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腾讯首页 > 体育频道 > 赛事资讯 > 正文

   

大运女足夺冠难掩人才匮乏 培养应从校园开始
http://sports.QQ.com  2011年08月22日09:49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王子轩  我要评论(0)

昨天晚上进行的女足决赛可以说是本届大运会开赛以来最火爆的一场比赛,可以容纳4万人的宝安体育场几乎座无虚席,两层看台外部都围满了站着观赛的球迷。最终凭借樊婷婷(微博)在加时赛中的入球,中国队2比1逆转日本队,夺得冠军。

在本届深圳大运会上,中国男女足的表现为正处于低谷期的中国足球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亮色。尤其是以北京师范大学队为班底的女足,半决赛点杀巴西,决赛绝杀日本,让人们依稀看到了当年那支铿锵玫瑰的风采。或许一个大运会的冠军尚不能与1999年的世界杯亚军相媲美,但是足以令国人看到中国女足的未来并非一片黯淡。只是尽享光荣和欢呼的一夜过后,中国女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又是昙花一现的惊艳。

“学生国脚”占据半壁江山

在中国大运女足漂亮的成绩单背后也不乏质疑之声,其中最广泛的质疑就是队伍中的数名国脚。毕妍(微博)、屈姗姗、庞丰月(微博)、王冬妮、王珊珊、汪玲玲(微博),全都是国字号球员,其中毕妍、庞丰月和屈姗姗更是国家队的绝对主力,屈姗姗在去年亚运会时还曾担任中国队队长。中华台北队主教练吕桂花、加拿大队主教练罗克斯伯格、英国队主帅吉玛先后对此表示过无奈和不服。

面对质疑,中国队主教练王长权不止一次地解释道:“毕妍、屈姗姗等几名国脚都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就读运动训练专业,属于正经八百的大学生。”毕妍自己也表示:“我就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平时有正常的训练,但一有空我就会回到校园补课,复习并参加考试。”

后备力量难言雄厚

虽然中国女足在本届大运会上取得了可以说是骄人的战绩,但这并不代表女足运动在国内发展良好,尤其是在高校领域内。中国女足大学生联赛2008年还有15支球队参加,但在今年年初结束的2010赛季,参赛队已经减少到12支,其中专业组和业余组各6支球队。专业组和业余组的区分在于该高校校队内有无现役国脚。

北京师范大学和徐州师范大学可以说是国内高校女足的两大豪强,除了本身具有传统以外,注册了学籍的大量国脚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前者拥有韩端(微博)、毕妍、王丹丹、 古雅莎、屈姗姗等,后者也有宋晓丽、张艳茹(微博) 周高萍 翁新芝等江苏女足队员助阵。名曰大学生联赛,实际上为数不多的关注点也就是这两所高校之间的“国脚对决”。

人才培养应从校园打基础

北师大1987年就开始创办女足,最初是选拔学生组队,后来主要招收专业队队员,这一变化足以说明校园足球开展的缺失。中国大运女足主教练王长权说:“培养一名足球运动员,大概要七八年时间,所以足球应当从小学抓起。由小学带动中学,之后大学球队才会有足够的选材面。”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根据2005年全国女足春训的调查显示,95.6%的受访队员希望边训练边上学,球员的希望和高校的需求此时实现契合,但是这种本末倒置并非长久之计。以日本大运女足为例,这次参赛的队员没有一名现役国脚,而且不乏早稻田、日本体育大学和筑波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年龄最大的不过23岁,绝大多数人为90后。在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足球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有奖学金激励,踢球学习两不误,所以才有了现在3万人的在册球员。

邻国的成功已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王长权说:“我个人认为中国女足要真正复兴还是要回归校园足球。年轻人都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只有真正将校园足球运动很好地推动和普及,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都去踢球,继而才会让我们有更多的足球苗子涌现出来。”

手机看体育】【体育订阅】【体育论坛  】【发表评论(0)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欢迎登录

申请加精
网友意见留言板