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中国足球 > 中超 > 正文

绿城危机折射地产寒冬 中超球队需可持续发展

2011年11月30日14:52深圳晚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渐不景气,本月初浙江绿城房产集团一度陷入了破产传闻,而依靠其“补血”的杭州绿城(微博)足球俱乐部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本月28日,绿城足球成立13年来首次向外界表示转让意愿,昨天绿城总经理卫平进一步给出了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式:一是与有实力、有兴趣的企业合作;二是绿城退出中超只保留青少年足球;三是如果没有企业感兴趣,绿城还是会以一己之力继续走下去。

有意思的是,就在昨晚,绿城官网上更新了一条有关俱乐部27日同巴塞罗那(微博)主席进行了友好会晤的消息。据该消息称,双方就青少年合作、商业比赛、品牌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并相约来年再相会。这个信号和以上的三点都是同一个意思:寒冬来了,但绿城不会完全离开足球。

联想到绿城房产数年前的风风火火和近阶段的一系列窘境,人们自然会将绿城的“落魄”和房地产业的萧条联系在一起。往年房地产的“九银十”变成了如今的“铜九铁十”,绿城足球也在去年爽一把博到亚冠资格后再次陷入平庸。绿城足球的历程,间接成为了中国地产的涨落的一个缩影。

宋卫平投资绿城足球13年,投入接近10个亿,经历了一个由“借力”到“反哺”的过程,也形成了“投资足球——房地产受益——拿更多钱投资足球”的循环。如今房地产业不景气,虽然宋卫平还需要足球来给房产造势营销,可这条理论上的思路渐渐支撑不下去。昨天就有绿城俱乐部工作人员发问:“老板确实还会搞下去,但如果只有很少的钱投入,那我们怎么办?要是像今年深圳一样降级了,谁又来承担这个责任?”

这就涉及到一个足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优秀的足球俱乐部,从球队建设、基地建设到俱乐部梯队建设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如今房地产业的不景气正是给“绿城们”敲了一道警钟:足球俱乐部不应和房地产业成为一根绳子上的两个蚂蚱,扎稳马步,细水长流才是度过寒冬的最佳方式。

事件回放:

如今中超16支球队中的12支球队具有房产背景,随着地产业“金九银十”的正式破灭,中超球队不可避免引发了一场“蝴蝶”效应。11月28日,杭州绿城老板宋卫平13年来首次表示有意转让球队。绿城的兴衰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中国地产的涨落。

推荐微博

换一换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congh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