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不易! 孩子家长陪读人生多条选择道路

[导读]在棋上达到很高水准的学棋少年在人生领悟上并不亚于在学业上的出类拔萃者,下棋本来就是一个活跃、深邃的思维过程,在棋盘之外,学棋少年对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领悟接受能力超出常人。

学棋少年在京学弈,他们的父母也因此成为“陪读父亲”、“陪读妈妈”,他们来京时间有长有短,短的如冲段少年黄静远和曾志豪的父亲,不到半年时间,年头稍长的如赵晨宇妈妈、谢尔豪爸爸,已有三四年,而陪读六七年以上的父母大有人在。

陪读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舍弃工作、减少收入、陌生环境以及巨大压力是越来越多陪读家庭面临的问题。陪读的经济代价可以计算出来,以冲段少年为例,每月的训练费大约2500元,房租2500元,伙食费2000元,不少棋手还单独找职业高手上小课,按照一周一次计算,即使老师也是在道场训练的职业棋手,每月也需要大约3000元,除此之外还有每年外出比赛的费用,一年15万元的开销对大多数家庭而言,绝不轻松。

即使再困难,陪读父母仍然前赴后继,十来岁的孩子独自留在北京,生活方面固然让家长不放心,但陪读更重要的一点,是起到督促孩子学棋的作用。从近几年来看,陪读确实有效果,更易出成绩,国家少年队几位棋手几乎都有家长陪读。当然,陪读对于家长和家庭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牺牲,是否值得,或者是否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都难以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就是不折不扣的现实。

日复一日的训练、下棋,完全沉浸在围棋世界中,对成年人而言也许难以想象,但谢尔豪等小棋手们却处之泰然,“我从不觉得下棋枯燥,更不觉得累,也没听到有人说不想下棋的。”谢尔豪的爸爸谢智勇总结,儿子一年之中完全不摸棋的时间大约只有十天,其余时间不是在训练就是比赛。谢智勇回忆这几年间,谢尔豪偶尔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那时就将原本三四盘网棋减少到一两盘,仅此而已。但是相比亲朋好友家的同龄人,谢尔豪父亲、赵晨宇母亲都异口同声:“还是上学更辛苦。”

家长们并不盲目,关系到子女前途的大事绝不可能凭一时冲动而决定,他们深知“做好每一行都不会轻松”之理。

任何行业,无不要经过淬火磨练期,读书如此,学棋亦不例外。棋道艰深幽玄,没有极佳天赋,外加后天勤奋努力,断无成就为一流高手的可能。有些学棋孩子为了冲段放弃学业,连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未能完成,这也是颇受人诟病之处。

学棋孩子家长并非不自知,要么联系道场附近的学校就近上学,要么自己教孩子文化课。葛玉宏道场与左安门中学联手,道场孩子上左安门中学就读,一边学棋一边读书。有学可上,也上升为道场竞争的一大软实力。学棋少年资质聪明,领悟力极强,他们读书事半功倍,像李钦诚初段在就读的西城区一所中学中成绩排名前几位,而他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不及普通孩子的一半。

当今中小学校教育,在有限的知识上进行无限的比拼,花费200%、300%的时间与精力博的是5%的成绩,那些学校孩子的付出以及承受的压力何曾逊于学棋孩子半点?相比之下,学棋孩子尚能学到一技之长和一个一生的健康爱好,而众多学校孩子又怎能说,他们在唯升学率为大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十几年的付出更具价值、更有意义?一个普通大学生与一个业余围棋高手,到底哪一个生存能力更强,更具发展空间?与其花费同样的时间,也许还不如换一种成长方式,围棋道场让孩子有更多的人生体验,比学校经历到的学到的更多,最重要的,围棋是他们的兴趣和快乐所在。“兴趣即选择”,这在当今孩子当中,又有几人能做到?

殊途同归,在棋上能达到很高水准的学棋少年在人生领悟上并不亚于在学业上的出类拔萃者,下棋本来就是一个活跃、深邃的思维过程,在棋盘之外,学棋少年对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的领悟接受能力超出常人,这从 常昊、罗洗河(微博)谢赫 李喆等学识丰富的棋手身上即可窥一斑。

而且,学棋与学业之间也并无鸿沟。近年来,不少棋手因为迟迟不出成绩而选择退出,或是上大学,或去做教练。2012年25名新初段中,汪希如、宋子睿等5人其实已经回家读了几年书,然后从校园重回赛场,却成功定段,以往的定段赛中也有先例,但像2012年如此高的比例确实罕见。这也与2012年起中国棋院将定段年龄由18岁放宽至25岁、定段名额由20人扩充至25人关系密切。

定段年龄提高至25岁的决策将从结构性上改变新初段的构成,对冲段少年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人数增加、年龄放宽,定段门槛确实在逐步降低,对于这样的改革也是见仁见智。聂卫平在微博上公开表态:“职业门槛大幅度降低,从长远角度看待这个事情,今后还会紧缩,这么宽松会令人数膨胀以致难以承受,因而有意成为职业棋手的要抓紧。”每年25个新初段,十年就是250人,他们能否有足够的比赛资源,市场能否消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棋手,都要打一个问号。

但定段成功并不等于一定走职业棋手这条路,这些年不少拥有职业段位的棋手改行,或上大学或当围棋培训教师,一线棋手人数依据自然规律维持在60人左右,因而老聂可能多虑了。最重要的是,学棋孩子们多了人生道路的选择,他们不必急着18岁前放弃学业去冲段,完全可以做到从容兼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shash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