022年。

初看上去,这是一间简洁普通的会议室。然而,当乐声渐起,三面环绕的墙壁上幕布徐徐拉开,4D电影的晕眩感即刻袭来。“Growth and prosperity is rooted in our past.”字幕消失,金色的沙漠扑面而至。接下来,我在一场视觉盛宴里穿行,在古老的阿拉伯文化和现代文明中穿行。

2010年9月16日,国际足联考察团一行的终点便是这个地方,与我同样为之目眩神迷。团里有人评论,这是他看过的最美妙的申办电影。一个弹丸之国呈现如此神奇佳作,那些高官们简直难以置信。

一年后,《全球金融》杂志的最富有国家排行榜出炉,卡塔尔以人均GDP9万多美元名列第一。依据全球和平指数,卡塔尔排名第15位。

这个15000多平方公里的小国蕴藏着无与伦比的财富,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三,其中一座天然气田据说可供卡塔尔使用250年,原油储量排在世界24位。这是一个汽油比水便宜的国家,一升油合成人民币不到2元钱。

巨大的财富养育着40万本国人,近年来卡塔尔常驻人口急剧增加到200万,本地人的数目却和7、8年前持平。“Qatar Deserves the Best”——城市中心工地的围墙上醒目的标语随处可见。

这些年来,卡塔尔人对“the best”孜孜以求。他们不甘心永远贴着“土豪”、“暴发户”的标签,大量的金钱花费在文化、教育和体育等方面,卡塔尔王室致力于将国家打造成中东地区的艺术文化和体育中心。

2008年,贝聿铭的收山之作穆斯林博物馆落成,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是第一个参观者。一座云集了英美顶尖高校分支的大学城正在建设中,状如过山车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与穆斯林博物馆遥相呼应,初具雏形。

下一个10年,卡塔尔将投入25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条贯穿全国的地铁,连接各地的高速公路,你能想象在一天中观看两、三场世界杯小组赛吗?从家门口前往球场,再回到家,仅仅需要4个小时?

“The Most Compact World Cup Ever”,的确如此。就像劳尔谈论他在卡塔尔打联赛的感受——再也没有长途旅行的疲惫。

当巴西人为坍塌的圣保罗伊塔克球场焦头烂额时,卡塔尔2022世界杯组委会发布了第一个新建场馆AL WAKRAH的设计图。这个以采珠船DHOW为原型的图案被中国人吐槽为“奇葩度完爆鸟巢”,被西方人调侃成“女性生殖器”。

几乎所有受邀前来的欧美男性记者都在观看介绍片后第一时间产生了这样的念头,巧合的是体育场的主设计师正是一名女性——伊拉克建筑师Zaha Hadid。北京的银河SOHO以及广州歌剧院全都出自她手。

备受争议的远不止一张图片。炎热的气候、体育场的空调设备、限制饮酒令……自从申办成功,第一个来自于阿拉伯世界的东道主走上红毯,暴露于聚光灯下,被世人打量审视揣摩,而那些目光里隐藏着更多的是怀疑和批判。

“我和你赌20英镑,2022年世界杯肯定改到冬天举行。”英国记者安德鲁-沃尔肖和ESPN知名专栏作家菲尔-保在记者们的欢迎晚宴上打赌。菲尔的观点与英国人相反,在他看来,世界杯最多将提前到5月底开幕。

二人看向坐在旁边的Q22组委会媒介总监纳瑟尔,年轻的总监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卡塔尔申办的是夏天世界杯,我们会为之做好一切准备,当然如果国际足联在2015年年初决定改变时间,我们不会有异议,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我们都有能力承办。”

他的回答与组委会秘书长、刚刚竞选FIFA执委失利的哈桑-塔瓦迪如出一辙。在英国受教育、说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塔瓦迪更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外交官,谁也不会想到,9年前他只是米卢执教的萨德俱乐部的律师,曾踢过职业足球,也正因那段经历与米卢成为好友。

劳尔说在萨德体育场踢球从未感到酷热难耐。9年前,米卢率队为这座1万3千人的新球场揭幕。5年前,露天球场安装两千多万美元的制冷设施,座椅下方39000个出风口同时启动,球场中央温度可降低到19度,看台大约25度,平均每小时制冷的费用为500美元。

负责研制开发制冷设备的工程师雷纳尔多介绍,计划兴建的9个体育场的制冷系统与此相似,只是“更高效、更可持续”,而且他们还在试验以太阳能为主力能源的设备。从地铁出口到球场大门,将建造全封闭、带空调的通道,“也许你要穿着外套看比赛。”

11、12月的多哈气候宜人,午时的灿烂阳光下,气温一如北京的夏日,而太阳落山时,一件长袖外套必不可少。

实际上卡塔尔邻国的记者们也支持改期。沙特记者哈尼期待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来卡塔尔看世界杯,“球迷不仅仅坐在球场里,我们还要走在大街上。”而初来乍到的巴西教练济科直言,夏天的多哈是个火炉,早上9点训练时气温已高达近40度,“世界杯不只是比赛,难道给训练场也安装空调吗?”

令济科烦恼的不仅仅是高温。设施一流的球场内,观看联赛的人数只有几十人。恒大客战莱赫维亚,体育场内回荡着2000多中国球迷的助威声,相比零散的本地球迷,那里俨然成为中国的主场。

“绝对不差钱”,济科评论,“差的是一支出色的球队。”与申办和筹备世界杯显示出的巨大热情相悖,以雇佣军为主的卡塔尔联赛水平日渐下滑,巴西世界杯未能出线。当地人似乎更喜欢坐在家中观看半岛体育台转播的欧洲联赛。

财大气粗的半岛体育台在国际比赛日从世界各地邀请退役球星,充当比赛评论嘉宾。11月20日的英德大战,直播间里坐着前英格兰(微博)射手、BBC评论员阿兰-希勒。另一间演播室里,埃及天才前锋米多评论瑞典和葡萄牙生死之战。

2022年,无论东道主实力如何,都将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或许当地人对主队的表现并不在意。世界杯更似半岛上的小国迈向国际大舞台的长梯,向世界宣告:中东不只有纸醉金迷的迪拜和阿布扎比。

与秘书长和媒介总监的采访被一再的推迟、取消,从《卫报》关于“虐待劳工致死”的报告,到国际人权组织对卡塔尔劳工现状的调查,再到陷入欠薪纠纷、被禁止离境的法国球员,Q22组委会迎来送往,先是应付国际人权组织的声讨,然后与国际球员联合会代表协商,最终让法国人顺利回国。

“We are learning.”——纳瑟尔总监在记者招待会上常说的话。一个名为“劳工福利标准”的法案即将在年底颁布,在发给记者的的声明中,Q22组委会强调所有的世界杯项目承包商将按照这个标准签订合同,而且他们会严格监督法案的执行。

菲尔-保相信卡塔尔的劳工制度必将在接下来的9年内有所变革。他将有关此次多哈之行的ESPN专栏题目定为——“Give Qatar a Chance to Shine”。ESPN的编辑在文章中加入了卡塔尔人“出资邀请”的字眼,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批评、谩骂甚至侮辱性的评论让ESPN最终撤了稿子。

实际上,从新闻的角度看,那是一篇客观公正的专栏。世界杯本来就是一场人类的狂欢,无关国籍和肤色,无关体制和传统。足球的魅力在于充满悬念,而卡塔尔世界杯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神秘的世界杯,就像多哈,那幅画卷只有到9年后才能慢慢展开,接受世人的鉴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xinha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