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综合体育 > 羽毛球 > 正文

林丹与陶菲克拉吊突击技术及战术运用分析

2011年11月01日19:46羽毛球杂志我要评论(0)
字号:T|T

文/Ashely

JAPAN BADMINTON MAGAZINE供图

以下这组技战术中,在林丹(微博 博客)点杀突击后,陶菲克已失去了重心,只能勉强沿边线将球推挑至林丹的左后场区。林丹点杀球落点很深(也称比较垂),而且又靠近边线,陶菲克的回球位置虽然很被动,但由于角度较大,成功地反限制了林丹的连续进攻。

第一拍,林丹正手后场抽杀直线球(过渡性击球,寻找机会);

第二拍,陶菲克反抽对角线球(防守反攻);

第三拍,林丹反手挑抽后场对角线球(寻找机会);

第四拍,陶菲克后场正手起跳突击杀对角线球(后场第一次主动突击进攻);

第五拍,林丹接杀挡直线网前小球(过渡限制);

第六拍,陶菲克前场反场推挑对角线球(前场进攻);

第七拍,林丹正手后场吊直线球(后场过渡性击球);

第八拍,陶菲克正手上网勾对角线球(前场进攻);

第九拍,林丹反手网前被动推挑后场斜线球(被动过渡并寻找机会)。

图1:由于被动防守中,陶菲克将球沿边线推挑至林丹左后场,增加了林丹的击球难度。因此,林丹只能过渡性地将球从正手底线抽杀过去,其目的是不让陶菲克有反攻的机会,显示出双方进攻转防守、防守转进攻的微妙对峙局面。从画面上看,场上击球位置及对抗形势势均力敌。

图2:由于林丹采用过渡性抽杀球回击,因此,回球弧线较平,使陶菲克有机会抓高点将球再次反抽至林丹的对角线反拍位置,并准备随球跟进向前场取位。此时,林丹也以较快速度起动,左腿发力蹬转带动身体,抢在身体前方,反拍引拍准备击球。

图3:林丹选择将球以一定的高度击出,需越过正在场地中心位置并准备充分的陶菲克,使陶菲克不至于从中场拦截。如果此时林丹以较平弧线球回击,则意味着将球送给陶菲克,使他不需要任何移动,就可将送至手上的球拦截封杀。此时,林丹的回球略出乎陶的意料,陶菲克通过收缩双腿站位、蹬地发力向后场正手位置起动。此时,他身体重心较高,准备移动起跳击球,采取主动。

图4:陶菲克转体垫一小步后(这是重要的一小垫步即调整步,其作用是调整身体重心的位置,以便于蹬步发力起跳击球),即向来球斜步跳起,争取右上方高点,手臂外旋引拍准备进攻。而此时的林丹则改变进攻、对峙的状态,抢在陶菲克击球前退回中心位置,降低身体重心,转入积极防守的等待之中。

图5:陶菲克击斜线大对角劈杀球,落点较好,速度较快。林丹被动接劈杀将球挡至网前,击球手臂先于脚步抢先伸向来球,身体重心失衡。陶菲克击球后收腹,向前移动身体重心,准备向场地中心位置回位。

图6:林丹在身体重心失衡的情况下,手臂控制住方向,手指放松握拍,将球轻轻挡至直线网前。陶菲克则采用后场衔接前场交叉步步法,大步幅向前来球方向移动。

图7:陶菲克根据林丹此时站位(上一拍击球后随球略向前跟进取位),从前场低手位发力将球推挑至后场的斜线大对角位置,其击球弧度控制在越过林丹能够拦截的高度。

图7:林丹左腿发力向身后场地蹬转撤步,以两步交叉后退步法,移动至后场采用跨步姿势,过渡性将球拦吊至前场直线网前。陶菲克此时则处于主动状态,正手上网引拍,准备高点击球。林丹在回位途中处于被动,而陶较主动,可以从网前这个位置击出任意落点的球,且网前出手引拍动作较小,一致性强(从引拍动作姿势看,无法知晓其击球意图)。较高的击球点使陶菲克完全有可能采用扑球回击(因为扑球具有进攻性,且较直接),所以林丹判断陶菲克出球的难度加大。

图9:此时,陶菲克选择主动勾对角小球,以斜拍面将球沿球网拉向网前对角线,击球角度较充分,击球落点较靠近边线且近网,质量非常高。林丹在陶菲克击球瞬间,双膝弯曲,降低身体重心(便于起动发力、被动步法移动),同时采用髋腰部带动双腿发力,将重心移到右腿上,准备向前场反手区域起动。

图10:林丹以强大的腿部力量发力,带动身体转体,以弓箭步向来球跨步,同时手臂略内旋,直接伸向即将下落的球托之下。陶菲克配合网前高质量的勾对角小球,随球向前场跟进取位,身体重心较高,场上位置较主动。

图11:林丹在被动状态中,以极精致的手腕动作收紧拍柄、拇指前顶,在极小的发力空间内突然发力,出乎陶菲克意料地将球从网前低位,迅速挑向对方的斜线大对角后场区域。

图12:林丹击球后,左跨步腿蹬伸,回位。陶菲克则判断并准备向来球方向移动。

这组对抗中,林丹和陶菲克的斜线大对角球路运用突出。当陶菲克组织进攻时,两次以对角线球路(图1、图5)抓住林丹的反手位置,特别是图4、图5连续以对角线重复,致使林丹形成小对角折转角度,非常规性明显。而林丹防守中也采用对角线重复球路(图1、图3),同样致使陶菲克形成小对角折转角度。

这种对角线重复折转战略线路一方面打破了常规移动的习惯,限制直线移动的进攻速度,另一方面加大了对方起动难度,同时也丰富了战略战术运用。斜线大对角线路球的组织运用,还能够远距离地调动对方,如图7、图10和图12。这种线路的使用,在拉吊对抗中是非常有意义的,突出的优势是击球和落点角度大,拉吊距离远,从而增加对方移动接球的难度。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jinghuin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