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名家专栏 > 正文

马德兴:联赛让位国足天经地义 可事实呢?

2011年12月21日14:46体坛周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国家队与联赛之间的矛盾,无论近邻韩日还是西亚各国,都找到了适合自身情况的解决办法。然而,回到中国足球,问题却依然存在,愈演愈烈。

这么多年来,中国国家队和俱乐部之间的矛盾始终非常突出,以往动辄联赛暂停三四个月的情况也很是常见。回顾职业化改革以来,当我们遇到世界杯预选赛或奥运会预选赛时,常常出现联赛必须为国家队或者国奥队“让路”的现象,联赛被冲得七零八落。过去10多年,中国队先后参加了四次世界杯预选赛和三次奥运会预选赛,除了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获得成功,其他全部以失败而告终……而从今年开始,国家队集中备战世界杯预选赛时,又一律只给10天到两周时间,实行一刀切。

可以说,我们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联赛和国家队之间的矛盾。联赛给国家队让路,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毕竟只有国家队才是一国足球的龙头。然而,我们过去集训的时间实在太长,动辄两三个月,甚至还实施全封闭;如今,我们学习欧美和韩日,国家队或国奥队只给10多天,以联赛为本。似乎对于中国足球的领导者来说,非黑即白。但是,究竟哪种模式才最适合中国足球?迄今为止,我们依然找不出答案。最致命的是,无论哪种方式,我们始终无法取得成功,这也是国家队乃至国奥队近年来战绩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长期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此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将继续存在。中国足协在国字号队伍的建设中,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其实亚洲诸国已经给出了一个方案——增加各种杯赛,填充联赛为国家队让路之后留下的空白。然而在中国,这个方案又遇到了一个全新问题——一旦主力球员被抽调到国家队,各种杯赛都会被各俱乐部和球迷、媒体看成鸡肋,甚至今年刚刚恢复的足协杯,也逃不了这个称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我们对职业足球的理解存在着不小偏差,职业足球本身以竞赛为杠杆,任何比赛都有自己的价值,也是球员锻炼的机会。但我们过分注重成绩,而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只看重联赛、忽略其他赛事的价值观。在这一观念的指挥下,中国俱乐部一年踢球的也就15名左右的队员,一旦出现伤病或其他意外,替补和主力之间的差距异常明显。都说踢球的孩子太少,但有天赋的球员千辛万苦进入职业队之后,却得不到比赛机会,恐怕也是中国足球人才断档的根源。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