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羽球改制:挑战制远比"鹰眼"更重要

[导读]羽联推出的新技术跟网球16个机位以及直线分析图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羽毛球受场地、风向、甚至是球本身的型号等问题局限,根本无法满足网球“鹰眼”技术的水平。

腾讯体育5月8日北京讯(记者张楠(微博))日前,关于世界羽联(微博)启用类似“鹰眼”技术以及挑战制的新闻颇受关注,很多新闻则把着眼点放在了“鹰眼”技术的革新上。而作为羽毛球的从业者,新制度的启用却远比所谓的“鹰眼”技术更加重要。我国国际级裁判郑三粮就分析,挑战制的启用对于裁判的判罚准确度有更重要的帮助作用。

日前,世界羽联公布在今年的印尼公开赛上,将会正式启用运动员挑战制,每场比赛如果运动员对于某一个界外球判罚有争议,可以向主裁提出两次挑战,而现场将会通过慢镜头的回放让裁判重新作出判断。如果主裁改判,这一次挑战将表示生效,球员依然还有两次挑战机会。反之如果挑战失败,也算作自动丧失一次机会。

而大部分媒体对于这一新闻的报道都放在了启用“鹰眼”技术上,包括央视《新闻联播》都把新技术的启用当作羽毛球项目发展的重大变革来宣传。但从世界羽联原新闻中并没有出现“鹰眼”这一专属名词,而且羽联特别强调新技术并不是一个“可以物理判断球是否在界内还是界外”的技术,而只是慢镜头回放。在世界羽联去年年底举行的超级系列赛总决赛上,这种慢镜头回放技术就已经开始试用,它跟以往慢镜头回放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每一个边线增设了一个小机位,随时捕捉球落地一瞬间的画面。而现场转播大屏幕会根据场上的局面,对这一画面进行回放。但这一技术跟网球16个机位以及直线分析图是有本质区别的,而且羽毛球受场地、风向、甚至是球本身的型号等问题局限,根本无法满足网球“鹰眼”技术的水平。这也是世界羽联至今没有把这个技术称为“鹰眼”的原因。

而我国国际级裁判郑三粮在谈到世界羽联这一变革时也表示,这技术并不是这次变化的重点,而重点在于运动员有权为自己申诉。她表示在羽毛球比赛的判罚中,确实存在肉眼判罚的漏洞,而这个慢镜头回放也的确有助于裁判做出判罚,但并非是100%准确的,但至少弥补了肉眼判罚的漏洞。而增加了运动员挑战制,也就是给运动员一个自我申诉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运动员和裁判都是公平的,也更加有助于督促裁判水平的提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