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汪大昭:若不把教练当教师致贺 中国体育幸甚

2012年09月10日08:26体坛周报[微博]汪大昭我要评论(0)
字号:T|T

教师节年年过,今又教师节。在教师节里向教练们致敬,有点怪,毕竟教师节不是教练节,虽说都沾一个“教”字,但要让二者等同未免过于牵强。

长期以来,体育界的教练队伍中就有实践派和理论派之分,前者多有专业运动员经历,后者则有学历支撑,又称学院派。由于运动项目不同,靠技术和经验的熟练性项目比较容易看到成绩,而靠体能的周期性项目不大容易取得突破。体育行政部门中由教练晋升官员者,多出自球类项目。田径、游泳等项目需要科学训练,也成为学院派教练更多的地方,有些人还当过教师,他们的教学成就不太会被否定,但训练的理念、手段和成绩就未必被看得起。

如此,实践派教练逢到教师节往往不大动情,因为自己做的事情与“教师”二字不大搭界。而学院派教练却很看重“老师”的称谓,过不过节没关系,心中记住自己是一名“教师”就行。

有些低龄项目,如体操、跳水,小孩子早早步入初级训练,成长中最先接触的是教练,而不是教师。更多运动项目中,学生一旦进入专业训练,文化学习就要让步,整个运动生涯中有教练伴随左右,形影不离,教师则只在训练课后运动员有闲暇时才会出现。不少运动员就算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身边的主要伙伴是队友,而不是同学,决定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的是教练,不是教师。

教练与教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职业,只要体育与教育还是实际上的两码事,教育界不将体育作为教育的应有内容来施教,体育界就要面对专业化体制造成的后备人才匮乏、退役运动员难以安置等实际问题,并高喊体教结合。而且,教师节不仅与教练无关,甚至体育教师也难能像数理化教师那样得到学子们的节日祝贺。

中国运动员产生于体育训练,而非产生于教育培养。伦敦幕落,奥运会进入里约周期。可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即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和比赛形式,从根本上说,它是针对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文化教育。

有朝一日,运动员们能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教师致敬,而不是向教练致敬,更不是拿教练当教师来致贺,那才是中国体育幸甚,但不知要待何年月日。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