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为奥运争光 羽超很难推进职业化改革

羽超名为职业联赛,实际上还是传统专业队模式,核心目的仍是“奥运争光计划”。在这一大背景下,羽超很难推进职业化改革。

一个真正职业化的联赛至少应包含几个要素:独立的运营模式,有效的电视转播,赞助商的良好回报,相对固定的比赛和球迷群体等。放眼国内职业联赛,中超CBA正向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方向改革,而新赛季的乒超联赛,也在球员归属权、赛制、转会和薪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相比之下,3岁的羽超还只是个学步的孩童。

以球员归属权为例,新赛季乒超在步入第12个年头后进行了锐意的职业改革,抛弃了此前沿袭多年的摘牌制度,运动员改为同俱乐部签约,形成长期稳定的劳资关系,国家队没有随意征调运动员的权力。

反观羽超,目前顶级运动员仍属国家队管辖,并非俱乐部所有,都留着力去争夺锦标,征战羽超不及“为国争光”,也不比参加全运会报答旧恩;功成名就的老队员已不需要在羽超中证明自己,这些都让联赛时常出现高手不尽全力的怪现象,而成熟的职业联赛中,这种现象十分罕见。

“一开始我们的期望还是不要太高,”乒羽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羽超的改革要适应羽毛球的大环境。这位负责人举例说,世界羽联(微博)每赛季有12站超级赛,加上奥运会、世锦赛、苏迪曼杯、汤尤杯、亚运会和全运会,以“奥运争光”为核心任务的羽超要为这些赛事让路,因此每年的比赛时间很难固定。在改革过程中,诸如此类的阻碍还有许多。

在职业体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联赛对一个项目的助推作用愈发明显。正如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微博 博客)所说,在新的奥运周期中,中国羽毛球除了自身保持好的成绩之外,还肩负着推广羽毛球运动的重担,而羽超无疑是最好的“助推器”。

通过羽超不但能让更多球迷看到高水平羽毛球赛事,还能为选手,特别是年轻选手提供比赛锻炼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收入。锻炼“后备军”,不正是备战奥运的题中之意吗?

在羽超的带动下,地方队也不再是4年等一个全运会的状态,这也让一些“半死不活”的球队有空间进行商业运作,从而有了转机,即使困难也会坚持办下去,这对于推广羽毛球也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