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孙庆:竞技体育成金牌机器 无奈开始奥运瘦身

2012年07月13日08:31体坛周报[微博]孙庆我要评论(0)
字号:T|T

罗格的奥运会“瘦身”计划要100%的实施还有待时日,但在伦敦,不少体育强国的代表团已经实现了“瘦身”:中美俄三强中,美国代表团中运动员530人,比上届少了63人;俄罗斯代表团中运动员436人,比上届少了31人;“缩水”幅度最大的是上届东道主中国,运动员人数从639人锐减到396人。拥有410名运动员的澳大利亚代表团看似规模不小,但却是巴塞罗那(微博 数据) 奥运会以来最少的一次。

有人猜想,是不是不景气的经济连累了各国参加奥运会的热情和力度?听似有道理,但全无数据支撑。事实上,饱受欧债危机困扰的东道主英国派出了1908年以来的最大奥运代表团,运动员542人。经济形势不佳的近邻兼夙敌法国,运动员从上届323人增加到了350人。危机最严重的希腊,由于严重的债务危机,政府对于希腊代表团几乎不能提供任何财政支持。但即便是需要自筹资金参赛,希腊仍将派出100多名选手参赛。反倒是在欧洲最“不差钱”的德国,却不得不派出两德统一(1990年)之后最小的奥运代表团,原因也简单: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的德国男女足、德国男女手球等集体项目球队,统统落马无缘伦敦,一下给德国奥委会省出了100多人的开销。

涉及到国家荣誉,经济不是主要考虑,天大的危机也暂放一边。反而越是艰难时世,金牌越被看重。在困难年代,本国运动员尤其是偶像级明星在国际赛场争金夺银,让国旗升起,对大多数民众总是具备正能量。对普通民众而言,现实的痛苦,能靠奥运金牌暂时缓解一下;被摧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至少能被鼓舞一下。从政府而言,也需要本国代表团能够有一个好表现,凝聚人心、提振士气。

反倒是被世界视作经济救星的中国,对金牌的重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从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开始,残留脑海的屈辱历史和沉重回忆,让我们曾经那么地渴望国际赛场的金牌,那么地渴望在奥运会金牌榜上提升位次,甚至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奥运战略的唯一主题词就是“金牌”!

经过常年的锤炼,“举国体制”终于把我们的竞技体育打造成一部越来越强大而精密的金牌机器。虽然不乏这样那样的负面新闻,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金牌越来越多了。终于有一天,在北京奥运的51金和广州亚运的199金之后,中国竞技体育的整体竞争力达到空前高度,除了自身利益牵一发动全身的体育主管部门,普通民众、媒体却开始近乎一边倒地说,要淡化金牌,甚至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吞噬资源、影响全民建设、校园体育的“举国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或许,人总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东西。

体育频道推荐——NIKE, Adidas专柜正品5折特卖封顶>>

刘翔邀你玩奥运微信 天天猜赢免费伦敦游!>>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unma]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