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琦:中国篮球不未雨绸缪 没机会亡羊补牢

人总是容易得陇望蜀的,人更是容易热极必冷的,弄回来个亚军的国奥男篮,这回就是让人“哭不得、笑不得”的最新版本。

男篮东亚锦标赛真不算什么拎得上串的比赛,这也就是为什么8年来篮管中心总是派出“国家二队”出战的勇气所在。当然,这绝不是戏谑或者讽刺的语气,以中国篮球在亚洲的地位也好,以中国男篮历来的建队思路也好,用年轻的“预备队”出战这等级别的角逐,其实就跟每年夏天里、那些欧洲球队派“预备队”来跟正牌中国队较量一样,图的就是一举两得。换种说法,成绩没那么重要,表现更重要。

可惜,可叹,之前的屡次实验,中国篮球好像从没如意过,输韩国队、败日本队,重点是每次得到的评价都接近“不该如此”。到这次,半决赛赢了日本队,所有人颇有长出一口气的快感,进而还会联想到“一鼓作气夺冠军”,尽管中国篮球未必那么需要这个冠军。可惜,可叹,眼看即将一举两得,最终似乎又落个两手空空。

千万别忘记,这可是倾尽精英的中国国奥男篮,囤着王哲林、李慕豪和郭艾伦(微博)三位公认的未来中国男篮支柱,他们身边至少还有两三位将是未来的国手。千万别忘记,对手韩国队只是一支临时组建的青年军,阵中只有四名打过职业联赛的球员。胜负且不谈,论牌面,这起码该是一场中国队从容应付的比赛。结果?差不多有三节时间,能看到的只是韩国队越战越从容,而我们的国奥队才是苦苦追赶的那一个。

这种尴尬并非大炮轰蚊子,因为韩国队名义上选的多是大学和军队球员,那不过是他们的人才体系路径所至,那个比赛中有过一次漂亮突破王哲林的金钟奎,去年亚青赛就跟“大王”掰过手腕。某种意义上,韩国人派来的也相当于国奥队。说白了,这才是更让人沮丧的事情,以往国奥队输给日韩,对手至少是准国家队,这次大家却是不约而同地拿未来做赌码,结论可不就是“我们眼看输在起跑线上”?

暴露的问题,着实没什么新鲜的,韩国球员就是比我们的速度快,韩国队的传、切、投的节奏感就是比我们好,韩国队的战术执行力就是比我们强。想想都有趣,至少最近十年来,谁都敢点评“韩国球员一代不如一代”,谁又都盯着中国篮球拥抱着越来越多的外教、外援,可真把两支球队、两拨人照镜子般摆那儿,原先的凹凸长短现在还是凹凸长短,好像也就顺理成章地能得出某个结论——中国球员是否“一代不如一代”尚需再做考评,可至少也没什么进步。

这么判断,自然是很打击信心的。中国篮球陷入了低潮不假,可恰恰就是这支国奥队,是被视作了扭转势头甚至有所建树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篮球的一个现象,是搞不搞职业联赛都不影响,人才通常习惯了一拨一拨冒出来,王哲林、李慕豪、郭艾伦乃至翟晓川(微博)、丁彦雨航们,便凑成了乍看品质甚高、种类丰富的“一拨”。若用历史做参照,这批年轻人日后自然有机会闯荡出一番动静来,但依着篮球这项运动的发展潮流,他们怕是先要将被韩国人映衬出来的这些窟窿,一个个用心地补上,因为“韩流”虽然远称不上世界先进,但他们的基本理念却与欧洲篮球有不谋而合之处,而中国球员习惯了接受美式训练理念,习惯了配合NBA(微博)级别外援打球,莫说是头脑渐渐定格,连场上的技术动作运用都渐渐定格,哪还有资本去追求“中国特色”?或者,这种脱节干脆就正在成为“中国特色”。

也确实为难,为难在中国篮球可以再提“快准灵”的口号,又难奈时不时冒出几个很难撩拨人们希望的大个子来。于是,学习欧洲还是学习美国,足以让中国篮球左顾右盼没主意;强化“内线为核”还是注重“速度第一”,又会让中国篮球瞻前顾后没主意。最典型的,这支国奥队打韩国,当“双塔”王哲林、李慕豪都在场上时,中国队的战术竟然是两人全部提到高位做掩护!

计较这么多,终究是因为,这些球员还算年轻,中国篮球还能做些未雨绸缪的事情。如果再不未雨绸缪,将来连亡羊补牢的机会都不会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