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特评:“了不起”的全运会

腾讯特评:了不起的“全运会”

全运会的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撰文 张子儋

“于是我们奋力前进,却如同逆水行舟,注定要不停地退回过去。”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墓志铭。或许,也是全运会最好的注脚,花费大量的钱财、人力,全情投入要诠释全民健身、公平竞赛、更高更快更强的含义,人们却轻易看到了反面。

全运会最精确的定义应该是“全国体育工业交流竞赛大会”。四年一度,各省展示自己生产线上流出的产品,富余的产品可以卖给稀缺的省市。央视的新闻里说,人才富余广东队送了一支水球队给辽宁,上海水球队也赠与宁夏一支队,结果半决赛两两相遇,一池子的粤语和上海话,对手之间,亲密无间。

就像苗立杰(微博)遇上八一,只能打半场;江苏女篮队里的张晓妮、陈丽莎恰恰来自八一,结果决赛应付了事。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运动员交流政策原本就是为了各省市富余人才能有表现机会而制定。这些制定者不是圣人,就是商人,前者高喊道德要高尚,后者要利益最大化,如能结合二者那叫政客。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有人觉得全运会是给那些冷门项目运动员一次机会,一枚金牌意味着退役后就业,意味着有瓦遮头,意味着四年一次的大收入。连刘翔( 微博 官网 博客)当年也需要用第一枚全运会金牌,去偿还家人高额的医疗债务。若是没有全运会,很多冷门项目只能在无人关注中消亡,从而影响奥运会的金牌。

但换一个角度看一下这问题。比如东道主辽宁有928名运动员参赛,截止到12日午夜,他们有53枚金牌,夺金率只有5.7%,这还不算有些人是拿了多块金牌。这又如何能解决大部分冷门运动员的生存问题呢?

这是体育残酷的一面,大量的基础运动员才能堆出一个冠军,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用最残酷的竞争方式,来达到所谓的善意,带来的是人性的扭曲。

所以为什么花泳蒋氏姐妹花要流泪控诉。外行半懂不懂,而内行人应该早就心知肚明,她们也许不是第一次见识。但这是全运会啊!这重要性关系到她们的未来,怎能不流泪?2005年,“艺术体操女皇”钟玲就在南京流泪控诉过同样的事情,完美表现只有铜牌之后,留下一句“全运会艺术体操的冠军是内定的!”然后黯然退役。

在指责北京女子橄榄球队罢赛的同时,何不想想她们因何而扭曲至此?围成一圈,任由对手进球的画面被国家电视台直播出去,她们这是在祈祷,还是在默哀?

此间残酷,犹如你走进一片闹饥荒的人群,扔出一片面包,大喊:“谁赢了,谁能吃!”如此,你能解释为面包不够不得已,已经是在做善事了么?

也有人说,不能光看这些负面,全运会有许多感人的瞬间,许多励志的人物。但这如同上来一盘烧鹅,上面洒落几只苍蝇,令人痛心。荒诞的是,这个盘子难以形容的大,以至于每个人只能吃到眼前小小的一块,赞叹美味的同时嘲笑那些吃到苍蝇的人。

全民健身几乎是每一届全运会都喊出的口号,对此最好的注释就是那些空荡荡赛场的画面。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就研究过“奥运抽水机现象”。庞大而全球瞩目的盛会,会在抽掉很多本应在其他同类领域的资源,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美国各个职业联赛的赞助收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理而言,四年一度的竞技大赛,让各省市体育部门都陷入备战的状态,同样应该投入到社会体育领域的资源就会被抽走。轻易就可以查到报道,很多省市运动员的培养、引进和交易,都是在2009年全运会结束之后,就已经开始。这显然和全民健身是背道而驰的。

小说里盖茨比在欢歌纵饮中,依然保持着对爱的笃信,挥金如土的醉眼朦胧之后,却凝望对岸的窗灯。因为相信爱而身陨,经历者是求仁得仁。旁观者如尼克,却悟出了世道冷漠而厌世。

对金牌之爱的本质,源于对体育的热爱,本应是唤醒大众投入的激情。若是演这么一出浮世绘,让人把金牌都看透,诸位也就冷了心去了。

>>>点击进入全运会专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vikkyd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