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体育体育 > 2011深圳大运会 > 评论 > 正文

青春之城的浴火洗礼 深圳大运会留下宝贵遗产

2011年08月25日17:05新华网凌广志 郑天虹 王传真我要评论(0)
字号:T|T

熊熊燃烧了12天的大运圣火如五洲健儿的告别挥手远去,而凝聚着青春欢聚和拼搏友谊的火炬塔,永远矗立在了深圳湾畔。在深圳特区这片热土上,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办得有特色、高水平,在世界大运会历史上写下精彩的一页。四年多的筹办和12天的比赛,让深圳的特区精神、城市形象和公民素质得到了集中展现,也经受了浴火洗礼。

一个迎来特区31周年的青春之城,借大运会这一历史机遇,开始了新的出发。

答卷:不一样,真精彩

八月的深圳,是大运会徽“U”的海洋。“U”既是大学(University),又是你“you”,还是宇宙“universe”的象征。就像“U”包含的无限可能一样,深圳通过承办一届成功的大运会,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创造了令人难忘的“不一样的精彩”。

那是闪耀着创意的精彩。“北有鸟巢,南有春茧”,因大运而闻名的深圳湾体育中心主场馆——“春茧”,如一只正待蝶变的蚕茧迎来“破茧而出”的美丽,形神兼具;开幕式上由365个LED屏组合成的“世界之门”,寓意改革开放的春天从这里开启;“敞开世界之门,推开世界之窗”,已有52年历史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首次选择在汇聚五大洲标志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主题公园以青春“派对”的方式落幕……

那是蕴含着绿色的精彩。大运期间,城市是“绿色” 的,出行是“绿色” 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绿色的”。深圳在全市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2011辆,30多万机动车主为爱车系上“绿飘带”, 主动承诺在大运期间不开私家车;300多公里的绿道把健康和休闲从主干道延伸到社区,延伸到老百姓身边,绿道骑行正在成为深圳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大运的火炬传递是“绿色的”,上千万人参与网络虚拟火炬传递,最大限度节省能源消耗;大运物资也是“绿色的”,大运会开幕式上,数百万个废弃矿泉水瓶拼成的运动图案成为舞台侧面的装点。在大运村,大运中心大量使用中水回用、节能玻璃、LED光源等新技术。

那是体现着民生为本的精彩。办赛事带来“体育民生”。 深圳大运会使用的63个体育场馆充分兼顾赛时需要和赛后长期使用,其中41个属于维修改造现有场馆,16个教育机构场馆经大运会改造、提升、使用后将转交学校师生使用。新场馆大部分建在居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曾经被称为“关外”的龙岗、宝安地区,这些大运的“主赛场”举行了篮球、女足、体操等重要比赛。在售出的130万张大运门票中,有相当一部分惠及外来工,让他们可以就近“平价”欣赏国际大型体育比赛的盛况,实实在在地分享了大运的精彩。

办赛事促进了“高教民生”。高等教育一直是深圳的短板,深圳借筹办大运会契机,提高了发展高等教育的意识,加快了深圳大学的扩建扩招工作,并与香港大学展开合作办学,积极筹办南方科技大学,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办大运改善了“公交民生”:全长178公里的5条地铁线路开通,地铁日出行量达到200万人次,为城市全面提速。

刚刚离任的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在离开深圳时评价,深圳大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不一样的精彩”,这不仅是深圳人民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的成功。

洗礼:特区精神浴火增辉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深圳敢闯敢试的又一次证明,也是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实践。大运让特区精神大放光彩,特区精神在大运中得到了“浴火洗礼”。

这是一次创新精神的洗礼。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率先“杀出一条血路”的深圳,今天在科学发展中还有没有闯劲、还能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深圳通过大运会再次证明了特区还在“特”。

把会展中心改造成体育馆,仅有1/3的场馆新建,赛场所需物资尽量以租赁取代新购,开闭幕式不请明星大腕、不搞人海战术、不放烟火,第一次将闭幕式安排在主题公园世界之窗举行……GDP名列中国第四、“不差钱”的深圳,以创造性的方式实践了“节俭办赛事”的理念。深圳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姜浩杨说,“摒弃奢华,选择平实,这样做要么开创先河,要么背负骂名。但我们坚持下来了,这就是深圳这个城市的精神。”

这是一次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洗礼。深圳办大运过程中,严禁农民工以上访等非正常方式讨要工资、拆除三分之一的公共电话亭等举动,一度引发强烈争议和质疑。有关部门公开回应、解释,承认“出错”,并进行修正和完善。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希望将来这个城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通过自愿的形式、通过市民自觉参与的形式,来实现高效管理、优质管理,让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民意的更加重视和官民间的良性互动在深圳办大运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草根民意通过网络渠道不断呈现给这个城市的管理者,他们的建议也纷纷得到采纳,如“网上火炬传递”、“不强制限行”、“加强社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开幕式上表演青春舞蹈”等最后都成为现实。

“大运可以促进社会管理的转型。”深圳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乐正说,大运的筹办时间较短,政府的行政效率在大运中得到提升。开放政务,重大决策执行广泛听取民意,与市民沟通,取得市民支持,到2015年,深圳将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

这是一次国际化的洗礼。深圳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窗口”,却是第一次举办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深圳希望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形象,提高城市的国际功能和国际素质,增加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运的筹办过程就是深圳接受国际化标准审视和评判的过程,开闭幕式严格遵照国际大体联的仪式规程,场馆的改造和建设依照国际一流标准,志愿者服务的质量全部交给各代表团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深圳不仅接受了国际化检验,而且更加了解国际惯例和国际通行法则,增加了国际对话的自信和实力,深化了国际合作。中外媒体在大运期间不仅报道赛事,还参观访问了腾讯等创新型科技企业;与大运会同期开幕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加深了深圳与世界知名大学的交流;各代表团运动员更是以深圳大运会为平台增进交流和了解,播下友谊的种子。

出发:青春之城活力蓬勃

因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特区而闻名世界的深圳,短短30年间,从一个南方边陲小镇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不断探索、创新是这个城市不竭的前进动力,青年则是创造奇迹的主体。

深圳大运会给世界青年搭建了一个尽显青春风采、开展文化交流的舞台,深圳青年人创新进取、乐担社会责任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被亲切地称为“U哥U姐”、“小青葱”的大运会志愿者们无愧深圳这座“志愿者之城”的荣光。开幕式上,5个小时声嘶力竭带观众一起欢呼的“互动哥”;比赛间隙,劲歌热舞激情四射的拉拉队员;赛场上,手持拖把飞速奔跑的“擦地哥”;运动员转场时,微笑着举起标牌的引导员……这些青春的剪影与本届大运会一起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本届大运会志愿者人数超过127万人,其中25万城市志愿者由深圳义工整体组成。2.2万赛会志愿者中,绝大多数是本地大学生,来自深圳市外的赛会志愿者多达1848名,包括全国146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香港志愿者以及俄罗斯喀山志愿者、欧盟青年志愿者和网络选拔志愿者。25万城市志愿者和100万社会志愿者,通过750个城市U站等服务平台,将志愿服务从大运场馆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

每当人们谈起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时,不会忘记代表152个国家和地区的引导员所穿的各具风格的服装。这些款款不同的服装设计者是20名深圳大学生,她们的设计灵感来自海报、折纸,阳光、土地、水、空气赋予其内涵,让人看到了深圳“设计之都”的明天。

深圳市民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乐正说,年轻的城市举办大学生的体育盛会,这是历史的选择。深圳年轻人经受了大运的考验和洗礼,他们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公共意识,礼貌关爱意识。

深圳本身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青年,大运会加快了它青春律动的节拍。就在这个大运年,深圳推出了32个改革项目,数量居近十年之最,其中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标志着深港合作进一步深化的前海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10项专项规划同步展开,11个重点项目意向投资额达585.5亿元。与前海仅咫尺之隔的蛇口曾在30年前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前海将引领深圳书写下一个30年的传奇。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显示出了强大的文化实力,也标志着深圳从成长期步入成熟期,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从这里开始,深圳新的出发令人期待。

推荐微博:

注册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xiaobai]
添加你对新闻的热爱  
人在热爱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分享至: 腾讯微博
如果你对体育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到微博反馈

企业服务

图说天下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