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先锋报:CBA体测无罪

球员们都说不合理,教练们都说不过分;球迷们都说没意义,媒体反倒不乏赞同的声音。你可曾想到,体测会让CBA如此富于割裂感?

这原本是个一年前就该发酵的话题,可伦敦奥运会的惨败,显然不及中国男篮折戟马尼拉亚锦赛更有震撼力。到今天,所有人隐约间要把中国篮球捶成破鼓之时,批判变成了最简单、最直接的风向。宏观论,与昔日中国足球之体测异曲同工,就极容易引发民意的不认同。微观论,CBA体测在项目设置、考评规则上的细节拿捏,也会让作为主体的球员们颇为难受。于是,支持者的声音,纵然发出来,竟然也是相形见绌。

越这样,其实越应该明确:CBA体测,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但谁也没有理由去否认,那不是扭转中国篮球的一种办法。

理论上,这种颇具行政化色彩的措施,当然会让极力奔向市场化的CBA联赛憋闷,因为真正的职业状态下,球员们的投篮技术与身体素质,根本不需要俱乐部甚至联赛管理者去督促,篮协这样的“多此一举”,乍看不仅是浪费了所有球队和球员几天时间,恐怕会让他们之前一两个月都不得安宁。可反过来琢磨,若是CBA球员的技术、身体训练早就有条不紊,谁还会在乎多这么一次测试?

我们总是习以为常地唠叨,CBA被笼罩在行政化的遮盖下;我们实在不该忘记,CBA有时候也有滋有味地咂摸着这样的“不职业”。最简单的道理便是,球员们若不能在这些基本素质上达标,以职业化联赛的要求,他们便会自动成为被淘汰者,可恰恰是现有的机制下,他们并没有这样的压力———因为CBA努力了十几年,某种程度上依然享用着行政化制约下的“封闭性”。

并不是要对球员口诛笔伐,可也千万不该回避,在CBA联赛由专业体制蜕变至真正的职业联赛之前,太多的东西仅靠自觉,是无论如何达不到效果的。换一种冲击力更加强烈的设想:你可以认定现有的体测科目不科学、无意义,难道你也可以认定国内球员的专项技术、素质指标比二三十年全面进化?你可以说体测“补考”关门进行有猫腻,可一旦摸索出更加科学的考核方法、还有不少球员难以通过,你能不能接受相当一部分球员无缘联赛?

归根结底,其实只相当于给CBA球员一句棒喝的体测,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当然,一切理想的话,它原本属于多余。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标签: CBA体测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anqiao]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