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悲剧值得反思 但跑步不应成为问题

最近,各地出现了数例长跑猝死事件。悲剧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加以反思,关键是要科学看待体育运动。

近年来,一些学校纷纷取消了长跑项目,或将长跑距离缩短。需要指出的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中长跑测试,是大学生理应完成的体育考试科目。事实上,现在有些学生采取非躲则拖的战术,实在不行请人代劳作弊完成,一些学校也听之任之。而自2007年起,教育部就在部分省市试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要求各所学校每年至少对全体学生作一次测试,并将结果上报。从5年汇总情况看,“整个上报率约保持50%”。

当今校园,宅一族、晚睡族、肥胖族为数众多,而这类人恰恰是运动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所谓疾病,绝大多数是生活方式病。大学生体质羸弱的现状,折射出的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在大学校园,头戴耳机玩游戏的、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通宵夜聊的学子不在少数。唯独锻炼身体,却成了某些大学生作息安排中可有可无的选项。问题牵涉到各个方面,简单地取消长跑是不负责任的。

需要强调的是,体育锻炼被长期忽视的情况必须扭转。今年9月份公布的有关调研数据显示:近20年,中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与1985年相比,2010年中国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很多学生过重过瘦,近视率接近90%。此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总体超编100多万人,但其中体育老师缺编30万人。对此,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借鉴发达国家鼓励国民加强体育锻炼的立法措施,上下齐抓共管,在社会上形成重视锻炼的氛围。同时,也有必要通过我国竞技体育举世瞩目的成就,带动普及全民体育,以真正实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目标。

需要加强的还有体育卫生知识的普及。根据运动生理学专家的解释,长跑时发生猝死,大都是由于突然增大运动负荷,身体功能跟不上运动量的增加,导致心脏缺血或产生严重的供氧不足,诱发各种心肌疾病所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强度太大或密集的运动会让人的免疫力下降。他们对一些年龄在19岁至29岁之间,平常不运动的人分组测试,分别进行每周3次或5次持续4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持续12周。结果发现前者免疫细胞数量不减,后者却减少33%。现在,许多大学生对体育卫生知识非常缺乏,特别是在对运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显得失措。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加强普及体育卫生知识,已是刻不容缓。

需要注意的是,在运动突发事件处理上要避免简单失当。如果出现悲剧后不是从根本上找问题、析原因,而是采取取消体育项目的方法来推卸责任,就是因噎废食的做法,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否可以从深层次中找出对策,比如从提倡改善学生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卫生知识、加强意外防范辅导培训等方面入手,用积极进取来替代消极抛弃。笔者认为,一些学校取消长跑类体育项目的决定是不恰当的,也是草率的行为。任何运动都会有风险,关键是掌控、预防和准备。完全没有意外可能的体育项目是不存在的,当年美国女排主攻手海曼运动后猝死,但排球运动并未因此而取消。甚至历史上第一个跑完马拉松距离的古希腊士兵,也是在报捷后就倒地死去的。但马拉松项目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始终具有别的项目难以企及的魅力。如今,国际马拉松赛也已经成为上海群众体育的风景线,更是全民欢乐的节日性盛事。

总之,科学和实践都证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有各种途径,而体育锻炼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愿我们的青少年怀着梦想,踏着青春快乐健康的脚步奔向小康社会。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热门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相关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热门搜索:

    登录
    同步:

    最热评论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