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标识见证体坛巨变 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致敬

[导读]六十多年来,中国体育伴随新中国前进的脚步阔步前行,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体育标识作为时代的缩影、文明的标志记录下我们前行的每一步。回望历史,这是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致敬。

文/本刊记者 吕蒙

今年是我国建国64周年,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已过去整整5年。在这六十几年中,我国体育事业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壮大,这其间既经历过痛苦的挫折,也享受过飞速发展的繁荣。体育的内涵不断拓宽与发展,不仅仅是赛场上激烈的争夺,不仅仅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和超越,更延伸到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过程中,体育标识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标识设计的变化也反映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回望历史,既是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致敬,也是对我国体育未来的展望。

在探索中复苏:1949年—1966年

1949年以前,民弱国穷的中国,被发达国家讥讽为“东亚病夫”,中华民族为摘掉这顶帽子,前赴后继奋斗了半个多世纪。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1952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从此,体育事业被当作国家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走进北京体育馆路的国家体育总局大楼,这十二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它仍然是几代体育人始终追求的最朴实最基础的理念。

1953年,筹建中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体育院校——中央体育学院正式开学,即今天的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0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并彰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功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教师、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等优秀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段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在探索中前行。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参赛运动员1万多人,共设36个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有7人4次打破4项世界纪录。第一届全运会的标识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麦穗和夸张的红1字组成,一切都像照耀在朝阳下生机勃勃,麦穗代表建国10年的丰硕成果,而似乎要冲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头”,象征着当时国人热火朝天建设新中国的激情。从标识的设计可以看出,人们对国家建设和体育事业满怀信心和热情。尽管因受到国际不公待遇,1958年中国奥委会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但是,在当时西方国家对亚非新兴国家的敌视和封锁背景下,成功召开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对全国上下都是一种鼓舞。

在曲折中前行:1966年—1977年

1966年,一场浩劫——“文革”开始,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造反风潮中,体育系统内的领导干部也难逃被冲击和批斗的命运。1966年7月开始,国内各省、地、市级体委都停止了正常的工作,体育系统陷入瘫痪状态。在扭曲的政治环境下,正常的体育事业无法开展,竞技体育被扣上“锦标主义”的帽子,运动队停止训练,群众体育几乎消失。从1967年初到1969年两年多的时间里,体育比赛在中国几乎绝迹。

在国内外严峻的政治背景下,“乒乓外交”的成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1971年,在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获得了四项冠军,这是文革后我国体育代表队首次参加国际性比赛。随后的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和中日围棋友谊赛等,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复苏起到推动作用。

1973年11月16日,亚洲运动会联合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权利和地位,1974年9月,中国在伊朗德黑兰首次参加了亚运会,获33金、64银、27铜,列奖牌榜第三位,开创了中国正式参加亚运会比赛的历史。

1975年9月12日,第三届全运会,也是十年动乱期间唯一一次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召开,共有7302名运动员参加了23个项目的比赛。在三运会会徽的设计上,背景从前两届沿用的金色跑道变成了圆形的体育场,表达了当时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安定团结的愿望;圆形的体育场上依然飘扬着一面红旗,则表示继续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浓厚的政治色彩仍然体现在这枚会徽的设计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1978年—90年代初

1978年,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体育事业也得以全面复苏。1979年的名古屋协议,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标志着我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这也为80年代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1980年,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我国派出男女共28名运动员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如果说1980年的冬奥会是向世界宣告“我们回来了”,那么1984年的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 许海峰一鸣惊人、中国代表团共夺得该届奥运会15枚金牌则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体育的巨大潜力。

这段时期最具标志性的体育大事当属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这是我国首次承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型赛事。显而易见的是,从北京亚运会开始,我国体育标识的设计真正回归到文化和审美的维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始现淡化,让体育返璞归真。北京亚运会的会徽设计,承袭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以雄伟的长城组成“A”字。长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A”是英文Asia的缩写,二者结合,代表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将成为联合亚洲各国人民的纽带,表达了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接纳来自亚洲各国人民的广阔胸怀,中国人张开臂膀,迎接来自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朋友。

总体来说,在经历十年动荡后,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此前闭关锁国的痼疾,使中国体育进入调整与恢复的阶段,并以重返国际舞台为契机,增加国际交流,不只在竞技场上展现自己,也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全方位地参与国际体育事务,不再以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划分亲疏关系,而是以体育精神团结世界各国人民。1990年,年过八旬的邓小平同志来到为北京亚运会新建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考察。邓小平问起:“中国办奥运会的决心下了没有?为什么不敢干这件事呢?建设了这样的体育设施,如果不办奥运会,就等于浪费了一半。”正是在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鼓励下,中国开启了申奥之旅。

相信明天会更好:1992年—至今

1992年,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起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中国第一批体育品牌相继问世。1990年, 李宁有限公司在广东三水起步;1991年,安踏体育前身安踏(福建)鞋业有限公司在福建晋江成立。这些民族体育用品企业的标识,其设计理念与国际知名品牌较为类似,均以简洁的图形配以品牌名称作为企业Logo,这样的设计其后形成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设计标识的不成文传统。

从两次申奥的艰辛历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世华章;从“新北京,新奥运”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唱响世界五洲四海;从“中国结”串联起中国的大街小巷,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高悬于天坛祈年殿之巅,我国体育标识的设计越来越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用清晰简洁的元素充分表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这种文化不再是过去我们标榜的政治文化,而是一种源自古老文明的传统智慧,一种历经千年深刻沉淀厚积薄发的精神源泉,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情感。这种情感不是内向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接纳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体育慢慢崛起,仍然保持着一颗开放友好的心态与全世界各国体育人团结合作,为人类朝向“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理想共同努力。

北京奥运会带动起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高潮,从2009年起,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由一位普通的美术设计爱好者设计的全民健身日标识,以两个“8”作为主体,巧妙组合出两个迎着朝阳、昂扬向上、充满朝气、极富动感的健身男女图形,不仅具有直观垂范的效果,更传递出了全民健身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的健身理念。

从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标识,到国内多种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的标识,我们由设计上的转变可以感受到,体育文化正在从“国家体育”向“民生体育”转变,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才是奖牌榜上的数字背后所体现的终极意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专题: 体育LOGO评选

标签: 体育logo评选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