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校注重青少年体教结合 造后备人才基地

腾讯体育讯 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走基层-青少年体育宣传采访活动”媒体一行来到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相关领导和学校负责人介绍了体教结合状况,媒体随后参观了南京市第三中学、游府西街小学和南京体育运动学校。以下为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情况介绍: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南京市业余训练的重要基地,成立于1986年,1989增设初中部。学校占地4.7万平方米,其中训练场馆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开设田径、游泳、击剑、举重、柔道、乒乓球六个训练项目。建有标准训练场馆及身体素质训练房。教学、训练、生活设施齐全。学校教职员工108人,其中专职教练员2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0人,高级职称10人;专任教师3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8人,高级职称10人。学校设置运动训练专业,2006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

建校以来,学校在训练比赛、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曾被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3次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田径中长跑和男子直道栏项目分别被授予“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创建了田径、游泳、击剑三个“江苏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基地”。此外,还被评为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嘉奖。

学校积极贯彻执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培养了以栾菊杰、王海滨、赵友凤、陈艳、张鹏辉、刘媛、姜静、张恒运、张恒华为代表的一批杰出运动员,近几年来又涌现出许安琪、施云、孙雅薇(微博)、江帆(微博)、魏小杰等体育新秀。本周期内向上一级训练单位输送78人,近30余人考入体育高等院校,为国家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方向

学校遵循“体教结合、读训并重”的方针,把“以教育为基础,以训练为中心,全方位育人,培养新时期的优秀体育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我们的办学方向是:以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专业建设上力争突破性进展;在重点运动项目建设上做大做强,保持优势;在弱势项目建设上合理调整,积极振兴;积极提高办学的综合竞争力,争创成为全国一流的体育运动学校。

在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教练员队伍是我校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管理上学校严格按照《南京市体育局教练员管理办法》执行,规范对教练员的管理、考核和聘任工作,坚决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提高教练员思想素质和训练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二)抓好运动员队伍的管理

运动队伍管理实行教练员管理责任制,在抓好训练的同时,全面做好运动员的训练考核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依靠学生科和班主任的作用,坚持体教结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运动员的管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网点建设,构建完整的运动员培养梯队

网点建设颇有成效,各项目都有选材招生“训练基地”。逐步形成了选材、训练、比赛、输送的一条龙机制,07年学校还开办了南京市第一所体育特色幼儿园,融入体育教育,选拔体育苗子。如今,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育机制,实现体育强市的目标,学校已向市教育局申请开设小学部,以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中专一体化完整的运动员培养梯队。

(四)落实新精神,制定新措施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2011年,江苏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这一文件,下发了《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62号),把国务院对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政策进行了细化落实。南京市高度重视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这两个相关文件,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市体育局多次就此事专题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并会同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起草拟了南京市的落实措施和细则。2012年5月,南京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教体结合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南京市在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上得到了实质性推动。

为贯彻国务院、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师考核制度”、“公开课制度”、“班主任下运动场制度”、“补课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在各项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及质量。学校还积极与教育局部门联系,将教师培训纳入教育系统的管理之中。初中各学科的教研活动纳入普教系列,中专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纳入职教系列。

为了运动员升学和就业的需要,拟定了中专部新的课程设置标准。突出专业特点,面向就业,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学生良好公民素质。此外,学校还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软、硬件建设,对教学设施、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出新。新增教学设施、设备,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目前,学校在增办了清凉山办学点(初中)的基础上,正力争在公园路中学增设小学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