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128天,郎平让女排“满血复活”

[导读]中国女排夺得本次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的亚军,创造了6年来总决赛的最好成绩。19胜1负的郎家军,至少在这4个月产生了明显的改观,那么,郎平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女排是否已经真的“脱胎换骨”了…

强调阅读,不再成为比赛的机器

【深度】128天,郎平让女排“满血复活”

在大奖赛期间,郎平在提到球队不足时,反复提到了一个词语“阅读”比赛。

郎平上任之后的中国女排,最直观的一个感觉是,能上场打球的人变多了,过去往往靠7名主力球员打天下,如今12个人都能上阵抗敌。从人员变化来看,球队中真正的新人只有朱婷、刘聪聪(微博) 和陈展,但在郎平的调配下,12人却能产生N种排列组合。总决赛五场比赛,郎平基本场场首发不同,每场比赛还能有好几次变阵。张娴曾骄傲地表示:“如今让我们谁上都能打。”

央视排球评论员洪钢(微博)表示:“郎导每球必出声,这也是其他教练所没有做到的,这无形中也把她自己的大脑‘移植’给场上每个球员,让每位上场队员都多少‘装备’了郎导那样清醒的头脑。郎导自己是一个顶尖运动员出身,她的思维和阅读比赛的能力是一般人不具备的,通过这种非常规的指挥,郎导能把自己阅读比赛的经验传授给现在的球员。”

在5月份的宁波精英赛,郎平带着队员们一起观看对手比赛时,所有球员都有了以往不同的改变。队员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一个小本子,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记录着场上情况。

阅读比赛的能力,就是教会球员去思考,去观察对手,最大的训练并非苦练,而是用心思考。这也许是郎平的秘诀之一。

而郎平人性化的管理,比如对于球员身体、伤病的关注和保护,以及在队里掀起学英文的热潮等,也让队员不再成为比赛的机器。

总决赛最后一场对阵巴西,朱婷、惠若琪、徐云丽(微博)、张娴等多名主力被雪藏,外界对此也颇有质疑,认为郎平是在主动“求败”,实际上,由于前一天对日本拼得太凶,多人产生伤病隐患,而亚锦赛又即将开打(9月13日),面对巴西郎平的确有所“战略考虑”。对此,洪钢解读道:“新一届女排的另一大变化是,打球的人多了。在郎平手上,似乎怎样排兵布阵都有道理,高有高的打法,矮有矮的套路。这是郎平在半年时间里充分展现了她对排球运动的理解力,有没有米,都照样做出一桌好饭。到了极端之处,说得刻薄一点,最后一场大奖赛,惨败巴西,都能让郎导导演成‘雪藏朱婷是妙招’的好戏,0-3的输球都能让媒体、专家吹出花儿来,这就是郎平的实力,不服不行。”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dafenghou]

热门搜索: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