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评论 > 女足复兴谈何容易 > 正文

中国女足人才培养错位 换来的只是一次伪高潮

2011年09月04日17:17新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2012年伦敦奥运会预选赛在山东拉开了战幕,中国女足首轮战平韩国。这样的平局引来很多人的感叹,因为他们还在怀念不久刚刚夺得世界大运会冠军的那支“中国女足”。击败“日本学生军”夺得世界大运会的冠军,以中国女足为班底的大学生队的确用金牌重新点燃了国人对女足的希望,但没过多久我们便在奥运会预选赛的赛场上清楚地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假象。

派国脚出战大运会,以大打小,其实也是女足的无奈。目前中国足球的后备力量薄弱,女足人口更是少之又少,要凑齐一支完整的纯大学生队伍捉襟见肘。深究起来,参加世界大运会的女足队员没有一个是不符合参赛标准的,但唯一和日本女足有所区别的是,中国大学生女足是先打专业队再上学,而后者是在大学校园中选拔出好队员再打职业队,简单的前后顺序错位折射了一个国家是如何开展女足运动的。

大运会表现顽强 给力?

保八争四,这是女足出征本届深圳大运会的目标。然而,中国女足在大运会上一路表现神勇,最终在决赛中通过加时赛2∶1战胜日本队,获得冠军。对于近几年全线低迷的中国足球来讲,大运女足此次的战绩,无疑为中国足球打了一针强心剂。

让人们欣慰的除了这个冠军头衔,还有中国队在本次大运会上所表现出的状态,虽然这支“中国女足”备受质疑,但至少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顽强代表了女足队员的精气神儿。尤其是在第三场小组赛面对上届大运会季军英国队时,中国队两次落后、两次扳平,并以3∶2完成逆转。此外,在半决赛中,中国队遭遇巴西队强有力的阻击,对手在补时的最后一刻将比分扳平,这对中国队的体能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但球队通过残酷的点球大战战胜巴西队挺进决赛。而在决赛当中,中国女足又是在落后的局面下将比分扳平,进而在加时赛中打入制胜球。可以说,本次大运会上中国队的表现,让人们仿佛又看到了老女足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作风。

校园里开展女足 困难

从国家队和俱乐部层面来讲,中国女足从来就没有校园选手进入高水平队伍的通道,甚至毫不客气地说,中国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校园女子足球运动。其实又何止是女足运动在校园内缺失,连影响力更大的男足运动在中国校园都很难开展起来,就更别提女足了。

早期的刘爱玲(微博)、高红等一批球员几乎都是在老的体校体制中由其他运动项目改行从事女足的。马晓旭(微博)、韩端(微博)这些后起之秀,从小便在体校接受专业足球训练,中国女足前主教练商瑞华坦言:“校园足球,尤其是校园女子足球,根本不可能有,因为能进专业队的女足队员都是体校出来的。”

商瑞华1997年曾在人大附中参加过体教结合的活动,他发现踢球的女孩子只要到了14岁,就会到体校进行注册。因为踢球的女孩子本身就不多,所以有踢女足的,都会被体校转走。男孩子因为踢球的相对多些,所以可能到了大学里,还有些人的足球水平不错。但女孩子很少有能够从初中、高中踢到大学的。再加之近十年中国足球大环境持续恶化,女足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少有家长愿意送女儿走上足球这条路。上海是女足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城市,但去年上海体校女足招25人,结果只有30人报名,连体校招生都变得十分困难,更不用说校园足球人才了。

高校招专业球员 倒灌

本届大运会,中国女足虽然战胜日本夺冠,但质疑声还是铺天盖地,包括对手和国内的球迷都在批评:这支队伍中的毕妍(微博)、屈姗姗、庞丰月(微博)都是多年来中国女足的绝对主力,这样的大学生队伍不纯正。

目前,中国女足人才依然是“伪校园化”,一位参加世界大运会的主力队员说,“我们现在只要进入职业队,就是挂靠在当地的大学里,我们并非不去上课,只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训练,在没有比赛的时候去补足学分。这样的体制并不是女足的特例,其他项目也都是这样。”

其实这样的状况也并非今年才出现,2009年大运会,时任女足教练的王海鸣面对这样的质疑无奈地解释:“我们也不想用专业选手组队,但是学校里根本没有合适的女足选手,我们只能选这些有学籍的队员来组队。”对于校园女子足球来讲,不仅没有与专业选手之间可以互通的渠道,反倒是呈现出一种“倒灌”的趋势。

事实上,女足国家队中绝大多数球员都是有学籍的,而且,以师范院校居多,比如张艳茹(微博)、翁新芝(微博)、周高萍(微博)等江苏队球员都是徐州师范大学的, 袁帆、尤佳(微博)等上海队球员都是同济大学的。在国内,女足实力较强的大学除了北师大,还有徐州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江苏大学、北体大等,而这些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都是从专业体校出来的,每年,这些学校都会招收一定比例的球员作为特招生,而那些打女超联赛的球员基本都是批量入学。

收入低且前景差 断层

任何体育竞技项目,只要群众参与面宽广,这一项目的发展势必兴旺。中国体育界的老大难项目足球,烂泥扶不上墙的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基础太过薄弱,人才库存严重匮乏。如果说中国男足还可以以动辄百万年薪来吸引部分家庭将男孩送上这条足球跑道,那么对于月薪平均只有区区两千元的女足姑娘而言,想打翻身仗怕是无从谈起了。

即便是身处“消费贵族区”的北京、上海,女足球员的收入也仅仅是三千元上下,也就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此低下的待遇还怎么指望姑娘们安心训练为国争光?但没办法,这是女足所面临的困苦境遇。

在中国女足的建制中,地方女足队伍大部分归体育局管辖,另一些则属于体校范畴。前者是拿固定工资,后者则是靠赞助吃饭。随着近几年女足运动影响力和成绩单“双降”,企业投入热情骤减,人员工资集体缩水。越是没有“钱途”就越是没有人从事这一产业,结果导致女足人才出现断层,成绩怎么也出不来。

据了解,2011年日本足协制定的“十项主要任务”中,第六项为“推进女子足球活动”。其中制定了以kids(10岁以下)、girls(18岁以下)、ladies (18岁以上)为主体的普及扩大足球人口计划。有资料显示,日本目前已有两万女子参与足球运动,这里还不包括数以万计的未成年人。

如此看来,如若期待中国玫瑰绽放,首先要将女足校园化发展做到实处,有朝一日,参加世界大运会的中国女足真的是由高校里的学生妹组成,而不再是“借壳上市”就有希望了。

您觉得女足冲击奥运还有希望么?
0
0
没有

相关专题:

女足去伦敦难道只是说说?
订阅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youlesu]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